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國
摘 要 中小學的國有資產是其生存發展的物質保障,是國家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國家教育方針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F階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滑坡在所難免,國家財政支出大概率將受到影響,如何管好、用好現有資源,將成為中小學管理工作的重點。隨著“支出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機制的形成,管理風險越來越大。從管理者個體和教育事業的大局考慮,必須轉變思路,改進管理方式。結合實際用好、管好國有資產,使之發揮應有的效能,這是中小學管理者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诖?,本文對中小學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的建議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小學 國有資產 資產管理
隨著國家投入的不斷加大,教育系統積累形成了龐大的國有資產體系。如何為國家管好、用好這筆財富是每位教育財務人的職責,更是我國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物質保障。
中小學的國有資產主要包括國家撥付的各類資金、調撥調劑的各類資產、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的國有資產等,表現形式為流動、固定、無形等。由于現階段學校的流動資產多為財政撥付資金,只涉及少量代收代付款項,而財政及基層單位對資金的管控機制已經較為健全,所以日常工作的重點應放在長期資產的管理上。
一、加強中小學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社會組織的生存離不開物質的投入,而投入的資源必須安全高效地運行,才能使主體目標順利實現。高效嚴謹的管理在經濟良性運行的社會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為社會有機構成的中小學更是如此,寬敞明亮的教室、優美的校園環境、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儀器設備以及日常基本運行等都離不開國家巨大的投入。如何保障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使之時刻處于良性狀態;如何減少國家投入的偏差,避免不必要的人為的損耗等均是中小學日常工作的重點,而這些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管理的精雕細琢。只有在工作中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并貫徹落實,避免不必要的干擾,才能確保龐大的教育資產安全運轉且發揮應有的效能,更好地提升中小學服務社會公眾的能力。
(二)是現階段發展大局的需要
中小學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層級,形成層次分明、全員參與的監督機制。在現階段財政資金支出不足的情況下,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不斷挖掘潛能,必須增強財政資金支付的機動性,減少國有資源的流失,提高財政投入的效率,獲得理想效果,為大局的穩定和發展提供支持。
二、目前中小學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成形但仍待完善,實際執行隨意性過大,日常管理呈粗放狀態
1.領導意識淡薄。自2014年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7年起全面落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制度》以來,為響應部署,各學校組織編纂了整套涉及內部控制的單位管理規章制度,其中包括資產管理制度。由于認識不足,這些制度并未在工作中發揮實際作用,一年中除應對內控報告那幾天,其他時間幾乎束之高閣。由于教育行業各級領導均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教學領域,對資產管理的關注度不高,認為該項工作只是陪襯。把國家強制推行的建章建制看成年末填制報表的素材,大好的資源無法發揮應有的功效。
2.人員配置不完善,制約機制不健全,機構設置不合理。由于學校存在領導重視不夠、人員編制受限等原因,指派的資產管理人員多為教師,且該部分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無法滿足新時期國有資產管理的需要。資產管理機構設置不完善,缺乏應有的制衡機制,資產管理各環節的職能重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3.內部控制制度落實不力,監督職能無法形成工作合力。由于領導重視不足,已經制定的內控制度無法發揮應有的效能,主要表現為:預算制度形同虛設,資產的申請購置幾乎脫離預算管控;盲目進行資產采購導致申請購置缺乏長遠規劃,無法使國家資產發揮最佳效能;購置、使用、維護保養及清查等各環節缺乏必要的內控監督檢查,資產閑置、賬實不符、帶病運行、貪腐挪用等現象時有發生。
(二)資產的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果不好
1.配置不科學,單位間缺乏良性調劑機制。由于國有資源配置缺乏效能考核和成本管控機制,各單位只為自身考慮,盲目請購而不問效能。學校將大把精力用在請購環節,對于本應投入更大精力的使用、保養維修等環節缺乏興趣,長期以來形成了大量的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而上級國有資產的配置部門只重視重點區域及單位而忽視偏遠和基層單位,導致配置不合理。國有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在各單位間的配置是不可能達到均衡狀態的,極易發生重者恒重,弱者更輕的現象。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支持,各學校無法共享有效的信息與資源。一方資源閑置,另一方連基本的配置都無法保障,這對中小學工作的開展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2.資產管理工作缺乏績效考核制衡。由于各學校對資產管理工作重視不夠,沒有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績效考核制度,相關人員缺乏崗位榮譽感,工作作風渙散、責任心缺失,對實踐工作中存在的損壞公物、浪費財產等現象司空見慣,導致中小學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狀態。
(三)會計核算與資產實有價值度量比對不明晰
1.工作方法過時,導致信息處理不及時。財務人員與資產管理人員間缺乏信息傳遞與共享機制,傳遞不及時導致賬面與實物無法及時核對。由于中小學國有資產規模數量龐大,傳統方法制約了工作的開展,加大了管理的風險和難度。
2.核算處理不科學,導致賬實不符。賬務處理只重形式而忽略對成本因素的核算,使單位資產賬面價值偏離實際價值,無法通過報表反映學校資產的真實情況。資產處置不及時、清查盤點流于形式等也導致賬實存在較大的差異。
三、加強中小學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提高工作的嚴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