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認同素養屬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中的基礎素養。同時,對學生政治認同素養進行培養,屬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提高國家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作者提出,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對學生政治認同素養進行培養,能夠促進學生政治意識以及認知水平的提升,優化政治情感,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增強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實現綜合發展。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高中生;政治認同
引 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逐漸轉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歷史使命也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方面發展。要想確保這一歷史使命順利完成,關鍵點在于人。作為我國人才的“預備役”,高中生是今后實現中國夢的主體,他們的“三觀”正處在形成的重要階段。在現階段價值多元化的信息時代之中,高中生在政治認同方面極易出現偏離。所以,怎樣對高中生政治認同以及自信進行培養,是我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要內容。基于此,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中把政治認同認定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首位學科核心素養。所以,研究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不僅必要,而且迫切。
一、高中生政治認同的概念
政治屬于國家政權對社會相關事務予以管理的活動,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1]。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屬于上層建筑,經濟為其基礎,屬于經濟的一種集中表現,目的在于確保一定階級以及集團利益的順利實現,并對其予以維護。毛澤東曾經說過:“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到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就認同而言,其指的是心理方面的接受與認可,具體表現為一個人喜歡他所處的政治組織,并對組織做出的政治決策予以認同,由理論認知,到情感歸屬,再到行動支持的相關行為。因此,其不只屬于心理范疇,還屬于實踐范疇。
政治認同屬于政治主體立足于所處政治組織的相關認知,形成的政治態度與情感,反映為心理方面的歸屬感。學者朱明光指出:“政治認同屬于人們對社會制度以及意識形態的認可。”公民從心理方面的認同發展到行為上的支持,最終會在實踐中體現出來。現階段,政治認同指的是認同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黨領導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培養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必要性
現階段,我國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已經開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屬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的準則,并指明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作為我國教育階段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高中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引導高中生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便讓他們能夠順利地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并且,對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進行培養是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基礎要求。另外,在信息時代中,不同文化、思想之間實現了全面的融合,導致學生的思想意識環境十分復雜。由于高中生的“三觀”并不成熟,因此他們極易被各類因素所影響,進而出現偏離的情況。為了將學生引入正軌,需對學生政治認同素養進行全面的培養,使之能夠準確地理解我國政治權力的內涵、來源以及相關制度等,增強其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這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更是新時代人才培養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在2018年頒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中提到加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是現階段高中思想政治在課程改革方面的主要內容,對高中生政治認同、公共參與以及法治意識等相關核心素養予以培養,政治認同處在首位[2]。因此,政治認同是課程改革的基礎內容之一。另外,和其他科目相比,高中政治課的特點在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促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提升。所以,對學生政治認同素養進行培養,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功能的主要表現,也是現階段我國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改革的前提條件。
三、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培養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途徑分析
1.展現價值引領作用
就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認同而言,不只是記憶文字和了解理論,重點在于對各類方式進行綜合運用,在高中生思想情感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
需要注意的是,對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進行培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腳踏實地,落實好每一個環節。對此,高中教師與學校應牢牢掌握高中生在政治認同方面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不斷優化教學方式,通過科學的方式對教育資源進行分配和運用,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具備的引領作用得到全面發揮。一方面,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并著重講解,彰顯它的理論魅力,加深學生印象。另一方面,除了思想政治科目之外,其他學科教師也需要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內容,重視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
并且,學校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諸如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演講、朗誦以及講座等活動,抑或在學校之中張貼各類標語,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確保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其意義、內涵等。
2.優化民主課堂環境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需要創設和學生認知特點相符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在情感方面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認同。例如,在教學《政治生活》相關內容的過程中,許多內容與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情節相似,諸如“依法行政”“黨員先鋒作用”以及“民主監督”等,教師將電視劇中的一些情節融入教學中,學生能夠獲取到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生周邊的資源,進而在教學形式、教材內容以及教學資源方面實現創新,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信任和尊重學生,學生在取得學習成果時,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并且教師講的和做的要保持一致。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需要做到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3.將時事政治作為政治認同的催化劑
就思想政治這門學科而言,時代特征十分明顯,對此,教師需要對時政熱點進行更多的關注,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同時,時事政治能夠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進行豐富,教師可將其作為典型素材來開展教學活動,并將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發揮其在培養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過對時事政治素材進行正確運用,教師能夠向學生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等的最新進程與深化改革取得的相關成就等,讓教學內容不再只是純理論,并給課堂教學增添新鮮感、趣味感以及現實感。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構建時政熱點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鍛煉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運用的能力,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
4.不斷增強高中生的實踐能力
(1)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高中生需要增強政治參與能力,主動接受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就政治生活而言,均是將行使政治權利以及履行政治義務作為立足點[4]。第一,高中生在參與政治實踐時,需對自身具備的相關權利進行明確,以便進行維護,并約束自己的行為。行駛選舉權時,不能抱有“選誰都一樣,不必太較真”的情緒,要不斷增強政治參與能力。第二,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思想屬于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國公民最基本的政治素養。高中生在明確自身成年后具有民主監督、選舉、管理等權利的基礎上,還需要明確自身承擔的相應政治責任,同時還需要積極履行政治義務。
(2)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參與相統一。高中生在政治參與方面需要實現理論和實踐統一。首先,對公民權利和義務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高中生需深入了解自身所具備的政治權利與義務,并明白怎樣對自己的合法權利進行使用和維護。其次,對政府有關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高中生需要掌握政府主要包括哪些部門,知道尋求政府服務與幫助的方式,以及日后如何參與到民主決策中去。最后,在具體參與政治時,需立足多種渠道和方式開展政治實踐。在現階段,因為有了微博、微信等渠道,學生了解民主管理、決策、選舉以及監督更加便利,同時還可以運用信函以及電話等表達自己的政治呼聲,諸如針對教師違規補課、亂收費、環境污染等相關問題,可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和反饋。
結 語
政治認同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關鍵內容,也是核心素養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進行培養,不只是新時代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基本要求,還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前提條件。對此,教師需要準確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相關性質,對教學目標與任務進行明確,將高中生培養成有擔當、有理想和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黃 婷.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政治認同”培養策略研究[J].高考,2019(17):2.
[2]梁藝云.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廣西教育,2019(6):79-80.
[3]黃春林.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形成機制及培育路徑探討[J].高考,2018(35):226.
[4]程 皓.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的有效途徑[J].好家長, 2019(25):201.
作者簡介:云采平(1972— ),男,湖北監利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