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麗開·努爾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社會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強調教育要從小開始抓起。幼兒教育是重要階段,在人一生的教育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孩子的家長和學校必須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素質教育,德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關注幼兒教育現狀,及時發展德育教育,是幼兒園的責任,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者們必須提高教學能力,探索德育教育問題,制定德育教學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育;教學策略
近年來,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可支配收入逐漸增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前班的幼兒園教育成為了家長的必要選擇。孩子是我國未來的接班人,他們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孩子年齡尚小,可塑性強,科學的學前班教育能夠帶領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作為學前班教育,幼兒園的教學本質就是為孩子做啟蒙教育,為孩子開發智力是重中之重,但這只是幼兒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幼兒心思單純,還必須接受一定的思想教育,因此,德育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節。以下內容,筆者將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探索幼兒園德育教育現存的問題及改善策略。
一、幼兒園德育教育現存問題淺析
(一)教師德育教育培養意識不足
近年來,新課標作為教學的新方向備受教育界重視,為順應新的教學趨勢,教育工作者們改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式,支持新課標改革工作的推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們重視較多的依然是對學生的知識教育,缺乏對學生的德育培養。
德育教育是品質培養,是一項長期而持久的工作。幼兒園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場所,是一項短暫的教育過程,所以許多幼兒園忽視對孩子品質的培養,過于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沒有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本質,對德育教育缺乏意識,使得幼兒教育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課堂德育教育方式單一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一些幼兒園已經將它作為課堂授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沒有取得很好的進展,這其中的原因大多歸結于教學方式。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幼兒園采用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與孩子進行溝通,將知識傳遞予學生,孩子在課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導,但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孩子而言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德育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多存在于生活實踐中,所以課堂教育并不適合德育教育,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
二、幼兒園德育教育開展有效策略
(一)開展家園互動,建立雙向聯系
幼兒年齡小,幼兒園教育并不是他們的全部,家庭教育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一些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要培養基本的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因此,忽略了對孩子的德育教育。不僅如此,一些家長對幼兒園的德育教育存有偏見,他們認為對孩子的德育教育不應該出現在課堂上,這偏離了正常的教學程序,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德育,狹義上專指學校德育,廣義上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幼兒園作為教育的場所,應該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完善德育教育。針對一些家長的看法,幼兒園進行德育教育并非浪費時間,而是在順應課程改革的趨勢,家長應該與幼兒園一起,為孩子搭建德育教育的“綠色通道”。
孩子年齡普遍偏小,必須要及時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幼兒園,孩子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而且他們的思維尚未發展成熟,需要慢慢熟悉所接觸的新鮮事物,幼兒園是他們接觸新鮮事物的窗口,而家庭生活則是他們消化知識的途徑,所以建立“家園互動”體系是必要的。比如,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較快,微信等線上溝通方式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代替了傳統電話溝通中不方便的因素,而微信能夠為家長和幼兒園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教師可以向孩子家長發送課程的重點大綱,讓家長明確孩子的學習內容。德育教育雖然是孩子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但重在實踐,更多的來源于生活,幼兒園上課時間有限,不能達到孩子們的記憶點,所以家長應該配合幼兒園教育,與幼兒園一起完善德育教育。
(二)探索教學方式,建設德育課堂
德育,本質上是指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與培養,學生學習德育,更多的不是應付考試,而是為成為更好的人,所以德育要從小做起。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雖然當前許多幼兒園已經對德育教育有所重視,但授課方式依然單一,更多的是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道德融合于社會和生活中,學習道德,必須要體驗生活,所以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們應該讓孩子們從生活中感悟。
教師們可以通過課堂向學生講述蘊含道德的故事,帶領孩子們認識優秀的道德品質,培養他們正確的判斷觀。比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插入繪本故事講解,《爺爺一定有辦法》是適合幼兒閱讀的讀物,它教育孩子們在物質充裕的年代,不要過度消費,要學會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時刻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關于繪本中的故事內涵,教師需要引導孩子們進行感悟,并為課堂設置幾個相關的行為,讓他們判斷消費行為的對錯,進而讓孩子在意識中形成印象,有利于觀念的成型。
(三)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拓展德育路徑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國,各民族皆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團結共處,緊密無間。弘揚民族團結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同時也是德育的歷史使命,因此,開展幼兒園德育教育離不開民族團結教育。幼兒時期,孩子們尚未具備成型的認知模型,對他們而言,正確的引導至關重要。在民族團結問題上,教師應該引導孩子們形成正確的認知,使得他們成為促進民族團結的關鍵力量。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靈魂,良好的校園精神具有催人奮發向上的教育作用,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成為弘揚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其中,校園環境建設更是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民族團結德育教育,校方可以對校園環境精心設計,讓每一處細節都具有民族特色,彰顯環境育人的效果。比如,校方可以在校園的墻壁上增添帶有民族習俗的有趣漫畫、在校園的走廊上增添民族禮儀相關的內容,從而使得孩子們的行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加深對民族團結意識。
總之,德育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貫穿人的一生,幼兒教育作為人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園必須要幫助孩子做好接受德育教育的準備,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張玉潔.新時期如何科學有效地發展幼兒園德育教學[J].名師在線,2020(13):34-35.
[2]梁雅娟.淺談幼兒德育教育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今傳媒,2020,28(04):155-156.
[3]劉情情.基于立德樹人的幼兒德育教育開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