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音樂課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德育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有以下四點:充分發掘教材內涵,利用音樂作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正確;引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走出音樂學習誤區;重視民族音樂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外活動。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學;德育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主要以理性思維形式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的正面教育。但是,單一的理性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的育人目的。而音樂教育卻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在中等職業學校音樂課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德育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有以下四點:
一、充分發掘教材內涵,利用音樂作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學大綱指出: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全民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音樂教育應以育人為宗旨。
我在音樂教學中,始終以中等職業學校音樂課本為基礎,認真發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內容,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以思想上的啟迪和情感上的升華。充分利用歌詞內容和旋律所塑造音樂形象來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中等職業學校音樂課本中所選的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掘其豐富的內涵,通過介紹、分析、討論等多種方式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使之受到良好的教育。音樂藝術通過生動的內容,優美的旋律,鮮明的音樂形象,潛移默化的達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音樂利用各種手段表情達意:鮮明的節奏能使人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動人的旋律能使人陶醉于無窮的聯想與想象之中;豐富悅耳的和聲使人體會到和諧與豐滿;美妙的音色又使人感到快意與滿足;恰如其分的配器使人置身于音樂的獨特境界。這就是音樂教育的巨大作用,這就是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因此,音樂是一種情感教育,寓理于情,以情動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這正是音樂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如中等職業學校課本中所選《黃河頌》、《在太行山上》、《今天是你的生日》等歌曲都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教學中只要略加引導,充分利用其音樂作品的自身美感,定能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正確引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走出誤區
音樂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它以音樂為主體,德育為靈魂,智育為脈絡,集德、智、體、美、勞之大成,寓教于樂,魅力無窮。良好的音樂教育將對學生的言行品性起到早期的奠基和定型作用,讓人收益終生。
然而,人類的音樂有優劣、良莠之分,沒有德育、美育的音教是毫無意義的教育;只圖生理快感,不顧情感智能情操培養的音樂毫無足取;而低下、庸俗、頹廢的音樂是音教之大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們經常扯著嗓子唱流行歌曲,少數流行歌曲內容上反映了青年人情愛生活中的孤獨、失意、彷徨、痛苦悲觀等病態心理。
但經常唱這些歌曲,青年學生會被這種壓抑、消沉、空虛、頹廢的情緒所影響,失去了積極向上的斗志。另外,由于社會音樂風氣商品化,加之各種宣傳媒體為錢驅使,大肆宣揚,致使孩子們盲目崇拜“演藝明星”,或者成了瘋狂的“追星族”。久而久之,學生們不思進取,學習下降。這些現象不能不說是音樂教育的誤區,不能不說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隱患。因此,只有在音樂教學中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以優秀的音樂作品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多方面正確引導,沖出音樂教育誤區,才能真正利用音樂教育這一特殊方式完成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情操的德育教育使命。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果我們一味強硬阻止唱流行歌曲,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會挫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因此,只有對不同流行歌曲堵放并行,選取一些內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如《祝你平安》、《明天會更好》、《大中國》等歌曲,作為課堂教學的調劑和補充。同時還要提高學生判斷識別能力,培養審美能力,以達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三、重視民族音樂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把我國的民族音樂、優秀的民歌名曲介紹給學生,多讓學生接觸、了解、欣賞、演唱,使之受到燦爛的民族文化的熏陶,這就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教安徽民歌《鳳陽花鼓》時,我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安徽的民歌音調,擴大學生的民族音樂語言,進一步培養對民歌的興趣。另外,教欣賞課《祖國頌》時,我讓學生在悠揚的民歌風味的旋律中,感受民族歌曲所敘述的動人故事:鳥在高飛,花在盛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我們偉大的祖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時代。歌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巨大建設成就,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同時進一步感受到了民族音樂的魅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外活動
為了進一步重視學校美育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體現音樂教育多方面的特殊育人功能,我校除堅持好正常音樂教學外,還開展了“音樂課外興趣班”等活動。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特點,結合國家當前形勢和學校學校現階段工作重點充分挖掘音樂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教育的同時,充分挖掘音樂中積極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進行培養和訓練,收到積極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徐平(1970-),男,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碩士,現為安徽省肥西師范學校音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