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逐漸步入信息化,學生的課余時間不斷地被游戲與娛樂信息侵占,逐漸忽視課余時間的閱讀學習,語文素養不斷降低,因此,教師要加快在教學實踐與反思中尋找新的課外閱讀教學方式,將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外,做到課上課下、校園內外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出新一代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課外閱讀;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
我國古代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曾在《和董傳留別》中寫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閱讀——是一個人獲得信息與知識最為直接的方式,也是培養自身語文素養的有效方法。而知識的積累與素養的提升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復一日的不斷累積,正如那句“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知識卻是無限的,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快推行課外閱讀教學,科學地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擴展自己的知識,培養自己的鑒賞能力,感受文學藝術的熏陶,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知識與身心的全面發展,達到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
一、 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一)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汲取知識,獲得成長的過程,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自身素質素養與行為能力的提升。在閱讀中也是如此,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然而在當前狀況下,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并不多見,由于課外閱讀與平時的課堂教學形式并不相同,課外閱讀的自由度更高,可以說是全靠學生自主,可是將目光真正投向學生的日常生活就可以知道,除了校園學習時間外,學生會更愿意將空閑時間花費在游戲、上網、電視電影與社交上,真正用來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而在那“少之又少”的大部分中又是因為學校老師的硬性要求,為完成課堂任務而“不得已為之”。此外,目前學生的閱讀還常常只流于形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單純的用眼睛看一看,而不愿意用大腦去思考,更別提動手畫一畫、記一記,學過的知識很快就會忘掉,遇到問題了也不愿意提問或通過上網搜集資料進行了解和分析。不論是個人習慣、個人對課外閱讀的看法,還是新信息時代的沖擊,學生的閱讀興趣都在不斷的下降,更何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二)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
我們都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學習、成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在如今,許多的圖書館、書店、書攤等閱讀場所常常以盈利性為主,可供讀者留下閱讀的座位少之又少,或者干脆不進行擺放設置。還有的甚至“掛羊頭、賣狗肉”,不但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甚至還會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此外一些閱讀場所的書籍種類十分稀少或者內容的專業性過高,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學習。而在學校方面,許多小學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不重視,校內并不設立圖書館,即使設立,也只是個“空殼”,內部資源要么十分稀缺,要么圖書充足卻不對學生開放。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學生的閱讀環境大大缺失,學生即便產生閱讀興趣也無處可去,更別提讓沒有閱讀興趣的學生去培養閱讀興趣,這對課外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相較于電子產品來說,課外閱讀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遠遠不如電子產品帶來的娛樂性,因此,將學生的目光從電子產品轉移到課外閱讀上,需要家長與教師校內校外的共同教育和引導。在校園方面,學校常常缺少對圖書館、圖書角等圖書區域的建設,而在家里,家長常常由于工作或其他瑣事缺少對孩子閱讀時間的陪伴和監督,這都會使得學生逐漸失去閱讀興趣。
二、 基于課外閱讀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毙W是學生生涯的起步階段,更是培養知識基礎與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論是對培養學生素養,還是規范學生行為習慣而言都是極其重要,起到關鍵作用的。因此,為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和家長應該要自覺承擔其自身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邊學習邊動手記錄知識點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養成在閱讀過程中通過畫橫線、波浪線或用摘錄到筆記本上的方式來記錄,同樣,在閱讀過程中看到的難點和不理解的地方也要做好標記。要注意的是,在培養學生這種標記重難點的習慣時,對不同類型的內容的標記不需做太多的硬性規定,可以讓學生在熟悉基本的方法后,自己用自己習慣和喜歡的方式,做出的標記最起碼要做到自己一眼就能理解。同時,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這種閱讀習慣雖然好,但是僅限于在個人所有的書籍上使用,在圖書館、書店、書攤之類的公共閱讀場所閱讀公共書籍資源時,一定要避免對書籍的任何方式的涂畫行為,這是十分不文明不道德。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自己自覺攜帶一本筆記本,如果看到喜歡的字句或者有用的知識點,可以在自己帶的筆記本上記錄下來,方便之后的翻閱和復習。
在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在遇到自己不懂或難以完全理解的字段詞句時常常會直接詢問教師來獲得解決方法或準確答案,這種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意識固然是好的,但是這不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和理解,還要教會學生自己利用字典、工具書、搜索工具等方式查閱自己需要的資料來自己理解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達到教學目的。
除了閱讀習慣之外,閱讀效率也是決定閱讀質量的關鍵因素,一些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的過程中常常只注重任務量的不斷提升,卻忽視學生課余時間長度與書籍數量之間的效率問題,從而造成學生、教師、家長形成“只要提高閱讀數量,就能提高語文素養”的錯誤認識。事實上,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僅不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反而會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由于閱讀任務大,學生閱讀的壓力也會變大,對于書中內容的重難點知識根本無法做到準確的記憶,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對閱讀產生抵觸心理,教學和閱讀效率不進反退。因此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時,要合理考慮學生的課余時間長短、各科作業的數量強度、理解能力和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合理布置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質量。同時,學生家長也要充分發揮課外的監督指導作用,多花些時間來陪伴孩子一同閱讀,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教師和家長要一同攜手,共同努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實際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共情性,讓學生更加切實的感受書本內容所蘊含的深層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讓讀者更加融入書本的情節中,更加能深層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和情感,達到真正的“讀有所獲”。因此,教師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合適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下集中精神,用心感受閱讀的魅力,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在家中也是如此,家長要在學生閱讀時給予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主動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人文地理、鄉土人情、自然奇觀等知識內容,將這些資源合理融入教學任務中,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自行尋找課外圖書中有關這些自然科學的內容,在下節課將自己收集到的知識進行分享。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氣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各樣、形式豐富、內容生動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的束縛,走進社會,接觸到更多的有趣的人和事物,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把握,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閱歷,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在學習古代詩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博物館或古代遺址等地方讓學生通過看、聽的直觀感受方式,更加深入立體的感受古代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古代歷史故事的閱讀興趣,擴展閱讀范圍。
(三)呵護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人類最大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就不會產生學習動力,教師和家長的灌輸式、強迫式教育方式不僅不會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降低閱讀興趣。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和感受新的事物與知識,教師與家長要探索更多的引導方式。比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物質、精神獎勵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或者通過開展班內競賽評選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閱讀速度與閱讀效率。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全班學生的閱讀氣氛,讓學生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下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 結語
雨果曾經說過:“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敝R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也是一個民族素質的衡量標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人生發展鋪墊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全方位素質能力,培養出更加滿足社會需要的新時代人才,達到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燁華.課外閱讀興趣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J].文學教育(下),2018(3):104-105.
[2]牛懷勇.淺析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A].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2019:3.
[3]張香芝.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有效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1):120-121.
作者簡介:
閔永泉,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五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