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瑤雯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不受時空限制、主題內容突出的新型教學形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知識性,愈發受到教師的歡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有效優化課前引導、課堂演繹、課后復習,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熱情,突破教學重難點,拓寬學習的時空,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微課;課前引導;課堂演繹;課后復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20) 22-0040-02
微課是信息時代的教學產物,主要是以精悍簡短的教學視頻為載體,圍繞某一教學主題,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將碎片化學習內容和拓展素材進行呈現的數字教學資源。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微課開展教學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習資源,優化語文知識呈現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語文課堂究竟該如何合理運用微課資源呢?
一、課前預習階段運用微課
語文教學中,做好課前預習是課堂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但小學生普遍存在自制力較差、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問題,使得課前主動預習的質量不高。微課教學,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現狀。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前預習微課,用形象直觀、有趣生動的素材增強語文預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由于預習微課都是學生未曾學習的新知識,所以時間應盡量控制在5-8分鐘之間,避免長時間觀看造成學生注意力渙散,消除和減輕學生預習時的疲憊感,提升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
微課的助學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運用微課助學手段,切準時機,運用微課引導學生學習。課前預習階段運用微課,能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信息,為課堂教學提供信息支持。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的《白鷺》一文,教師在課前便運用微課,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思考:“微課介紹了白鷺的哪些信息?你對白鷺有哪些全新的認知?如果讓你為白鷺寫一首兒歌,你會寫哪些內容?”這樣,學生快速進入觀看微課視頻環節,并對教師提出的思考任務進行積極討論。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讓學生展示微課學習收獲。“白鷺喜歡獨來獨往,這種性格帶有清高的特點。無論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白鷺都是那樣顯眼。”……教師對學生的個性解讀給出專業點評,肯定學生的表現。學生參與展示積極性更為高漲,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起來。
在設計課前預習微課時,教師搜集了白鷺生活習性方面的材料,并展示給學生,這樣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參考。在觀看微課后,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并積極參與到任務規劃學習環節,展開學習活動。學生積極展開學習和實踐,獲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成效。預習微課是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初步感知和理解,其學習難度和思維層次不宜過高。這個課例中,教師對搜集的學習資源加以整合,并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既保障了趣味性,又兼顧到層次性和啟發性,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收到事半功倍的預習效果。
二、課中重點突破應用微課
微課的引人大大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容量,徹底改變了“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將各類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聲音、視頻引入課堂中,豐富學生的認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讓學生更加容易吸收和內化語文知識,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教師利用微課進行助學,能給學生的感官帶來沖擊。特別是課堂演繹活動中運用微課,能夠為學生演繹提供更多的背景支持。如,教學《將相和》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則故事展開創編演繹活動。教師對學生演繹表現進行技術指導,給學生提供有力的幫助。在演繹正式啟動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投放微課視頻,為學生演繹提供更多的畫面和音樂輔助。當學生演繹藺相如與秦王對話時,微課視頻便呈現影視畫面。在畫面激勵下,學生演繹更加投入,演繹效果更好。為渲染氣氛,教師還利用微課投放了影視插曲,為課堂演繹增加音效。這樣,使學生的感官受到多種沖擊,課堂氣氛活躍。
教師利用微課展開助學,讓學生走進劇情中。不管是對演繹者還是觀眾,都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使學生產生心理觸動,其助學效果值得肯定。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靈活選擇和調整教學手段。在這個課例中,教師針對學生演繹角色情況進行氣氛渲染,確保演繹活動的順利展開,幫助學生更準確地認識和理解所學的內容,讓閱讀學習進入佳境。
三、課后鞏固訓練借用微課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課堂學習時錯過了教師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就很難再有下一次學習的機會。即使教師在日后的復習中再做講解,也難以收到第一次講解時的成效。微課具備的反復播放特點,為學生重溫課堂、解決課堂遺留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每次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微課資源上傳到班級的微信群中,供學生反復觀看復習。同時,微課資源豐富多樣,對一些較為重要,或學生疑問較多的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選擇特定的微課進行利用,針對性地解決學生課堂遺留問題,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
語文課堂訓練時運用微課,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訓練感知,還可以有效拓展訓練廣度,為學生提供更為寬闊的學習視野。例如,教學《冀中的地道戰》一文時,教師課后為學生投放了微課視頻,讓學生借助網絡交互平臺觀看,并根據微課視頻要求進行相關訓練。學生都利用網絡終端觀看微課視頻,并根據要求展開訓練活動。首先,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冀中地道戰的相關影視信息素材,整理成文字材料,準備提交到班級中。其次,展開家庭采訪,讓長輩講述當年觀看《地道戰》的實況,了解《地道戰》對當時社會帶來的影響。最后,讀寫訓練,寫出閱讀文本的感受。寫的時候,要先介紹文本的主要情節,然后寫出自己的個性理解和感受,要注意樹立個性觀點。微課提出任務非常清晰,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相關訓練中。匯報時,學生都能夠積極呈報訓練成果,課外訓練活動圓滿結束。
課堂結束后,教師為學生訓練專門設計了微課視頻,其目的非常明確——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相關訓練活動。在這個課例中,教師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展開訓練操作,成功調動學生訓練積極性。從學生積極回應情況能夠看出,這樣的微課運用是比較成功的,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啟迪,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豐富的體驗認知。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訓練設計也是如此。微課的廣泛運用,為課外訓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成功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形成新的學習認知。
總之,微課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微課教學模式不斷發展和快速普及的當下,教師應該加快思想觀念的轉變,正確認識微課資源的教學價值,將微課教學貫穿于課前預習、課堂演繹、課后鞏固等多個方面,以發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責編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