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迎迎

摘要: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是在書法、繪畫、詩詞歌賦、戲曲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把詩詞歌賦、樂曲的韻律感融入插花中,并刻意追求詩情畫意般的藝術境界。日本與我國在插花藝術上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形成了一定特色。西方插花形式,枝密葉茂,五彩繽紛,強調插花的色彩。其構圖多以對稱均衡為主,具有圖案美和修飾美。以中國、日本為代表的東方現代插花藝術結合了中國傳統插花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現代花藝的創作手法,形成了中西合璧、取長補短的獨特的風格與特點。
關鍵詞:傳統文化;插花藝術;風格;特征;現代發展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0.04.014
一、以中國、日本為代表的東方傳統插花藝術風格特點
(一)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特點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風格與特點可以概括為:崇尚自然,追求線條美;花不在多,體現秀雅;不對稱造型,追求自然美;中得心源,追求意境深邃(圖1)。
1.崇尚自然、追求線條美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是在書法、繪畫、詩詞歌賦、戲曲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中國古代涉足插花者多是文人墨客,能流傳于世的插花作品主要以繪畫的形式存在。傳統插花的理論著作也主要出自詩人、畫家、劇作家、文學家之手。如《瓶花三說》的作者高濂是明代詩人、戲曲家;《瓶花譜》的作者張謙德為明代畫家,愛好書畫;《瓶史》出自明代文學家袁宏道之手;《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是清代文學家、篆刻家和畫家。因此,可以說最初的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就是按照書法、繪畫、詩詞的創作原則發展起來的,把詩詞歌賦、樂曲的韻律感融入插花中,并刻意追求詩情畫意般的藝術境界。
花的線條造型借鑒了書法、繪畫中線條的藝術表現手法。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對花枝的剪裁取舍這樣描述“以疏瘦古怪為佳”。《瓶花譜》“折枝”一節里也寫道:“凡折花須擇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兩蟠臺接,偃亞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取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全得畫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重視花枝的“形”,追求其姿態意韻,非常注重線條的表現和應用。花枝的線條有粗細、曲直、剛柔之分,如松枝蒼勁有力,表現出陽剛之美;迎春、柳枝等纖細秀雅,表現陰柔之美。
2.花不在多,體現秀雅
我國古代的插花,除了宮廷插花比較繁復隆重外,文人插花用花量較少,色彩清新淡雅,這正是我國傳統插花的典型代表。《瓶花譜》“插貯”一節說道:“瓶中插花,止可一種、二種,稍過多,便冗雜可厭。”然而,古人插花也并非絕對不用色彩鮮艷的花材,只因為不以色彩的艷麗為追求目的,更注重追求花枝的姿態與神韻,以及插花的意境。
3.不對稱造型,追求自然美
中國傳統插花除宮廷插花的構圖比較規則,造型比較豐滿外,文人插花講究構圖簡潔,花枝少、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潑。布局結構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不齊不勻,虛實相生。袁宏道在《瓶史》“宜稱”一節里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中國傳統插花的不對稱構圖,亦是將書法、繪畫布局構圖的藝術原理融于插花中的結果。
符合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不流露過多人為的痕跡。這與中國儒學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學思想相吻合。《瓶花譜》在“插儲”一節里有述:“若止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屈曲斜裊者;欲插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者。或兩枝彼此各向,先湊簇像生,用麻絲縛定插之。”《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寫道:“使觀者疑叢花生于碗底方妙。”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以自然生長的植物為表現內容,使插花作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效果,正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中得心源,追求意境深邃
