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
摘 要:慕課自被中國引進之日起,憑借著大規模、開放、在線等特征,在中國的教育領域掀起一番巨浪。慕課雖然建立在遠程教育的基礎上,但是相較于傳統的公開課卻有著巨大的優勢。在慕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傳統信息服務工作無法滿足師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將工作嵌入到用戶中,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工作,以促進高校圖書館與慕課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慕課;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
1.引言
“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迅猛發展。作為開放共享的網絡在線課程,“慕課”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對教育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高等院校的信息資源中心,高校圖書館承擔著教學輔助以及學術研究的責任。慕課作為一種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其目的是將精英教育普及化,圖書館與慕課的融合發展是必然的。在這一趨勢之下,高校圖書館只有把握好機遇,完善其信息服務工作,才能更好的履行其職責,為高校的教研活動提供更有力的幫助。
2.慕課的特征與優勢
2.1 慕課的特征
2.1.1 大規模
“慕課”大規模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倆個方面:參與慕課平臺的高校規模之大以及在線學習慕課學生之多。從2012年30所上海高校共同創建的“上海高校課程中心”,再到2015年運行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幾十所頂尖高校的優質課程的學堂在線,最后到各個省市通過自建或者依托等模式所創建的高校課程聯盟慕課平臺,比如安徽省通過自建模式創立的“e會學”,山東省依托智慧樹開展慕課服務[1]。慕課自被中國引進之日起,就在各大高校之間掀起一番教育浪潮,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其次,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老師的授課對象只是坐在教室中的幾十人,受到時間與空間很大的限制。而在“慕課平臺”,卻能夠聚集成千乃至上萬的學習者,這是傳統課堂不能比擬的[2]。
2.1.2 開放
慕課的開放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倆個方面:第一、對于學習者的開放。每個學習者只需要通過郵箱注冊,就能在慕課平臺上按照自己的需求找尋相關課程,對課程進行選擇評價,篩選出符合自己預期的優質課程,體現其“使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傳播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的理念。第二、高校慕課資源的開放。無論是自建平臺還是依托平臺,高校將其錄制的慕課發布到慕課平臺上,由平臺上的學習者按照自己學習安排進行學習,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2.1.3 在線
傳統的授課模式是在教室中進行面對面的教學互動,但慕課卻打破時空的限制,學習只需要在網上就可以完成。依托于慕課平臺,教師或是有關教育機構能夠隨時隨地將錄制好的慕課視頻進行發布。而學習者則利用便攜的移動終端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根據自身的掌握情況以及時間安排來做相應的調整。其次,有專門的教師在討論組內為學習者進行在線的輔導和答疑,幫助學習者掌握課程知識,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
2.2 慕課的優勢
雖然慕課的教育模式是由遠程教育發展而來,但是慕課相較于傳統的公開課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從本質上來看,傳統的網絡教學只是一個課堂實錄,對于課堂教學的延伸。而慕課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每個課程的開課、結課的時間是固定的[3]。在視頻長度方面,傳統的公開課的視頻長度較長,一般長達一個小時左右。課程設置的時間過長,反而會超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限度,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是慕課提供的是短視頻課程,大約在10分鐘左右。這樣的短視頻更能夠使得學習者保持高度的學習精力,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互動交流方面,傳統的網絡公開課互動性較差,授課教師與學習者之間很難形成良好的反饋,教師無法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而學習者所遇到的問題也無法及時獲得解答。而慕課卻不同,在慕課平臺上,學習者可以將學習課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發布在相關討論區內,有專門的老師進行在線解答與輔導,產生良好的教學互動。其次,在討論區中,學習者們就某個專業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產生一種激勵效應。最后,慕課系統會自動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與學習進程,而且在慕課學習的過程中會穿插一些課堂測驗以及單元作業,系統自動對學習者者所做的答案就行自動評分,學習者能夠及時獲得反饋,產生良好的人機互動[4]。
3.服務工作所存在的問題
3.1 慕課資源建設不完備
