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霞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改革發展的主心力量,從培養學生的各方面學習能力到培養學生的個人情感與生活等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創新教育方式對當前的教學發展有著很重要的積極影響,情感教學作為當前的新型教育方式之一,對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有著積極作用,同時結合語文教學對整體情感提升有著很大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不只是把知識教給學生,也要注意到語文中的各個方面,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等。一般來說,我們把學習語文作為情感培養、人性修養、道德品質綜合素質培養的主要來源之一,語文中的情感教學來自于課本中的不同文章、文章中的不同情感、敘述文章的作者本身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語文教學課堂環境,所以本次我們針對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措施進行詳細分析。
1 有關情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所在
1.1 教學形式古板、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當前的教學方式及氛圍也受到我國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直以來在課堂教學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都是老師,并非學生,所以在這種狀況下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就顯得及其“沉靜”,而在這種學習環境下進行學習并不能讓學生學習的更好,甚至還會反其道而行,讓學生產生對語文的“厭學”心理,而課堂氛圍的低沉,導致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頻率大幅度下降或者老師的某些硬性要求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愉快相處,這就讓老師和學生不能夠很好的互動,甚至是對互動與交流產生恐懼感,如果語文課堂教學呈這種情況出現就很難更好的應用情感教學措施。
1.2 缺少豐富的情感教學方法
情感教學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式,其中還包括了多種教學措施,雖然情感教學在我國當前的各級教學中發揮著其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對情感教學的詳細分析與研究并沒有做到位,以致對情感教學具體措施沒有得出相應的結論;從基層教學方面來講,許多老師的教學觀念仍然沒有得到創新,因此無論是對當前我國提倡的素質教學還是情感教學的實施都沒有一定詳細的理解,比如說許多老師認為語文教學在讀讀寫寫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一定啟發并順其培養個人情感與修養,這樣如此只會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不解并且降低其學習興趣。
2 有關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措施分析
2.1 改善老師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
想要讓某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得到重視并且能夠被積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從根本上對其進行改變,比如教學方式應用主要源頭在于老師的合理應用、是否應用,因此我們要改變老師教學理念,積極打破傳統語文教學方式與理念,改變“以成績論英雄”的思想,培養老師的新教學觀念,比如順應我國當前提出的素質教學,以此為基礎大力發展學生的情感表達、個人修養等,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想要將情感教學發揮到實處就應該先改善其理念,進而對教學方式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創新。
2.2 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輔助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教育也隨著時代發展創新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而其中大多數教學方式是以這個時代下兒童心理為基礎進行創新的,因此運用這些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興趣。所以為了讓情感教育能夠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可以考慮結合多種新型教學方式輔助教學,比如說采用多媒體信息化教學,在五年級上冊中有一課《圓明園的毀滅》,在教授此課時老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實圓明園的本來面貌,老師或者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此期間可以播放相關音樂來激發文中情感,以致學生可以感同身受激發自身的民族情感,也能夠有效彰顯情感教育的作用;俗話說:“情感的培養還是需要有相似的環境”。因此情景教學法也可以是一種很好的輔佐教學方式之一,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發組織上臺講文章內容表演出來,這樣的舉措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強愛國情感還可以快速理解文章內容。
2.3 踐行實踐教學,培養其情感
“實踐出真知”不是不無道理的,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實踐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語文學習中有一課是關于我國“活化石”的介紹與學習,其中講到了“銀杏葉”、“大熊貓”以及“中華鱘”,它們都是我國的珍寶,在此如果想要融入情感教學不如讓學生切身感受,老師組織實踐到博物館參觀這些才能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化石、理解課文以及在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讓學生加以學習。
3 結束語
現在的社會是“圓滑”的,為人處世都是一門課程,情感也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文課堂是培養情感的最佳場所之一,情感教育是培養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要運用不同的方式去進行情感教育措施的合理應用,才能夠將情感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才能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正情感。
參考文獻
[1]趙麗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1(9):41-42.
[2]趙國棟.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的幾點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0):185.
[3]劉世軍.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名師在線,2019(2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