“意”和“境”是兩個范疇的統一:“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意境在形、神、情、理中互相滲透、互相制約,中國傳統插花的意境美就是情、理、形、神、韻的統一。將花材視為有生命、有感情的有機體,因此花材不僅僅是插花表現形式美的主要物質基礎,而且更是表現意境美的主要因素,特別是中國傳統的文人插花,喜歡將花材“人格化”甚至“神化”,利用多種傳統花材的象征寓意,寄托情思,抒發情懷,創造意境。
在這樣的審美情趣支配下,古代的插花對花材的選擇與組合非常慎重。多選用開花的小喬木如梅花、桃花、玉蘭花,灌木如牡丹、山茶花、迎春花、杜鵑花,藤本如紫藤、珊瑚藤、爆仗花等。同時也常選用一些木本植物的葉作襯葉,如羅漢松、黑松、變葉木、花葉鵝掌柴、馬褂木等。因為木本花材壽命較長,整形修剪又方便,便于構圖造型,所以傳統的中國插花喜歡選用木本花材。也常用一些形狀好、色彩艷麗的草本花卉,如菊花、紅掌、香雪蘭、百合、萱草、郁金香、金魚草等,它們具有美好和深刻的寓意。“凡材必有意”,使觀賞者感受到一種平和淡雅的野趣,漸漸升華到一種更高的境界。如梅、竹、菊象征著不畏嚴寒,白玉蘭、海棠、牡丹組合在一起象征著玉堂富貴;牡丹與竹組合象征著富貴平安,梅、竹、松組合頌揚君子之風;荷花與蓮葉蓮蓬組合意味著一塵不染、潔身自好;蠟梅與紅果的南天竹組合意味著“新年吉祥”;蒼松表示剛直、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精神;梅花表示傲雪斗霜、英勇不屈;牡丹表示雍容華貴,這些均為創作插花的中心思想,追求花材的枝情花韻優美,表現為最高的藝術境界。用花代替語言來與欣賞者的思想感情溝通,以或含蓄的或表露的虛虛實實結合的手法,產生一種形式統一又超乎于形式的境界,引人入勝,啟迪人去思索。
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寫道“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借丁香花來寄托情懷,講述了古代年輕美貌的婦女思念丈夫之情。
我國古代民間有春天折梅贈遠,夏日采蓮懷人的傳統。傳統的中國插花不但運用花材的內涵豐富、寓意深刻來創作,使花材既有自然美,又有意境美,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藝術魅力。插花要表達一定的主題,或富有深邃的思想內涵,或富有情趣、意念或哲理,使插花形神兼備,有借景抒情之效。中國傳統插花除了重視花枝的姿態與神韻之外,更注重“花德”,如晉末詩人陶淵明以菊花來映照自己隱逸高雅的品格;宋代周濂溪獨愛蓮花;宋代蘇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佳句;清代鄭板橋、石濤也十分喜愛竹子,以竹來隱喻自己的剛正氣節與虛懷若谷的品格。
(二)日本花道藝術風格特點
日本與我國在插花藝術上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形成了一定特色。日本插花又名“花道”,與“茶道”一樣聞名于世,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國隋唐時代。日本使臣小野妹子將中國的插花藝術傳入日本,在日本得到高度的發展,形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藝術形式之一——日本花道。小野妹子回到日本后,便在六角堂池坊,自稱專務,后人稱他為池坊派插花的鼻祖。
中國插花被帶回日本后,在日本掀起了學習中國插花的熱潮。日本人將中國的插花藝術吸收并創造了日本風格的“花道”。插花逐漸成為民眾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日本姑娘出嫁前要學習插花,插花藝術更深入民間。
日本花道是以儒家的理論為哲學基礎,以禪、宗、佛為指導的。禪、宗認為萬象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儒家認為一條線是象征性的,兩條線是和諧的,三條線是完美的,在這個基礎上,確定了日本花道統一和諧的藝術原理及三主枝構圖的原則。三主枝分別為天、地、人或主、副、客或真、副、體枝,三主枝以外的枝條為從枝或伴枝或稱“對待”。
日本人插花注重形式,構圖較為嚴謹,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流派,其中主要流派有:池坊流、小源流、草月流等三大流源,其他還有遠洲流、未生流和桂古流等流派。這些流派的插花構圖較為嚴謹,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
1.構圖嚴謹、追求章法
表現手法多用三個主枝,即天、地、人作為骨架,高低錯落,前后、左右呼應。在構圖上崇尚自然,效法自然,高于自然,采用不對稱的構圖手法,講究畫意,作品主次分明、虛實相間、俯仰呼應、顧盼相呼。善用線條造型,追求自然的線條美,充分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態的植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注重花材的花意、花語,突出花材的寓意,用自然界的花材來表達作者的精神世界。
2.重視思想內涵及意境表達
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使作品不但具有裝飾效果,而且還具有詩情畫意的意境美。日本的插花技藝之所以能稱之為“道”,是因為它擁有高深的理論和思想哲理,日本花道的精神和理論在不同的流派中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和諧統一的“三才論”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于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因此,任何植物、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禪宗意境。