一個高校圖書館所擁有的信息資源是其開展信息服務的重要依托與保證。慕課課程作為一種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在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方面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很少高校圖書館將慕課資源納入到館藏資源結構中[5]。即使有些高校將慕課納入館藏,但對于這些課程并沒有很好的進行分類組織,建立合適的課程以及相應的檢索工具。以吉林大學為例,吉林大學圖書館門戶網站上在“資源”欄目下開設了“網上開放課程”欄目,通過“國內課程”與“國外課程”將相關慕課平臺進行劃分并給出相關平臺的鏈接,在學生與慕課之間只是起到橋梁的作用。
3.2 宣傳力度不足
當前,高校圖書館的推廣形式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在館內張貼海報或者在圖書館的門戶網站上進行報道來宣傳慕課課程。推廣形式的單一使得其受眾就少,那些不經常來圖書館以及很少訪問門戶網站的學生很難接觸到慕課的宣傳推廣[6]。雖然有些高校圖書館借助一些新媒體,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QQ等渠道進行推廣,但是相關文章的發文量比較少,并沒有達到非常好的推廣效應。其次,傳統形式上的宣講會與講座也并沒有很好的開展。
3.3 學科館員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用戶需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井噴式發展而有了很大的改變,對信息獲取效率、獲取信息的準確率、信息內容的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學科積分化與微分化進程的加快,促進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一門學科的內容往往會涉及到其他多門學科的知識。因此,對一門學科知識的全面掌握往往還需要對相關學科進行學習。在學習者對某一門慕課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對于其相關學科的信息需求。由于高校圖書館對學科內容以及慕課資源的認識不足,學科館員知識結構與服務理念的限制,對于學習者的需求缺乏及時的掌握,使得信息服務內容與質量無法使用戶滿意。
4.完善建議
4.1 加強慕課資源建設
高校圖書館慕課資源建設要滿足實用性、系統性以及特色性。實用性要求慕課資源的建設要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系統性強調慕課資源建設要注意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有選擇地收集相關學科的慕課資源。特色性指導慕課資源建設要根據院校重點培養的專業或者優勢專業進行重點建設。由此來建設相對完備的慕課資源庫。值得注意的是,慕課資源的建設應當建立在對慕課平臺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其次,要對慕課資源進行分類組織。可以采用DC(Dublin Core)技術來對慕課課程進行描述,將各個款目按照學科專業排序而編制成一個慕課課程目錄。然后以慕課的制作單位,慕課所涉及的專業等特征作為檢索路徑來建立相應的檢索工具,來方便用戶對慕課資源的獲取。
4.2 加大慕課的宣傳力度
高校圖書館要積極開展有關慕課的宣講會與講座。講座內容可以包括慕課的發展、慕課對于當代教育的影響、慕課平臺對比分析以及該院校的慕課資源建設情況等。其次,高校圖書館改善慕課的微營銷工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形式進行有關慕課的推送,同時開發有關慕課的小程序來方便用戶使用。微博微信推送的內容可以多樣化,不僅僅是慕課課程的介紹與鏈接,還可以包括慕課優秀學習者的讀書筆記,慕課制作團隊的制作過程、以及學習者對慕課的評價等。最后,要充分發揮學生組織、院系教師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
4.3 完善參考咨詢服務
2019年4月9日,中國慕課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根據大會所披露的數據來看,我國現已有12500門慕課課程上線,其課程內容涵蓋哲學、計算機科學、歷史、文學、外語、數學、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理學與醫藥衛生等多領域多學科。這些大量免費的在線課程,無疑會增加學生與老師的選擇難度。這就給高校圖書館的參考咨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完善措施如下:首先,參考咨詢工作人員要對慕課課程有所了解,尤其是對那些被評為國家精品的課程、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以及由著名學者或者高校所錄制的課程進行重點了解,提高參考咨詢的服務質量。其次,建立實時參考咨詢模式,利用微信公眾號,QQ等網絡通訊工具建立及時的溝通渠道,使參考咨詢的工作人員能夠對用戶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記錄,了解用戶階段性的需求,提高響應速度[7]。對一些常問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建立問題庫,同時根據問題的關鍵詞建立相關的檢索工具。問題庫的創建能夠避免對常問的問題進行重復解答,提高參考咨詢的效率。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自動應答系統,比如清華大學開發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小圖”,通過在線答疑的方式以減輕參考咨詢人員的工作壓力。最后,建立用戶評價體系,讓用戶參與到服務建設中來,對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意見,提升參考咨詢服務的質量[8]。
