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瑋
摘要:高職英語課堂大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或交際法的講授模式,教學方法片面、學生積極參與性不高,學生主體地位難以體現。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了教師的講授及學生的討論,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及教學方法。本研究根據高職學生學習特點,對所學內容采取該教學模式中隔堂對分及當堂對分,探析該教學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課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PAD教學模式;高職英語;應用
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純理論灌輸式講解模式,對分課堂要求學生在教師完成新知識的講解教學后,能夠主動將其與以往所學知識內容相互結合,與其他同學在課堂中積極進行討論分析,集思廣益自主思考問題并獨立完成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將對分課堂應用在高職院校大學生英語教學創新中,教師通過靈活運用對分課堂,重點利用其中的課堂討論分析環節,能夠充分滿足大學生強烈的自我表達需求,在保障每一位學生均可以參與到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激發出更多思維“火花”,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改善眼下高職院校大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同樣也具有一定效用。
一、講授階段
第一節課教師介紹本學期進行對分課堂教學改革策略,指導學生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做好準備。每一周前兩節課為聽力、口語課,使用當堂對分教學模式。教師利用前十五分鐘對本模塊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分析,如Different Ways to Make and Respond to Suggestions,每個模塊中Words to Help單詞的學習及運用。后兩節課為課文解析,文章題目為My Dads Love。先介紹課文的背景知識,進行文中重點詞匯的講解,最后對文章進行篇章結構梳理,使學生理解本課重難點。在本課中,教師以展示網上父親與孩子相處方式的搞笑照片和短視頻,接著介紹自己和父親平時的相處方式和一些事件,總結出盡管父親平時沒有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但所作的事情卻表達了對孩子滿滿的愛。接著用文章中父親對孩子愛的兩個事例來更一步證實這一觀點。在重點詞匯講解的過程中,使用學生使用本文所需掌握的句子結構——“疑問詞+to V作賓語”及使用所學詞匯造句。最后,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掌握文章主要內容。
二、內化吸收
學生完成內化吸收這一環節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教師留出涉及本單元語法句子讓學生自主完成,并完成課后與文章內容細節相關的練習題。其次,根據教師對本課語法及重點詞匯的講解,使用至少六個新單詞及所學語法寫出一段話,字數要求至少八十或以上。最后,要求學生在本子上記錄“亮考幫”。“亮”即學生記錄下本節課收獲最大的內容;“考”即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記錄下別的同學有可能不會的問題;“幫”即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或者自己理解不透的內容記錄下來,在課堂討論環節尋求他人的幫助。此環節屬于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復習及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與反思,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同時教師對學生在此環節中的作業在期末考試成績中的所占比例適度提高,從而使學生更認真對待此環節中的學習。
三、課堂討論環節
接下來第二次課為學生討論環節。本環節為學生組內討論或組間討論交流環節。首先,教師在課前收集批改學生的小段落,對他們所寫內容從詞匯、句型和語法等方面了解學生對前面兩句講授課的掌握程度,總結學生的優點及問題。本課組內成員呈現自己根據本課語法及詞匯寫出來的段落,一起評價討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時,學生展示自己在本子上記錄自己收獲的內容。其次,教師抽查幾組學生,讓這些組組內成員提出自己在本子上記錄下來的問題,考考組員或者其他組組員,進入“考”這個環節。在此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提出一些有關文章主題及思想類問題。如:“What can you do in return for all the things that your parents have done for you over the years?”“Why does Sharon still keep that key and treasure it?”教師最后對學生組間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及點評,選出優秀組及優秀組員。同時選出討論環節討論最積極的組進行平時分加分,調動學生在討論環節的積極性。
四、對分課堂在高職大學英語中的教學反思及總結
經過為時十六周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文秘專業公共英語教學是有效的。英語教師可以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適當地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合理地使用對分課堂,如:每單元Text A的課后練習及語法習題可采取當堂對分模式,可避免學生抄答案的現象。其次,隔堂討論可調動學生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文秘專業大部分學生相對靦腆、文靜,對英語學習不夠自信。組員間的討論和在課后所查到的資料可增加其自信心,同時前面"考考你"這個環節可讓他們展示自己在本課中所學到的知識,使他們更有自信,從而增加課堂互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最后,教師在教授環節應根據學生英語水平對講授內容進行有所調整及取舍;同時在討論環節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
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環節,應用對分課堂模式優勢明顯,能夠結合授課內容,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流程,構建自出學習框架。通過任務引導、小組討論等教學過程,內化學習知識。此教學模式的應用下,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課堂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對培養高職學生思維、交流、合作等能力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史麗萍.對分課堂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8):119-120.
[2]田青,閆清偉,張學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理分析[J].高教論壇,2017(9):71-73.
課題項目: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課題名稱:《PAD教學模式在構建高職英語有效課堂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為BTZY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