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要求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插花講究的是思想和理念,并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輪向日葵等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出一種幽雅、返璞歸真的氛圍。另外不同插花的形態和不同的花材可呈現出不同的精神。如薔薇花象征美麗與純潔,百合花代表圣潔與純真,梅花象征高潔與堅毅,蘭花高雅,被譽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華貴,杜鵑花婀娜多姿,桃花嫵媚芬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著高尚的品德,而熱愛大自然的日本人最愛的還是櫻花。
3.注重花材與花器、幾架、配件的組合
提倡花材、插花瓶(盆、籃)及幾架、配件共同欣賞。很多資深插花家還是一名出色的陶藝家,自己設計所需的花器造型,然后在自己流派的陶窯中燒制合適的陶藝作品作為插花所用的花器,做成花卉、造型、花器渾然一體的高雅插花作品。
4.注重家元制度,世襲傳承
在日本插花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的流派,各流派不僅各有特點,還形成不同的理論,以便于發展和傳承。
在日本,插花流派的數量,是一個不斷變化著的數字。截至2007年1月,日本插花流派發展為136個,根據各流派自己成立過程的不同,可分為全國規模性的流派和區域性的流派。在全國規模的流派中,著名的有池坊流、小原流、草月流三大流派,另外,嵯峨御流、專正池坊流及其他流派也正努力向全國規模發展。未生流、古流等流派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比如常說的關西未生流、關東古流、桂古流。再者,未生流、古流及遠州流是把生花作為“傳花”的代表性的流派,它們的分支很多,數目驚人。各個流派,都有自己固定的教材,從初級班到高級班的課程都有統一的規定,各個流派都在不斷地進行著自己的普及活動。不過,大部分的初級指導課程都是從自由花的基本花型開始的,古典花和造型花一般是高級階段學習的內容。
二、西方插花藝術特點與代表性風格
西方插花形式,枝密葉茂,五彩繽紛,強調插花的色彩。其構圖多以對稱均衡為主,具有圖案美和修飾美。常見的西方插花,可分為對稱式和非對稱式兩種類型。對稱式有圓球形、橢圓形、球面形、金字塔形、放射形等,非對稱式有S形、L形、半月形等,主要特點:圓形豐滿、穩定、完整、對稱;主體以花朵為主,玲瓏精巧,優美端莊,氣氛歡樂、熱烈。
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
古希臘人認為健全的精神源于健全的身體,產生于人的“自我崇拜”,崇尚人類征服自然的威力,以人為本,宣揚人性,追求個性自由,喜歡開敞外露的藝術風格。這與東方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含蓄的“藏之愈深,其境愈大”的藝術風格形成鮮明的對照。
2.注重色彩美、圖案美
在注重花材個體的形態美和色彩美的基礎上,更強調整體的藝術效果,著重欣賞整體華美的圖案和色彩。
3.基本構圖形式為規整的幾何圖形
西方插花的主要構圖形式是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如對稱式的有等腰三角形、倒T形、扇形、半球形、球形、菱形、橢圓形等;不對稱式的有不等腰三角形、L形、S形、新月形等。花材排列較密集而整齊,形成豐滿規整的各種圖形。
4.花材種類多、用量大、色彩豐富
西方插花作品,為完成色彩繽紛的規整造型,使用花材種類多,數量大,色彩變化多。作品在用色上十分考究,有較高的成就,給人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感受。
5.通過外表形式表現作品主題
西方插花作品多直接用外表形式來闡明作品的主題,如用紅色的心形,表現愛情的主題,用十字架形,表示哀悼等。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個時期的建筑和藝術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花藝設計也一樣,在各個時期有和其他藝術相似的時代特征。西方花藝在不同時期的具體類型主要有德拉維必亞風格、佛蘭德斯風格、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威廉斯堡圣誕(美國)風格。德拉維必亞風格一般為幾個單一作品連成一串,每個單一作品有固定的放射點,對稱、漸序、有規則的排列花材,材料由花材、葉材、水果、其他輔助材料(如緞帶、串珠)等組成,現在多用于圣誕設計。佛蘭德斯風格由16、17世紀的“花”畫延伸而來。一般為塊狀設計,采用放射狀插法,有多個放射點和對稱或不對稱花型,有S形線條含在作品內。比較好的花材插在作品的頂端,花材為花器高度的2~3倍,通常用下垂的線條來襯托花器的高雅,花材除了花以外,還有水果、貝殼,并以四季不同花材表現在一個作品中。西方花藝還表現出自由主義與前衛主義兩種思潮。
1.自由風格
通常為線條設計,有計劃地選擇花材,其外形不是肉眼可看出的幾種幾何圖形。花材是構圖的成分,可以任意人為處理或采用非自然材料,造型靈活,既有自然形,又有意象形、抽象形,主張個性發展,推崇各自的風格。
2.前衛風格
