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基礎教學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中應該積極關注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保證學生的閱讀水平穩步提升。文章重點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升的策略,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合理分析具體的教學情況,為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果更加優良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效率;提升策略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拓展其知識有著積極的影響,關系到他們未來的發展情況[1]。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對閱讀教學展開合理化的分析,采取適當的方式落實閱讀教學指導,保證學生充分認識到閱讀的意義。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加以分析,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等多個方面創新教學方案,保證閱讀教學有效性穩步提升。受新課改的影響,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制定長遠的目標,摒棄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將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融入小學語文各種教學活動中,使閱讀教學的成果得以優化,相應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獲得逐步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適當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小學階段積極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社會現象有更為明確的認知。合理的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感知文章的能力穩步提升。教師要在逐步解讀寫作手法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其后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加深對識字、寫字的認識,同時還能鍛煉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2]。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生在小學階段接收到的閱讀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接觸多元化的閱讀素材可以讓其思維得以拓展,同時也能幫助智力發育積攢能量,確保思維能力逐步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之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普及閱讀素材,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對素質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社會現象及現實問題。學生通過適當地結合自身體會感知文章中作者的深意,可以穩步提高自身在閱讀方面的素質。
二、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的因素
1.學生的知識面狹窄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知識面狹窄以及閱讀起點較低,將會影響到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因此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保證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因小學生缺乏足夠的自制力,在閱讀中常常表現出散漫的態度,無法積極配合教師的合理指導,以致影響到閱讀學習成果。
2.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較小
受教材的限制,學生實際接觸到的課外書籍較少,因此阻礙了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語文閱讀課程涵蓋了課內涉及的相關文章以及課外的讀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忽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甚至將課外閱讀視為可有可無的教學任務,影響到學生的課外閱讀。加之學生接觸到的課外閱讀資料較少,直接限制了他們的知識面,無法保證詞匯量的增長以及閱讀素質的有效提升。
3.閱讀教學方式較為傳統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始終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味地灌輸閱讀知識,未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導致教學過程死氣沉沉,無法體現出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對其給予高度的關注。只有穩步地提升其注意力,才能讓閱讀教學的成果更加優良。現階段,很多的小學生極易在課堂上開小差,直接影響到了課堂學習效果,加之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缺乏足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得教學過程缺乏感染力,導致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受到沖擊[3]。
4.閱讀教學策略缺乏針對性
因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策略有著嚴格的要求。教師要明確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學生不同的生長環境和興趣愛好產生的差異,使得他們的閱讀能力不同。如果在閱讀課中采取統一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傳授知識,將無法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都達到理想的學習目標,同時也讓教學目標和教學群體的匹配度無法保證,這就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保證課堂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相關策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關注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保證相關的教學策略符合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以收到相對理想的應用效果。
1.逐步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
為了更好地迎合小學生的天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設置為一個趣味十足的活動場所,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應該積極做到這一點,利用合理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真正地走進閱讀課堂。為此,教師在備課階段就要依照閱讀文本的內容和目標設置相應的提問環節,相關的問題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同時體現出明確的趣味性,由此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相應的問題上,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4]。比如,在學習《不會叫的狗》這篇童話故事的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了解相關內容,為其設置相應的提問環節,讓學生闡述是否見過不會叫的狗,同時思考狗為什么不會叫,不會叫的狗又做了些什么等。在閱讀活動中,學生抱著探索的態度展開了對相關文本的閱讀。在整個閱讀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努力地配合教師的指導,呈現出相對理想的學習狀態。在故事的結尾,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想結局,讓學生大膽想象,保證其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投入足夠的精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合理的引導,為學生答疑解惑。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關文本的內涵,體會到閱讀課的生動性和有趣性,避免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2.積極設置差異化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閱讀基礎,依照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教材的編排情況,為學生制定層次分明的閱讀目標。比如,在學習《掌聲》一課時,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閱讀的目標:第一層次的目標應該是鼓勵學生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分析動作及神態中反映出的心情變化;第二層次的目標應該讓學生帶著相關的問題默讀課文,了解英子前后發生的變化以及出現相關變化的原因[5]。對于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要想順利地完成兩項教學目標難度較大,教師可以適當地降低相應的標準,鼓勵差生將相應的文段進行標記,讓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3.逐步優化預習的方案
在閱讀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預習,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目標,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比如,在學習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及時地勾畫出生字詞,同時讓其默讀一遍課文,將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加以標記,同時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在大聲朗讀課文之后,明確課文的主旨內容,最后將優美的詞句加以積累。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應該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逐步將閱讀的難點和重點加以突破。在日積月累的閱讀與實踐中,學生的知識面會逐步拓寬,詞匯量明顯增長,相應的閱讀速度逐步加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體的質量和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4.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團體的力量構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圖書庫,書籍可以由學生自愿提供,讓學生在相互推薦的過程中獲取更為豐富的閱讀資源[6]。教師對優秀的閱讀者和進步較快的閱讀者應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品可以是書籍,也可以是文具,讓其擁有更為理想的收獲。通過適當地接觸和交流,學生可以實現有效的互補。在學生閱讀完相應的素材之后可以積極地分享,同時也可及時地摘抄優美的語句,撰寫自身的收獲與感悟,借助語文早讀的時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結 語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去認識閱讀的意義,通過不斷地積累和探索,進行適當的總結與分析。教師要借助周邊的課程資源,將閱讀學習和社會生活相互聯系,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錢海萍.挖掘蘇州文化 打造特色課堂——融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本地傳統文化的幾點方略[J].語文教學通訊,2020(16):23-25.
[2]孫玲敏.牽一發而動全身——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如何找準切入點[J].語文教學通訊,2020(16):59-61.
[3]郄粉林.培養語感,閱讀積累,讀寫互動——如何抓實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基點工程建設[J].學周刊,2020(13):135-136.
[4]白瑞霞.讓語文閱讀教學插上靈動的翅膀——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0(12):128-129.
[5]吳晶晶.淺談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以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快樂讀書吧”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0(9):61-63.
[6]陳清萍.借思辨之石,攻思維之玉——思辨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新教師,2020(3):35-36.
作者簡介:馬曉娟(1982— ),女,回族,甘肅定西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