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彬
摘 要:創新能力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教師要以數學課堂為主陣地,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結合教學實際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學習的空間,善于引導學生靈活思考,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趣味性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以實踐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根本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創新能力;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42
小學數學是學生基礎學習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是基礎學段教學的目標之一,它不僅是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要求。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數學邏輯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眾所周知,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培養創新能力需要教師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塑造合理的數學學習情境,并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角度、多途徑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組織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明確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數學課堂亦是如此。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將以往把教材作為中心的教學思維方式轉變為以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現象,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思考,通過這種拓寬課堂范圍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其次,教師要注重在教學環節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指明方向,使學生能夠通過探究式學習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還需在教學過程中科學評價學生,對于學習能力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以趣激疑,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所在,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前提。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需要充分發掘學科教材潛在的趣味知識,并結合學生心理特點為其創設具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活動。良好的開端是一堂好課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教師趣味性的課程導入設計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方面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除課堂導入以外,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適當拓寬教學范圍,不要將教學內容局限在課堂和教材內,而要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通過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學習情景,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發展的現狀和所處年齡階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師要把握住學生形象思維發展的關鍵點,在進行數學知識教學時,以多媒體影音作為教學輔助,將數學知識蘊含于動畫或故事之中,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自覺學習數學知識。
三、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
從根本上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科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表明數學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小學數學教材編排內容上也不難發現,生活性原則是其主要特征,因此教師要著重把握教材的這一特點,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且廣為人知的內容作為教學參考,通過一系列的生活片段激發學生對生活經驗的思考,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體會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教學“負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放到生活中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在學生認識負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思考在生活中在哪里見到過負數,以這種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延伸到課堂之外,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進而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僅僅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和概念,教師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學生主體地位很難被突顯出來。經過課程改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實踐和應用不難看出,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組織課堂教學,更加有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一種親身參與新知識的學習過程,能夠讓學生更易于理解數學抽象的理論原理。例如,在教學“相似的圖形”時,教師可以將直觀教學法和講授法相結合,通過出示現實生活中建筑物圖片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圖形世界,讓學生自主觀察并配合教師的適時講解,使學生能夠快速感知相似圖形的本質。再比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教師可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能很好地避免因長期的教師示范和教材講解而對學生數學思維產生的抑制和約束。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完全可以將除數是小數的算式驗算過程以小組合作或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展現,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結果的學習過程中開發和訓練數學邏輯思維,還能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進一步消化和吸收。
五、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勇于質疑
課堂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而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激勵學生養成質疑問難的好習慣,這對師生關系的構建以及課堂氛圍的營造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發展融洽友善的師生關系。小學階段學生向師性特點較為顯著,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大膽提出質疑。教師還要善于拋出具有懸念的數學問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思考。
另外,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小學階段學生心智尚未成熟,且教師合理的評價對學生心理能起到極大的鼓舞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對學生的評價要從整體學習狀態出發,鼓勵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能力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要在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升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例如,在1-3年級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可結合鼓勵性語言或一些實質性的物質獎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獎勵小紅章、小貼畫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到了小學高年級,則可幫助學生養成自我評價反思的學習習慣,或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進行組內互評,這種具有指向性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六、深入挖掘校內外資源,提高學生思維創造力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需要以數學課堂作為依托,但僅靠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還要善于利用各種資源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另外,教師在資源的選擇上要具有探索性和啟發性。對學生來說,探索是一個將現有知識創造性地運用于實際的過程,解決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更有利于學生思維水平和創新意識的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設計具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和富有探索性的課堂練習來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創造性的思維想象。
七、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培養創新思考好習慣
基于數學學科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特點,夯實基礎知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保障。堅實的基礎有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創新思考,利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解決問題。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是零散式、片段式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每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要能針對學習能力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尤其要關注對數學缺乏興趣的學生,課堂上要多關注、多提問、多引導,從心理上鼓勵學生熱愛數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循序漸進地傳授數學知識,語言要幽默生動富有趣味性,有助于學生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更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建立。
八、豐富課程類型,開展課外實踐
新課程改革一直提倡豐富學生的課程類型。我們從教材的編排內容上也不難發現,單元結束后都會配有和課程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足可見其對實踐類課程的重視。為此,教師應以課外實踐為依托,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和創新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豐富課程類型。而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書本中有趣的數學定律開展數學活動課,幫助學生拓展書本知識,豐富學生認知。好的數學活動課不僅能鞏固學生學過的知識,還能通過學生動手的過程發展自身的創造能力。
例如,在“簡單的統計”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簡單統計的操作過程,教師可先通過趣味動畫為學生講述統計的相關概念,再通過簡單的例子讓學生了解統計操作的必要環節,然后開展數學活動課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統計班級內圖書角圖書的種類。為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學習統計對生活的必要性,教師可抽選代表統計班級內不同圖書類型學生的選擇數量,組內展開對數據的討論,最后全班分享討論出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學到了有關統計的數學知識,又能通過有趣的活動過程使數學實踐能力和綜合數學素養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是教育教學的基礎階段,是學生人生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創新教育的基礎環節。教師要將小學數學課堂作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把增強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的總目標,轉變自身教育觀念,改進傳統數學課堂呆板、枯燥、缺乏創新的弊端,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建適合數學思維創新發展的教學情景,使學生不僅能有知識的收獲,還能通過趣味橫生的課堂獲得多種多樣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龔衛權.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2]楊艷.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嘗試[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9).
[3]丁路超.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 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5).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