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露
摘 要:在 21 世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教學模式被改變,知識的傳播更加迅速,擴散的范圍更加廣闊。小學語文屬于非常重要的學科,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主張積極地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將重點分析的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對策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應該積極地向著未來人才培養的方向不斷地努力,保證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各方面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關注其寫作水平的提升,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穩步地提高,為后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迎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趨勢[1]。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教學的內容覆蓋不全
現階段,很多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習慣于照本宣科,為學生講解的內容多是課本上的現有知識,很少會做出相應的遷移,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接觸到新的詞匯時表現得一臉茫然,對于句子的意思也是似懂非懂,教師并沒有讓學生理解并學會使用新詞匯,以至于很多預習不到位的學生無法理解句子的意思,這對于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十分的不利。
(二)采取的教學方法不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但是教師也應該講求方式方法,若是采取的方式不科學,所取得成效將不盡如人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多多讀書、多多寫作外,還應該重視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只有其邏輯思維能力穩步地提升,才能更好地在學習中合理地運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學習而形成的基本能力之一。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指示分析,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就是現代每一位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設定科學的口語交際情境,能夠培養小學生傾聽、表達及應對的能力,這是展開良好的人際交往的關鍵。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對策
(一)逐步地豐富教學教材的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現階段最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思路,使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摒棄以往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積極地利用多元化方案,促使教材的內容覆蓋面更廣,學生的接觸面更大,由此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材涉及的教學內容有限,如果教師一味地遵從課本知識,學生的認知將會受到限制。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適當地做出遷移,就某一課時的內容延伸開來,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其在掌握了一門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又能學習到新的內容,這將為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奠定穩固的基礎。雖然課本的知識較為單一,但是教師可以適當地轉變思路,通過合理地延伸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擁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在良好的氛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中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摒棄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積極地結合當前的發展新局面,運用更多元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接觸到的課堂更加靈活。現階段,很多的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盲目地使用了傳統教學方法,使得一向沉悶的課堂變得更加的無趣,學生也很難集中注意力,這對于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利。教師應該轉變思路,正確地看待現階段可以利用的新型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一系列方法的合理利用,都能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微課就是將課堂教學的內容精簡,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掌握一些難重點。微課可以讓學生看著視頻學習,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讓學生對不懂的問題及時總結,然后課堂上闡述出來,整個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他們對相關的知識點的認識更加穩固,屬于較為合理的教學方法。
(三)積極地開發并利用多方資源
現階段,很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存在欠缺,這與教育資源的利用不當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需要家長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保證家庭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起到積極的影響[3]。教師和家長的關系應該妥善處理,兩者的關系密不可分,通過構建良性關系,使得各方資源被充分開發,在多方的配合和努力下,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四)營造和諧民主的談話氛圍
想要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應該積極地借助于營造的氛圍創設出良好的談話空間,這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舉措。小學生因為個性差異比較明顯,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需要逐漸地打破他們的心理障礙,使得學生樂于表達。受到新課改要求的影響,傳統教學模式被打破,教師在課堂上不再占據主導,而是逐漸地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應該表現出主人翁的意識,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認知,教師也應該給予每一位學生應該獲取的尊重和支持。
(五)創設積極有利的交際情境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創設出特定的交際情境,這能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鍛煉,激發他們的交際欲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富有代表性的交際話題擺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說和寫的方式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語言的表達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對于其日后的發展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需要教師采取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正確教學方法的采取,細心地開發并利用多種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氛圍,使得學生在良好的交際情境中積極地參與實踐活動,通過不斷積累經驗,穩步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給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秦海東.語文核心素養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83.
[2]屈雪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8(36):46.
[3]趙紅.加強語法學習滲透,促進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J].貴州教育,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