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輝
摘要:情感的培養對學生的成長乃至一生都很重要,情感是孩子思想意識,道德行為形成的基礎與動力,孩子的許多行為就是建立在情感態度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筆者認為,在教學的各方面都要對學生注入情感的培養,去激發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并持之以恒,用信念和行動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種。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情感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除了傳授認知理論外,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探究認知與情感的結合點,探求共同發展的策略。通過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健全他們的人格,提升他們語文素質水平。為了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價值,本文結合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小學語文高年級段學生情感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情感
每篇文章,文章中的一個字,甚至是每一個標點符號,都飽含這作者豐富的情感。教材中的內容有歌頌祖國山河流川的;贊美英雄人物的,說明道理的,介紹天文地理的,應有盡有,極富感染力,學習這些不僅能使小學生體會到語文的功能而且也能全面的去認識世界。例如學習《落花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等文,可使學生懂得如何做人,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毛主席在花山》等文,學生可以體會到英雄人物的獻身精神,偉大領袖的崇高精神。為學生的高級情感打下堅實基礎,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
2合理想象升華情感
情動于衷而形于言,我們要抓住文章中抒發情感強烈處,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想象動人的畫面,讓學生設身處地體驗人物的情感,如,在教學《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為了加深并且拓展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品味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有意讓學生想象:如果你長大后,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會如何面對失敗?通過想象、交流、學生對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一道理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3注重課前導入環節的情感投入
在小學語文中段教學進行情感教育滲透,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正確地處理好情感與認知的關系,營造出一個理想的課堂教學環境。在這期間,教師必須作為主體,通過主動增加情感投入來達到這一目的。而課前導入環節是小學中段學生順利進入到課堂學習階段最為關鍵的部分,滲透情感教育必須先從這一環節入手,教師主動增加情感投入方能確保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情感教育。筆者作為一名小學中段語文教師,在探索情感教育的滲透方面充分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例如:在《火燒云》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前準備工作中,就通過網絡搜集了很多關于火燒云自然景觀的圖片,并且將形狀有寓意的作為課前導入的材料,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然景觀所存在的魅力。在課前導入環節中,筆者則針對一張形態看似“奔騰的駿馬”的圖片進行講解,同時筆者與學生分享在童年時期所看到的與之相類似的經驗,將內心無比激動的心情傳遞給學而生,讓學生感受到筆者的童年與自己現在的經理存在某些相同之處,這樣通過筆者的童年記憶能夠喚起學生之前的回憶,讓學生在課前導入環節能夠發自內心的與同學、教師進行情感交流,奠定了課堂教學氛圍的主基調,進而為課中進行更為深入的情感教育滲透打下良好的基礎。
4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重視情感教育
語文新課改精神強調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小學階段則是學生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變以往語文教學中注重知識灌輸的教育方法,將情感教育融合在課堂教學當中,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情感的感染力,提高情感教育的熏陶作用。例如在國慶節前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述新中國建立和發展中的小故事,讓學生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祖國的繁榮富強,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實現情感教育的滲透和感染作用。
5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情感與生活密切相連,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中,還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更真實、更生動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夠實現語文教學的移情作用,也就是將情感體驗價值融合與生活實踐中,以此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6加強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為學生美好情感教育奠定滲透基礎
由于小學生整體年紀較小,身心發展還未成熟,對人對事對物均憑借自身喜好有選擇性地接觸,對哪一方面感興趣、喜歡哪一方面,就會專注熱愛哪一方面,因此,要想確保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有效性,授課教師務必要牢牢把握利用好小學生這一特征,加強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喜歡自己,也喜歡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以便為情感教育奠定良好的滲透基礎。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比尾巴》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在備課時為學生制作戴在頭上的動物卡片,并利用計算機網絡為學生收集不同動物的尾巴圖片,以便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呈現在學生眼前。實際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小組,為每組學生分發可以戴在頭上的動物卡片,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你形容我來猜”的小游戲,在這一過程中授課教師也要參與其中,如“同學們都好厲害,搭檔一形容就猜出來,誰來和老師試一試?”在親身參與到游戲當中之后,可以進一步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為什么搭檔一形容就可以猜出來是哪種動物呢?”這時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此時授課教師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動物尾巴圖片,引入課文《比尾巴》,不僅能夠加強和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用自身的熱情帶動學生的情緒,進一步教導學生善于去發現事物特點,有利于為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學生美好情感教育如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道清泉,能夠浸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積極、正面的情感熏陶,從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將美好情感教育融合與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發掘教材中的情感滲透因素,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豐富語文課堂,以此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情感體驗的完善,將人文情感滲透與教學環境中,實現語文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
[2]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