4.4 提高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一種有效選擇、獲取、評價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個人素養重要的組成部分。面對如此繁多的慕課資源,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習者對慕課資源的利用效度。因此,信息素養的培育與提升工作顯得尤其重要。高校圖書館可以聯系院系教師開展線下的信息素養教育講座,來宣講相關知識以及傳授一些信息檢索方面的實用性技巧。此外,圖書館可以開展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將已有的信息檢索課程慕課化,開設本校的慕課課程。如中山大學潘燕桃教授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的《信息素養通識教程: 數字化生存的必修課》,清華大學林佳教授在學堂在線開設的《信息素養—學術研究的必修課》,這些課程廣受學生好評[9]。值得注意是,課程設置應當顧及非圖書情報類專業的學生,不能過分突出學科特色,要突出其實用性。圖書館也可以將信息素養課程以微課的形式發布在圖書館的門戶網站上,比如武漢大學圖書館所開設的《小布微課》,四川大學圖書館所開設《數據庫微課》等。同時也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平臺推送信息素養知識的微視頻。
4.5 學科館員工作完善
首先,學科館員應該將慕課嵌入到用戶中,主動與某一院系或專業進行聯系,了解該院系或者專業的學生情況以及學生的課程掌握情況,據此來提供相應的慕課課程。比如圖情專碩的研一新生大部分是跨考的,相關的專業知識比較薄弱再加上學時較短,可能會造成今后的學習會比較吃力。這時,高校圖書館應該主動去了解這一情況并結合該專業所設置的課程,推薦相應的慕課課程,比如武漢大學馬費成教授的《信息管理基礎》。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一些共性問題來提供相應的慕課,比如在論文寫作、溝通面試等方面。值得注意是,慕課教學中要注意版權問題。學科館員要充分了解慕課的版權信息以及內容許可,保證資源能夠無障礙獲取。必要時,要咨詢相關的法律人士,避免侵權等問題。
其次,學科館員應當抓住機遇,繼續學習,以提升發展空間。學科館員的專業水平決定著信息服務質量。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由傳統的教學輔助機構逐漸發展到教學學術研究機構;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圖書館正向著數字化進行轉型發展,服務對象不僅包括了在校的師生,還包括社會范圍內的人員。這就是使得高校圖書館更加需要的是具有扎實的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運用管理、計算機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在慕課背景下,學科館員可以利用業余的時間,通過高校所在的慕課平臺,學習相關的優質課程,補足專業基礎,提升其綜合素質,從而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從學術服務角度里看,我國高校的學術服務相較于國外而言,發展比較慢,服務質量較差,僅限于為研究課題進行科技查新。或許學科館員可以針對所研究的課題,學習相關專業的慕課課程,從而提升學術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最后,學科館員要主動參與到高校的慕課制作中去。高校圖書館在慕課課程的制作過程中,伴隨著信息資源的需求與獲取。同時,慕課課程所需要的信息更為專業和權威。學科館員可以利用本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參與到慕課的制作團隊中,對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檢索,收集,評價,選擇,組織以及分析并且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既保證了慕課的課程質量,又能夠降低慕課的創建成本[10]。
5.結語
作為“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慕課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同時也伴隨著種種挑戰。在慕課的浪潮之下,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主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牢牢把握用戶的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完善工作,才能更好地為高校的教研提供強而有力的幫助,促進自身與慕課的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孟儒.各省市高校課程聯盟平臺調研分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9,34(5):113-116.
[2]劉想容.“慕課”背景下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的完善[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1):57-59.
[3]段濱艷,王自然,孟慶龍.“慕課”與“互聯網+”背景下的圖書館服務創新[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7,31(3):72-76.
[4]蔣麗麗,宋海艷,陳幼華.試論MOOC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11):79-82.
[5]趙莉娜.慕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7(10):46-49.
[6]儲節旺,葉帆.高校圖書館MOOC推廣研究——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8,36(6):40-47.
[7]林聰.高校圖書館慕課資源嵌入式服務設計及實現路徑[J].出版廣角,2019(17):37-39+47.
[8]李巖,曲素欽,李昱瑾.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完善[J].新西部,2019,(29):112-112+152.
[9]周晶,王曉紅.高校信息素養類慕課(MOOC)創新策略研究——基于中國大學慕課和學堂在線開展的調研[J].圖書館學研究,2019,(18):7-16.
[10]于愛華.MOOC時代背景下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21):81-85.
學術探索
慕課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完善路徑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