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

摘? 要? 千百年來,中國諸多傳統手工藝品令世界目眩神迷,讓人們一睹古典中國之風姿魅力,紫砂壺便是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在人們的印象中,紫砂壺是古典美的代名詞。而本文所關注的這件“圓一壺”則是創新特征十分明顯的新概念壺型,因此本文將通過對它的分析來說明其概念造型的表現與具有時代性與進步性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 紫砂壺;圓器;概念造型;創新精神
提起紫砂壺,不僅中國人不會陌生,一些外國人或許也會知曉,由此可見中國傳統陶瓷茗器的魅力。紫砂壺誕生伊始人們最關注的是其實用價值,隨著文化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紫砂壺在造型與裝飾上也變得更加豐富,如今的紫砂壺已經是一件具有獨立美學價值的藝術品了。在當代提倡多元發展與創新的時代條件下,紫砂壺也開始具有一種現代美,體現傳統藝術在當代中國所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圓一壺”(見圖1)的造型來源于傳統圓器,又在這一基礎上進行變化,使壺在深厚的傳統骨骼基礎上完善創新,使傳統與現代在相互交融中完成對此件紫砂壺的藝術表達,表現出中國創新精神的基本內涵與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基本方向。
從整體造型上看,此壺成半圓形,較為簡約,線條利落流暢,一直一曲就勾勒出一個十分飽滿的壺面,給人以精巧舒暢之感。半圓形的壺身寬大豐腴,極具張力,有傳統圓器所要求的珠圓玉潤、外柔內剛的美感;壺底部則自然形成寬闊平底,平穩有力,實用性能極強;壺蓋為嵌入式,與壺身完全融為一體從而完成對半圓形壺身的表達,壺蓋與壺身相接處極為細致,幾乎看不到接縫,將傳統紫砂壺工藝的精湛較為完美地發揮出來。此壺還配有兩個與壺身造型一致的茶杯,像是壺身的縮小版,正放則如壺身倒置,更顯壺身結構的靈活,如果沒有壺鈕,那么壺身倒放也毫無違和感,這種不受固有造型的束縛便是現代紫砂壺概念造型的一個體現。
如果說壺身體現的是“圓”,那么壺嘴、把手與壺鈕所體現的便是“一”了。三者基礎造型是相一致的,表現出同一性的特征,壺嘴為經典直嘴,短小精悍,尖端部分由小半圓包邊,使壺嘴像是小蘑菇,又像是螺絲釘,集自然感與工業感于一體。把手為耳狀環形端把,極具現代藝術美感,把手粗細并不一致,有細微的變化,以保證人們使用時的舒適度,壺把由壺下部起向上延伸,與壺身上部連接后則繼續向上延伸,形成與壺嘴一致的造型。壺鈕造型則與壺嘴完全一致,只是改為垂直向上的形狀,如此一來,壺嘴、壺鈕與把手三者既有各自的實用功能與特點,又具有統一感,由此來體現“一”之所在,通過對同一造型的重復,表現同一造型的不同特點,即使全壺較為簡潔,又具有創新性與結構感。
“圓一壺”選用紅潤紫砂泥打造,潤澤細膩的泥料質感使圓圓的壺身顯得更加飽滿而有張力,在弧度不同的壺面上呈現出不同的光澤度,在創新與概念之外保留了紫砂壺藝術骨子里的古典韻味。在壺身正面則有縱向陶刻文字裝飾,為原本光滑素雅的壺面增添了一些文學感??梢钥闯?,此壺雖進行了創新,體現的完全是一種現代性的結構與藝術氣息,但仍可看出紫砂壺傳統及中華文化傳統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手工藝人以一種更加年輕和具有活力的造型表現出紫砂壺藝術的傳統氣質,從而使此壺具有有力的文化內涵支撐,才能使外形真正具有新時代特征與當前所要求的創新精華。
“圓一壺”以圓器為基本造型,將傳統圓器的特點融于全新的概念造型之中,使得原本沉穩、持重的圓器造型包含著一種靈動氣息。手工藝人并不是隨意進行創新的,而是對紫砂壺傳統工藝以及紫砂壺造型結構的特點有著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創造出既體現當代紫砂壺藝人創新精神又展現中國這一文明古國的風采的作品,從而體現出當代紫砂壺創新的重要性,它是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嶄新形式。
“圓一壺”整體一氣呵成、逍遙自在,雖結構比例嚴謹均衡,做工精湛細膩,但仍然較為素凈典雅,毫無生硬炫技之感。本文首先對壺整體的“圓”進行分析,再分析各個部分所體現的“一”,在結合之中感悟到此壺的概念造型與創新精神,從而領悟到紫砂壺藝術在當代的重要藝術價值,它是中華民族深遠歷史傳統與蓬勃發展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