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滁州市人均GDP、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和高新技術工業產值作為研究指標,建立VAR模型并進行Granger檢驗,對滁州市科技創新能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實證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科技的發展水平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存在顯著的協整關系,并且Granger檢驗的結果顯示,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對于未來的研究和發展有著一定的預測意義。由于發展不平衡和存在滯后影響等因素,實證研究結果與預期發展不是完全一致,但仍能看出經濟和金融指標的增長能促進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滁州市;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一、引言
為深入貫徹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創新發展的戰略部署, 滁州市提出要把創新發展做為全市“一號工程”來抓, 要在科技創新上作大文章, 創新點“花樣”來。滁州科技管理部門根據全市產業發展特點, 大刀闊斧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產業技術創新為重點、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六措并舉, 著力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 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在全力創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上已初顯成效。但是工業化與信息化如何融合,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動人類生產力再上一個臺階,推進可持續、包容性的高質量發展是當今經濟形勢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高質量發展不等于是低速增長,增長速度不是單一目的,但適當速度的增長是實現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只有釆取合適的政策,質量與速度并存的經濟增長才可以持續,才能給一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此背景下,本項目立足滁州市“三區三城”科技創新與高質量增長的關系,找出科技創新影響高質量增長的路徑,以期為滁州市新一輪的產業升級、高質量增長提供建議。
二、變量和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滁州市2005- 2019年15個年份的年度人均GDP、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和高新技術工業產值作為研究變量來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滁州市統計公報。未來避免數據可能存在異方差性,會影響分析的結果和結論,所以在進行實證分析之前,先對原數據進行了取對數的處理,處理以后各個變量對應的符號如下:
人均GDP———lnGDP,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數———lnNE,高新技術工業產值———lnIO
三、實證分析
在構建時間序列計量模型之前,為了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需要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使用 Eviews10軟件,采用單位根檢驗法(ADF檢驗),分別對lnGDP、lnNE、lnIO三個時間序列以及每個變量的一階差分,結果顯示為一階單整序列,由于此前進行的ADF檢驗結果表明lnGDP、lnNE、lnIO原序列都是非平穩序列,所以選用Johensan特征根測試的方法來對這三個時間序列進行協整檢驗,檢驗結果顯示這三個非平穩的時間序列之間是有協整關系存在的,且最多存在兩個協整變量。
為了有效檢驗本文選取的三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格蘭杰檢驗,通過對檢驗結果的整理發現:
lnNE和lnGDP是lnIO的格蘭杰原因,而lnIO不是lnGDP 和lnNE的格蘭杰原因,說明 人均GDP、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和高新技術工業產值三個時間序列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為了避免VAR模型中的參數可能不具有明顯的經濟意義,考慮某個變量的擾動對其本身及序列中其他變量的影響情況顯得尤為必要,為此,可以利用VAR模型進行沖擊反應分析,進一步探索各變量之間關系,所以應該對時間序列進行脈沖相應分析和方差分解,結果如圖所示:
從脈沖響應函數圖和方差分解圖可以看出lnGDP一開始對自身的沖擊較小,并且產生的新息較大,到第10期可以解釋85%的信息,lnNE在10期內產生的新息較小,但是較為穩定,特別在第9期對lnGDP的沖擊逐漸最大,說明lnNE對lnGDP的影響較大,同理,lnIO產生的新息在第七期達到最大值,后面大體呈下降趨勢,且9期后對lnGDP的沖擊逐漸加大,說明lnIO對lnGDP的影響最大,但后面沖擊基于穩定。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對滁州市2005-2019年的年度人均GDP、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和高新技術工業產值三個時間序列,通過差分將變量處理為平穩序列,進而在這三個時間序列的基礎上進行了 VAR模型的構建、協整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出:滁州市科技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給出以下建議:一、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改變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傳統模式和范疇,提升企業非技術創新效率,深刻改善經濟發展質量;二、用綠色技術創新為企業形成“隔離機制”,產生獨特的市場競爭力,綠色技術創新能夠為企業形成“隔離機制”,產生獨特的市場競爭力;三、將科技創新的任務從政府部門出發到企業及研發機構協同研發,到技術中介平臺的技術應用和商業化,各主體要明確自身角色,保證整個過程的高效執行。
參考文獻
[1]王志剛.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N].學習時報,2018-06-29(001).
[2]賈濤,孫英雋.上海市科技金融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VEC模型[J].科技與管理, 2018, 20(5):72-76.
[3]許長新,胡麗媛.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基于2008~2015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9,35(1):1-6.
基金項目:2019年滁州市第五屆社會科學應用對策研究課題(B2019006)
作者簡介:劉興宇,女,漢,安徽滁州,助教,碩士,滁州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