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國梁
摘 要:初中階段正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的主要階段。在開展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綜合的發展與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提升,越來越多學生在物質生活上非常充裕,但是精神方面依舊存在缺失的情況。因此,在開展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時,教師更加需要重視學生精神方面的提升,真正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闡述了初中語文課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他們對于外界的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就被誘惑。而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少教師都是通過填鴨式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學生將會更加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且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便會覺得無聊,而且自身的學習能力也很難真正提高[1]。因此,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使枯燥無聊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開展核心素養培養
進行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時,如果想要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便需要重視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為學生進行情境創設,設計出生活化的教學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課堂教學代入感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并且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教師還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進行教學,通過組織一些課外的學習活動,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
例如,當在教學《在山的那邊》時,教師便可以首先帶著學生對這首詩詞中的內容進行品讀,接著,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進行閱讀,通過全體品讀,個人朗讀,師生誦讀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各個層次去了解詩詞中所想表達的情感。此外,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記住這首詩,讓學生擁有更加深刻的記憶,教師還可以通過實踐學習,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山區,并且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學生品讀這首詩詞。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而且還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使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得到提高。
二、重視教學理念的改變,讓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與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摒棄傳統的教學,由于傳統教學中存在一些陋習,很難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改變教育教學的理念。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方式,通過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出更加高效且輕松的學習氛圍,而且教師還能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當在教學《太空一日》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太空的視頻以及文章圖片,教師可以一邊播放“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的圖片,而且還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一邊介紹楊利偉,讓學生了解這次太空旅程。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發射火箭的自豪,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以及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上一層樓。
三、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例如,當在教學《三顧茅廬》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三顧茅廬的困難,以及作者的心情,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加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想法。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能夠將抽象內容具體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朗誦比賽的方式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比賽的過程中真正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并且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最終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為學生建立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并且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以及自主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語文,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語文基礎,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且健康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全銀. 基于“體驗式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作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13):52-52.
[2]李瓊珍. 農村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08):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別橋初級中學,江蘇 溧陽 21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