這類作品一般表現手法前衛,造型自由,主要有架構、雕塑、抽象等類型。架構風格的作品一般使用有機材料、樹枝、藤或人造材料做架構,可以是純技巧的處理或是設計的一部分,架構決定設計的外形。雕塑風格的作品則以花材為材料塑造外形,稱為雕塑插花。抽象設計沒有特別的特性,但必須要有事實的影響,以舍棄慣例的方法來突顯個人的特性。形狀、色彩、質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個人的美感、喜好為根本來表現個人的創作,設計擺脫了靜態觀念的局限,而和時間是互動的。
新生代的花藝設計師正對傳統的插花理念提出挑戰,比如前衛派,他們以有機材料、金屬、玻璃等為材料,采用現代架構、構成等技術,在花材應用和技巧方法上也摒棄了以往花藝設計的常規。在此類花藝設計中,有些只是偶然性的,另一些則純粹是實驗性的,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采用了一種令人激動的、充滿活力的新方法,為傳統的花藝設計概念增添了一種新思維、新選擇。它們立于花藝設計的前沿,既令人震驚,又發人深省,這是前衛派風格的獨具魅力之所在。
三、東方現代插花藝術在東西交融中發展
東方現代插花藝術結合了中國傳統插花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現代花藝的創作手法,形成了中西合璧、取長補短的獨特的風格與特點。
1.既注重造型美又體現線條美
東方現代插花藝術既體現東方傳統插花的線條美,又注重西方插花的造型設計,在作品《高山流水》中運用了西方花藝設計的造型手法,將高低不等的竹子插滿方形玻璃器皿,形成高山的造型;又運用高低竹節插入枯藤、龍爪柳、鋪地柏、安祖花為“高山”披上“綠裝”,插入垂雞冠代表流水,枯藤和龍爪柳的曲線和竹子的直線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既有造型又體現了線條美。
2.既注重形式美又體現意境美
東方現代插花藝術在注重形式美的基礎上,還體現意境美,通過形式來表現意境,在形式上兼蓄中西特點,有造型又有線條,有個體又有組合,在手法上既有傳統插花的自然,又有西方花藝設計的裝飾材料和編織手法,在此基礎上,還用命題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插花的深遠意境體現出來。
3.既注重色彩美又體現含蓄美
東方現代插花藝術在色彩運用上既體現西方插花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在這基礎上也不忘東方傳統的含蓄美,在選配花材色彩上既注重色彩的多樣性,也主張色彩之間的相互調和,通過色彩的純度使各種色彩加以協調。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日本花道、西方插花藝術、東方現代插花藝術、西方花藝設計風格可謂多姿多彩,變化多樣。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隨著栽培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等不斷發展,隨著現代審美理念的轉變和消費價值觀的重新評判,我們相信傳統和時尚的插花、花藝都將有更多的風格出現,有著更美好的未來。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is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lower arrangement art, such as calligraphy, painting, poetry, verses, ditties, odes, and opera, etc. The rhythm of poetry and music was integrated into flower arrangement, and poetic imagery was deliberately pursued. Japan has similarities in flower arrangement art with China, and also has formed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Western flower arrangement forms, with dense branches and luxuriant leaves, colorful, emphasize the color of flower arrangement. Its composition is mainly symmetrical and balanced, with the beauty of pattern and decoration. The Oriental modern flower arrangement art, represented by China and Japan, combin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lower arrangement and absorbs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of western modern flower arrangement, forming uniqu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the best of the oriental and western elements.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flower arrangement art; style; characteristics; modern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王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