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現代民樂所演奏類別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其實是中華民族流傳數百年的傳統曲目。這些風格各異的傳統音樂,經過中華歷史數千年的積累和沉淀,擁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文化曲庫當中最優秀的一部分。現代民樂與傳統音樂接軌,便體現在現代音樂能夠承繼傳統音樂的風格和內涵,并借助歐美音樂的演奏技巧,使其符合現代聽眾的審美體驗。本文基于對現代民樂和傳統民樂接軌的可能性的考察,重點闡述現代民樂對傳統民樂的承繼與發展,并且進行此二者接軌的可能性探析。
關鍵詞:現代民樂 傳統音樂 接軌探析
現代民樂是中西文化交流結合的產物,自1919年以來,歐美地區音樂的演唱技巧和成功經驗傳入中國,并對我國傳統的音樂產生了影響。經過近百年來的發展,我國的現代民樂已經重新組成了較為固定的音樂編制,并對傳統音樂的一部分優秀曲目進行了保留,也在長期的發展中受到了民眾的廣泛好評。但在目前新的文化背景下,我國的現代民樂若想得到長期的發展,需要在向西方學習成功經驗、演奏技巧的基礎上,回溯我國傳統音樂的優秀之處,為現代民樂的發展,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
一、現代民樂與傳統音樂的關系
在現代民樂不斷發展的狀態下,為了更好地提高民樂的表達內涵,就需要積極地向西方的優秀的傳統音樂進行學習,同時也需要將現代民樂與傳統的音樂結合起來,以此提高民樂的創新性。而在當前的民樂發展中,僅僅停留于對傳統音樂吸收借鑒的淺層次,還尚未能將中國的民樂與西方的傳統音樂精髓有效銜接起來。在未來,民樂的發展創新更加需要建立在對傳統音樂的借鑒和接軌上。
現代民樂主要涵蓋了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曲目,在音樂的表達中體現著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在音樂的風格創作上,還是在文化底蘊上,都是現代民樂需要借鑒的。任何民樂樂隊、民樂樂手在進行現代民樂的演奏上都體現著傳統音樂曲目所具備的文化風格,以此更好地將傳統的音樂風格展現出來,使得現代民樂在融合了傳統音樂特點之后,更加符合聽眾的審美情趣。實際上,基于傳統音樂風格發展起來的現代民樂,能夠更大程度上保留傳統音樂的演奏效果,同時也為現代民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傳統音樂曲目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因而在現代民樂發展的過程中也將與傳統音樂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現代民樂的表達中主要以獨具特色的樂器作為演奏的工具,盡管現代民樂與傳統音樂具有一定差異性,但在實際的演奏來源中實際上也是基于傳統音樂進行的再創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以樂隊合奏的《二泉映月》、打擊樂的《老虎磨牙》最為出名,現代民樂與傳統的樂器以傳統音樂進行創新發展,使得在新時代的審美要求下,實現對傳統音樂的再創造。同時“聲情并茂”也是傳統音樂的重要演奏風格,因而現代民樂發展中要求達到情與聲平衡的境界,情感通過聲音來表達,聲音則是融入了演繹者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有歌唱的藝術美感。
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也使得文化傳播的界限不斷模糊,各個國家與地區在進行民樂創作的過程中,通過傳統文化之間的借鑒以及再創作,進而更好地提高現代民樂與傳統音樂接軌的可能性。傳統音樂中的文化精髓實際上是現代民樂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文化多樣性不斷得到凸顯的背景下,現代民樂邁向更好的發展階段,但與傳統音樂相比,在音樂風格以及文化底蘊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通過傳統音樂中的經典曲目進行現代民樂的創新,是現代民樂發展的重要基礎。優秀的傳統曲目大都來自民間,而傳統音樂的創作靈感實際上也來源于人類自然生活,因而在實際的現代民樂創作上就需要結合傳統音樂中的經典曲目進行音樂風格上的學習借鑒,進而更好地加快現代民樂發展的進程。
二、現代民樂對傳統音樂的承繼與發展
(一)對傳統民樂的承繼
