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聰
摘? 要: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減少,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減輕作業負擔。信息技術被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使抽象難懂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興趣激發
在日常的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存在誤解,將重點精力放到制作課件上面,忽視構建學生認知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連接,導致整體的數學教學效果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并貼合學生的認知,運用信息技術,將數學教學內容深入淺出地展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利用信息化教學,創造游戲情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生天性愛玩,因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特性,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激發其學習的熱情。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為游戲的規則,使得他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而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講授《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游戲的情境教學。首先,設定游戲背景,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喜羊羊和灰太狼,而灰太狼負責追喜羊羊。其次,游戲規則為學生每答對一題,代表自己的動畫片角色就會往前走一步,而學生計算得越快代表其動畫片角色跑得越快,假如灰太狼比喜羊羊跑得快,則喜羊羊被抓住,灰太狼取勝。教師發現不僅臺上的同學非常緊張地計算數學題,而且臺下的學生也在認真地計算數學題,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投入到了計算的海洋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學生喜愛的游戲情境,并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設置為游戲規則,使得學生在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計算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巧借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情境,降低學生的學習坡度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巧借信息技術并結合自身教學特點傳授知識,使得教師教學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制作教學案例,從而降低他們的學習坡度,并合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讓其發現數學的奧秘,進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講授《旋轉》時,教師采用了信息技術教學。教師打開多媒體并詢問學生:“你們見過生活中這樣的大門升降桿嗎?”小峰回答:“我家小區門口就有一個!”教師說:“那你觀察一下它的運動有何特點?”小峰回答:“這根桿繞著一個固定點旋轉!”教師微笑說:“你的觀察很仔細!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意見嗎?”小華積極舉手回答說:“它上下來回擺動!”教師點點頭說:“你的回答很正確,那如何描述它的方向性呢?你們可以聯想一下鐘表是如何旋轉的?也可以結合課本回答!”小政主動站起身回答:“順時針或是逆時針。”接著,教師展示了標出度數的旋轉桿和方向,適時地說:“你回答得很好!你讀下多媒體上的旋轉桿的旋轉角度。”小政回答道:“旋轉桿順時針旋轉30度!”教師微笑說:“很好!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學習工具把它畫出來!”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了繪畫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并合理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使他們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微課教學以其不受時間和空間局限的特點贏得了小學數學教師的歡迎,因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制作課件,建議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使其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聽課。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了解學生學習微課的情況,在上課前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圓的認識》時,教師運用微課教學。首先,教師制作微課的講解內容:(1)介紹生活中的圓,比如,氣球和足球等。(2)講解圓、直徑和半徑的定義。(3)教授學生用圓規畫圓。其次,教師建議學生將不懂的教學內容記錄下來,使其在聽課的時候重點聽課。與此同時,教師建議學生將不懂的內容以QQ的形式發送到教師的郵箱。教師會統計學生微課學習中的難點,進而增加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間。再次,在上課時,教師會重點做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師會用8分鐘的時間和學生交流學習微課中的想法,從而合理地調整微課的講授方式。第二,教師會針對學生提出的難點問題進行詳細講解。最后,在講授完教學內容后,教師會有意識地和一些成績差的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在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他們的問題重新制作一節微課,使得這些學生盡快取得進步。教師通過微課教學使學生聽課更有針對性,而教師通過QQ和學生交流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得整體的教學更有方向性,從而提高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總結:
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助力,而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學生認知規律作為制作課件的落腳點。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利用信息教學的優勢使得自身的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和實操性,進而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海洋中,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于凱利.信息技術對推動小學課堂教學的作用分析[J].職業技術.2016(01)
[2]楊金龍.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應用[J].學周刊.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