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慧
摘? 要:教師在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學生的興趣著力,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貼近性,數學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從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從生活化教學、游戲教學以及自主探究教學三方面予以介紹,旨在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教學效率;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不注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而只是一味地趕教學進度,忽視學生的數學學習感受,以致于增強學生學習能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便成為了空談。為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并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授課,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并在此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運用生活化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些概念單純依靠記憶,無法深刻掌握。對此,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方式,從學生熟知的生活物品入手,讓學生更為形象和生動地掌握相關概念,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克與千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方式講授此部分內容。具體教師可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開展生活實踐。教師將生活中的物品,“搬入”教室,并貼上具體重量的標簽,提升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形象感知力。比如,在一袋食鹽上,貼上500克的標簽;在一只雞蛋上,貼上70克的標簽,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知重量。第二點,創設重量問題。教師從生活著眼,創設如下的生活化問題:1.一個蘋果的重量是60();2.一大桶雪碧的重量是2()。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其中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陳的回答。他說:“一個蘋果的重量大約為60克,因為蘋果的重量不會比兩袋食鹽重;一大桶雪碧重量為2千克。”
二、使用游戲法授課,增強幾何教學高效性
幾何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幾何學習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運用游戲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將數學知識以游戲規則的形式,融入到學生的游戲過程中,提升幾何教學的高效性。
例如,在講授“圖形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將幾何知識融入到游戲規則中,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反復運用規則,提升學生的幾何知識掌握能力,獲得良好的游戲教學效果。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講授知識。教師運用多媒體,講授各個圖形的特點,并運用多媒體中的互動機制,考查學生的圖形知識掌握狀況。第二點,創設游戲。教師制作各種圖形的紙板,并將其裝入黑袋子中,蒙住學生的雙眼,讓他們摸黑袋子中的圖形,并說出判斷的依據,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第三點,展示成果。教師運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學生的游戲過程。小冉摸到黑袋子中的一個紙板,說道:“我手中的紙板有三條邊,而且它們首尾相連,我斷定這是三角形!”
三、巧用自主探究法,提高計算教學實效性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觀察數學題目,分析數學題目,讓他們自主發現數學學習的規律,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提升計算教學的實效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開展計算教學,讓更多的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提升探究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講授“四則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創設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數學題目,讓學生進行觀察和分析,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解題準確性。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開展數學教學:第一點,創設問題。教師創設如下的問題:(1)25×4=?;125×8=?(2)25×28=?;2000÷8=?第二點,適時引導。教師引導性地對學生說:“你們可以根據第一道問題,探究第二道問題的解決方法,并思考如何更為迅速地計算出答案!”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思考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小陳積極地舉手說:“通過觀察我發現題目(1)中的問題較為簡單,可以運用口算的方式;題目(2)相對復雜,但是可以向題目(1)轉化,從而得出下面的結論:25×28=25×4×7;2000÷8=2×125×8÷8,從而迅速得出對應的答案!”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并熟知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并在考慮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的條件下,適時地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入手,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根據具體的學習狀況,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更為全面地思考數學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玲.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4)
[2]陸永兵.巧妙應對學生學習粗心 提升學生學習效率[J].名師在線,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