彭述初
【摘要】隨著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重心從“教”轉向“學”,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逐漸成為應用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介紹了學習策略的相關理論、學習策略培訓的研究設計及研究結論,探討了該研究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語言學習策略;自主學習;高職英語教學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陳琦,劉儒德,1997)。這一界定明確了學習策略的四個方面的特征:主動性,即學習者采用學習策略都是有意識的心理過程;有效性,即學習策略是從學習效果和效率的角度而言的;過程性,即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策略;程序性,即學習策略是一種程序性知識,由規(guī)則系統(tǒng)或技能構成,是學習技巧或學習技能的組合。語言學習策略訓練則是指教師指導學習者在學習和使用語言過程中根據(jù)需要有效地運用策略的活動。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學習策略研究經(jīng)歷了近50年的歷程,其內(nèi)容涉及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學習策略的研究方法、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習者有效的學習策略等。本研究以人本主義理論、認知心理學理論、自主學習論、語言學習策略論等為理論依據(jù),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diào)查、學生訪談、實證研究、比較研究等相結合的方法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進行研究,以期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經(jīng)驗。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在回顧國內(nèi)外主要語言學習策略理論和策略培訓方式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了解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現(xiàn)狀和特點。然后,結合高職英語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過程,主要針對聽、說、讀、寫以及詞匯學習等語言項目實施策略培訓,試圖探索出一套較為完整合理的策略培訓模式。通過實驗前測與后測、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了解策略培訓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影響。策略培訓中,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語言水平、性別差異等因素,有針對性設計培訓方案,將培訓策略與學習內(nèi)容融為一體,結合學習內(nèi)容演示策略,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練習實用策略。策略培訓分策略意識培訓和語言技能的課堂融入性訓練兩個階段進行。
(一)策略意識培訓
1.對實驗組和對比組學生同時進行策略使用水平情況調(diào)查。并采訪10位來自實驗組的學生,以了解學生具體在實際學習中是如何使用學習策略的。然后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對實驗班學生進行總體學習策略意識培訓。讓學生了解掌握好的學習策略,可以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學習外語。
2.與學生簽訂學習計劃合同。與學生簽訂學習計劃合同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有效地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規(guī)劃、管理和監(jiān)控,以便提高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水平。學習計劃合同包括:自我評估,設定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以及采用何種方式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讓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并及時督促檢查,教師可以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外。
3.介紹記憶策略。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規(guī)定的3,400詞匯,我們在實驗班進行了記憶策略講座。內(nèi)容包括:學會通過音標、詞根、詞綴、同義詞、反義詞、重復、聯(lián)系上下文等多種方式記憶單詞。
4.通過講座進行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策略意識培訓。針對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現(xiàn)狀,為實驗班全體學生開設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策略意識培訓各一次。主要目的是將好的學習策略灌輸給學生,并培養(yǎng)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
(二)語言技能的課堂融入性訓練
這個階段老師把策略培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從知道什么是學習策略過渡到了解如何運用學習策略。目的是: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通過有效的學習更好地掌握目的語;將課堂上練習的內(nèi)容靈活運用到今后的學習中。訓練方法為:在日常教學的聽說讀寫中,隨時指導學生使用相關學習策略,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它們。日常上課時,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將學習策略運用到具體語言實踐中,例如在聽力練習之前,先閱讀與即將聽到的材料有關的文字,然后預測將要聽到的內(nèi)容,有可能問到的問題,以便集中注意力,抓住重點。在聽的過程中,保持大腦的高度興奮,對有用的信息隨手記錄下來,對沒有聽懂的地方根據(jù)上下文大膽猜測,保持心態(tài)平靜。聽完后,整理思路,完成相應的聽力理解練習,總結在聽的全過程中,用了哪些策略,哪些策略的運用是成功的,還可以用到哪些其他策略。為了使實驗組全體學生受到更全面更統(tǒng)一的策略培訓,教師在第二學期針對全體實驗組學生進行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詞匯策略運用的集中培訓。
二、研究結論
經(jīng)過長達一年的系統(tǒng)、周密的培訓,實驗組的學生四大策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的使用情況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培訓前后產(chǎn)生了顯著性變化,而且大大縮小了策略使用的內(nèi)部差異性。一是實驗組使用策略的意識提高了;二是實驗組詞匯量明顯增加了;三是實驗組英語總體水平與對照組也拉開了差距。這說明策略培訓是有效的,其操作程序是可行的。從訪談中也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以學習策略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完全贊成。他們認為這種訓練方式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充分發(fā)揮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同時,由于高職生的自卑心理很強,不敢面對現(xiàn)實,不敢正視自己學習英語中的進步與不足,通常回避在公開場合與教師或同學交流學習英語的體會,常常表現(xiàn)出膽怯、焦慮的心態(tài)。所以,某些認知策略的使用不盡如人意。程曉堂和鄭敏認為,學習者的動機對學習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有明顯的影響。高職生普遍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目的無非是混張文憑,因而“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到目前為止,口頭表達能力尚未納入現(xiàn)行的英語學科考試中,故學生認為大可不必在交際策略上下功夫。所以,交際策略的使用總體情況是四大策略中最不理想的。
三、研究啟示
(一)改善教學管理體制,激發(fā)高職生學習動機
研究顯示,高職生普遍缺乏學習的動機。進入高職以后,學生對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對什么都沒有興趣,自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會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使用各種有效的策略,這樣策略使用的頻率就下降了。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就得改善教學管理體制,改變考核評價方式,讓任課教師發(fā)揮一定的靈活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高職生對英語和英語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英語和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自然就會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
(二)更新教學觀念,繼續(xù)實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不管是問卷調(diào)查還是訪談,都體現(xiàn)出高職生很少有學習的主動性,他們?nèi)匀惶幱诒粍拥摹耙覍W”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觀,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要時刻關注學生取得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樹立其學習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后積極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以改進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逐漸成為一個適應社會的自主學習者。
(三)加強策略培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結果證明接受策略培訓的學生策略使用水平較高,學習效果更好,由此可以看出,學習策略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進行策略培訓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水平,優(yōu)化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監(jiān)控能力。然而,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不同學習風格、教育背景、不同水平、甚至不同性別的學生,培訓方式也必須有所不同。在策略培訓的過程中還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策略使用狀況,對那些學生不常使用的策略進行強化訓練。尤其注意利用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健全網(wǎng)絡自主學習管理,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學習策略的使用。
(四)師生評估相結合,確保策略培訓效果
在策略培訓期間或之后,教師應對培訓的情況適時進行評估,這對培訓的效果和促進學生課堂內(nèi)外的語言學習十分有益。另一方面,學生對策略培訓的評估同樣重要,學生對策略的練習和使用情況進行自我評估是策略培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結果可以為教師提供有用的數(shù)據(jù),有助于提高策略培訓的效率。
總之,雖然學習策略只是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部分,但是學習策略能力的形成使最終的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成為可能。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越強,自主學習的過程就越完整,效果就越好。毫無疑問,學習策略對自主學習有顯著影響。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