現代民樂是在繼承傳統音樂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自19世紀以來,西方的作曲技術和演唱技巧傳入中國,其作為一種新興音樂形式,對中國音樂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西方音樂的演奏特點在于:形式較為新穎,整體視聽效果獨特。現代音樂的產生和發展,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實現了與新時代的結合,在此基礎上,若想讓我們的民族傳統音樂,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便必須堅持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的優秀之處,同時兼收并蓄西方音樂的特長。我們應當明確:傳統音樂不應當在歷史舞臺中消失不見,而應當使其與現代音樂接軌。
(二)現代民樂發展的價值
毫無疑問,現代民樂的產生和發展是時代進步、文化交融的一種外在體現。它的發展是植根于傳統音樂的,并不是要完全取代和摒棄傳統音樂。有計劃、有秩序地傳承和發展,才能夠為現代音樂拓展更多價值,這也是對我國民族音樂的一種有益革新。只有民樂持續不斷地創新,才能夠真正地體現其藝術價值,如此一來,才會產生價值更高的現代民樂元素,才能夠在國際音樂舞臺上擁有立足之地。眾所周知,現代民樂的藝術品位,不僅體現在外在的演唱技巧和聲樂音響方面,更多是通過音樂作品本身所富含著的藝術價值進行展現的。對現代民樂和傳統音樂接軌可能性進行分析時,我們應當持續不斷地去挖掘傳統音樂當中的獨特元素,并對其進行合理的改編。
三、現代民樂與傳統音樂接軌的可能性探析
(一)植根于傳統民樂
傳統音樂對中國作曲家的曲目創作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不少優秀的音樂家也將傳統樂器和現代樂器結合到一起,進行新音樂元素的創造和設計。在音樂文化加速發展的當下,現代音樂應當充分融合民族的傳統音樂特色,使其成為中華民族在世界舞臺上的藝術精品。傳統音樂與現代民樂的接軌,是我國音樂發展的趨勢,傳統的音樂元素也為現代民樂注入了發展活力,不應當抹殺傳統音樂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現代民樂的新特色得以展現
現代民樂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民樂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時代特點,其核心內容仍然是音樂元素。而現代民樂的新特色,在于其充分保留了傳統音樂的理論知識,并且以學習西方的聲樂演奏技巧,用現代化的方式演繹音樂作品。現代民樂新特色的展現,離不開中華民族數千年所積淀文化的影響。
(三)現代民樂的形式更加多樣化
我國的傳統民樂經歷了數個朝代的積累和沉淀,形成了繁多的民樂種類和內涵豐富的音樂文化。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傳統民樂的形式也呈現出獨特且多變的特征。這為現代民樂的創作和音樂元素的設計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音樂素材。作曲家可以根據不同民族的民歌旋律,進行思維發散,使用各具特色的民族樂器,為現代民樂的發展增光添彩。
四、結語
整體而言,現代民樂與傳統民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無法斬斷。中華民族有著傳承數百年的優秀曲目,在現代音樂的發展過程中,這部分優秀音樂文化會被吸收和保留。而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新時代,是一個文化發展更新較快的時代。此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做到對傳統民樂進行保護和發展,便可以使現代民樂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能夠使現代民樂與傳統音樂在更深的層面接軌。
參考文獻:
[1]劉金祥.淺議傳統民樂與新民樂的可融合性[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6(04):37-41.
[2]高敏.也談“新民樂”[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03):66-69.
[3]葉婷.新民樂——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現代表達[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03):91-94.
[4]馬曉男.關于“新民樂”的思考[J].美與時代,2005(02):59-60.
(作者簡介:張瑤喆,女,本科,南京民族樂團,國家二級演奏員,研究方向:中國樂器演奏)(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