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星 王曉蕓
摘要: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德育,德育工作是小學班級建設中的核心。小學低年級班級建設中德育工作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班級建設的德育工作會做的更好。
關鍵詞:德育工作 ?小學低段 ?班級建設 ?問題
落實立德樹人,做好小學低段德育工作的關鍵在班主任教師,班主任通常是辦理各項工作和德育工作的負責人,他們的行為和工作方式影響著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所以小學低段班主任應當更加重視自己的工作,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用新的理念和思維方式去影響小學生。現實班級建設中小學低段班級建設中德育工作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德育目標缺乏針對性
小學德育目標缺乏明確性。德育目標的確定,通常是以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頒布的文件為準。在制定文件的過程中,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并沒有參與。很顯然國家頒布的德育目標是針對全國小學生的,而小學低段學生并沒有明確的指示,學校德育工作者應該在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制定明確的、適合用于低段學生的德育目標,而不是生搬硬套。由于小學低段的德育課程沒有考試任務,所以德育活動得不到足夠重視。在低年級的思品課上,老師經常會讓學生自己看書或上自習,只有到了重大的節日才會組織德育活動,即使組織了活動,也是流于形式。因此學校要明確小學低段的德育目標,可以制定針對行為習慣、待人處事、學習習慣方面的目標。低年級的學生看待事物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差,但他們有很強的向師性,所以德育工作一定要從剛入學開始,對學生進行熏陶。
二、德育方法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低年級教師忽視了學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這種單一的、孤立的教學方法。即使是主題班會也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并沒有尊重學生的地位,品德實踐法、生活體驗法、情感陶冶法等使用較少。大多數教師喜愛用品德評價法、榜樣示范法。
低段學生喜歡的德育形式主要是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課外娛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 比如說這所學校會在低年級舉辦踢毽子和跳繩比賽,學生熱情高漲,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強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友誼。 但有些小學班主任對部分活動和德育工作的認識不足,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性。有的教師在備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選擇適合低年級的教學方法,導致在上課時內容枯燥,學生沒有興趣去學,但我們可以運用互聯網資源,比如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去影響學生,使德育課堂充滿新鮮感和活力,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和輕松。
三、德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離
在許多德育工作中,內容和方法單一,不能吸引學生。在許多學校,德育工作還停留在教師講故事或講道理的課堂上,偶爾也會在班會時間進行。有許多專任教師都是用老式的教學模式,自己固有的教學模式來教學生。
根據調查我們可以發現,低年級思想品德課的形式大多數是教師講、學生聽,少部分是學生自學、討論。筆者曾問一名學生“你在傷心難過時,會找誰聊天?”他說“不找別人,自己忍著。”這位學生的回答令人詫異,他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不是父母或老師,而是選擇忍著。說明平時教師的德育工作就沒有做好。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方式,多給學生講一些與生活聯系密切的知識,比如如何禮貌用語、如何處理情緒、學習傳統節日等。在低年級,可以從學習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讓低年級的小學生從入學起就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德育環境上缺乏三方合作
在教育中,一定要做好學校、家長、教師三方面的工作,無論少了哪一方面,德育工作都無法正常進行。只有老師的教育,顯得勢單力薄。在調查中發現,一方面,小學低段德育工作在社會的認同度比較低,大多數家長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就行了,只看重語文和數學成績的學習,對德育教育并不重視。另一方面,由于校園安全屢次受到威脅,出于安全的考慮,學校減少了校外實踐活動,因此學生與校外的聯系減少了。如今,大多數人認為智育比德育重要,因此學生課后作業較多,放學后并沒有時間去活動,而是在家里補作業。進入社會后,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難以改造社會、創造未來,而且由于缺乏政治、思想和道德批判能力,也無法適應現實社會。事實證明,這種“封閉的”教育并不適合開放的現代社會。
五、德育評價的方式單一
一套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對小學低段德育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育評價是小學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小學低段的教師,要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在交流時語言要更加兒童化,這樣會極大地吸引學生們喜愛。如果老師在評價學生時說“你真棒”和“你今天的行為讓老師大為贊賞,全班的同學都要向你學習,你太棒了”,你認為哪種表揚方式更好一點呢,顯而易見我們都認為是第二種評價方式更好,但事實上有很多教師都是以第一種方式來表揚學生的,并且在說話時語言也沒有吸引力,所以德育工作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從德育評價方法的角度看,大多數德育評價方法采用總結評價、寫評語等方法,比較隨意,可信度較低。比如小學期末素質報告單上,上面就有班主任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自我評價等四個方面。從評價工作本身來看,缺乏可控性和日常性,只注重教師評價,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以及其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利于學生主體性和自信心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4(04).
[2]發展素質教育的空間在哪里[J].施久銘,邢星,董筱婷.人民教育.2018(06).
[3]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4]黃容姬.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41.
[5]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