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強
摘 要: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6~12歲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對新鮮具體的事物感興趣,善于記住具體的事實,而不善于記住抽象的內容?!睌祵W是一門抽象、邏輯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用來增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求知欲;提出質疑;數學思維
加強實踐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需要。在實際操作中,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根據動手操作變得更加直觀,也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識,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動手操作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接下來筆者將從求知欲、提出質疑、數學思維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通過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也可以稱為求知欲,好奇心是每個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的一種心理需求。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有一個渴望知識的心理,可以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在某種程度上,好奇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擁有求知欲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從而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性會更強。如果教師可以將求知欲與動手操作相結合,并且能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就會產生不錯的教學效果。
例如,以學習《三角形》這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之前,我會準備相應的模具進行輔助教學。在正式上課時,我將這樣為學生們進行講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在所有的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接下來,我的手里有一些三角形,我會按照小組給大家發下去,大家結合課本思考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根據我所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隨后我會將這幾組物體發放到每個小組中,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進行動手操作的過程就是自己探索答案的過程,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當學生面對新知識時,如果他們能對新知識有一定的質疑能力,實際上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他們尋找答案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并找到答案,所以教師可以進行開發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實踐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的過程就是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操作的同時尋找問題的答案。
例如,以學習《條形統計圖》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整理與分析數據制作條形統計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我將這樣為學生們布置學習任務:“學校想為學生們定制校服,現在需要每名學生的身高,就拿咱們班來說,我這里事先有了每名學生的身高,但我不知道怎么統計相同身高的學生人數,我應該怎么辦呢?大家能用‘正字畫法告訴我么?”隨后我將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用幻燈片的方式播放學生的身高,讓學生統計。隨后我將向學生們提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哪個身高的學生最多么?”學生在回答后,我將繼續提問:“通過‘正字畫法統計人數,大家覺得怎么樣?”聽大家描述完,我將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正字畫法很難統計,并且也不能一眼看出數量的多少,那么現在我教給大家一種比較簡單的統計圖?!蔽覍l形統計圖的概念以及應用簡單地進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對條形統計圖產生質疑,隨后讓學生們進行繪制。經過對比學生就可以明白‘正字與條形統計圖誰最具有優勢,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產生對問題的疑問,隨后通過動手操作,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中,教師應學會根據教材內容和實際操作為學生設計合理地動手操作教學環節。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通過實踐發現問題的答案,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動手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所以在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也要幫助學生如何進行思維邏輯分析。
例如,以學習《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四種圖形之間的關系。這一課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我將利用課下的時間準備幾組圖形,在正式上課時進行本課的講解。我會讓學生以“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四種圖形之間的關系”為主題,進行思維邏輯分析,然后將這幾組圖形發放到每個小組的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完成答案的探索。這樣的教學方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事實上,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根據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的操作模式。在小學課堂上,教師實施動手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來了解數學知識,找到數學規律??偠灾W的數學教師必須注意從思想、動手操作和在具體教學中,加強動手操作教學的實踐和嘗試,不斷提高動手操作教學的有效性,使課堂“動”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知識。
參考文獻:
[1]李云蘭.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8(19):98-99.
[2]唐立潁.淺談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8(1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