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堯
摘要:在舞蹈發展中,芭蕾舞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審美,是一種有氧運動,動作強度不是很大。對于一名芭蕾舞舞者而言,樂感培養是重要的,能夠更好的提升芭蕾舞表現力與藝術美感。樂感貫穿芭蕾舞教學始終,音樂的節奏感培養有助于學生韻律、舞蹈技術的提升。因此,怎樣培養學生芭蕾舞樂感成為主要教學內容。
關鍵詞:芭蕾舞:音樂樂感;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J722. 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15-0078-01
一、前言
芭蕾舞是用汗水澆出來的,是淌著汗水的舞蹈。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者首先要具備“才華”,其次即非常好的樂感。優秀的芭蕾舞演員,都是樂感很好的人,瑪戈傘芳登是樂感的天才,但是才華是與生俱來的,樂感是可以得到后天培養的。因此,芭蕾舞學習中不斷培養音樂樂感有重要作用。
二、芭蕾舞教學中樂感培養的重要作用
芭蕾舞分為敘述故事、情緒或氣氛描述,以及單純呈現出音樂和舞蹈的關系。舞蹈節奏、旋律、和聲表達能夠讓音樂更加豐富的展現內心情感。以情感內容凸顯舞者優美肢體動作,帶給人們豐富的視覺體驗和舞蹈文化。音樂給予了舞蹈生命力,有助于塑造藝術形象。舞者在表達舞蹈思想時,音樂具有促進作用。優秀的舞者能夠很好的協調動作和音樂,充分表達舞蹈情感與美感。舞蹈動作的連續、節奏的變化、情緒的表現都有賴于音樂。因此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對“樂感”的培養。首先要把“節奏感”的認識教給學生,使他們懂得音樂節奏與舞蹈節奏該怎樣配合。
三、鋼琴伴奏培養樂感
很多芭蕾舞是以鋼琴伴奏為主的,有助于學生對舞蹈動作與節奏韻律的協調配合。因此,筆者認為:日常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樂譜彈奏音樂,但要重視節奏感突出從而帶動舞蹈動作,凸顯芭蕾舞動作的節奏感。而且鋼琴伴奏也是舞蹈動作組合空白的紐帶,凸顯舞蹈表現力與感染力,給帶觀看者強烈的韻律感。
此外,鋼琴伴奏與教師配合也尤為關鍵,芭蕾舞教師要準確掌握每個動作的性質、節奏、速度、節拍、節奏等,伴奏者要了解訓練內容。二者相互培養才能達到理想的舞蹈效果,鋼琴伴奏才能配合舞蹈動作。尤其是是舞蹈節拍、情緒、毒素等。另一方而,想要達到動作和音樂的協調還需要具有隨機應變力,結合舞蹈動作選擇適合的音樂種類、彈奏李、觸鍵形式,才能更好的配合表演者①。
四、舞蹈內容與音樂的協調
芭蕾舞舞蹈動作繁瑣,要求嚴格,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技術是否到位,缺少音樂樂感培養重視。其實不然,舞蹈動作與音樂的協調才是關鍵,二者缺一不可,舞蹈動作有利于促進舞蹈動作與技巧掌握,教學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培養學生音樂識別力。引導學生學會根據音樂風格展現舞蹈動作,使其深刻意識到舞蹈與音樂密不可分。而且,不同風格的舞蹈對動作幅度要求不同,舞蹈和音樂的協調應在掌握舞蹈風格的條件下選擇伴奏音樂,凸顯舞蹈魅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內容和音樂的協調,音樂要滿足訓練需求,為學生營造適宜的音樂環境。基于音樂環境配合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更好的訓練舞蹈動作、技巧。另一方而,音樂和舞蹈內容配合也有利于學生舞蹈形象的重視,提升舞蹈動作流暢度、靈活性,讓芭蕾舞表演更凸顯舞蹈特點②。
五、深化舞蹈與樂感的重要作用
樂感是需要一朝一夕培養的,在不斷訓練中逐步生成。因此,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注意自身節奏與韻律,掌握音樂的重要性。例如:以教學示范使學生意識到舞蹈和音樂協調帶來的震撼。通過親身教學示范詮釋音樂和舞蹈和諧統一的重要作用,學生深刻意識到音樂是給予舞蹈活性的直接要素。以芭蕾舞的基本動作為訓練的內容,通過掌握芭蕾的幾個特性如開、繃、直等,使身體各部位發展均衡,姿態優美挺拔,同時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提高樂感、陶冶情操,最終達到舞姿與音樂的完美結合③。
六、培養舞蹈想象力
舞蹈與想象有著直接關系,想象是自由的,每個藝術家都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音樂樂感培養中可以培養學生想象,融入故事、人物、意境,進而創造新穎、獨特、深情,有豐富的內涵的芭蕾舞藝術形象。舞蹈是通過音樂走進人心,其特征是表現強烈的情感內容。同時,音樂也給予了舞蹈豐富的創造空間,在舞蹈與樂感融合中塑造良好舞蹈形象。若沒有良好的樂感也難以創造舞蹈藝術的想象活動。
七、結語
綜合分析,芭蕾舞樂感要經常訓練、感受,從芭蕾舞團演員的相互幫助中學習,從對于年輕人的教導中學習。也就是說,不僅要向前輩學習,也要向后輩們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是無限量的。而且,芭蕾舞預感培養也是一種藝術的綜合培訓。長期“熏陶”,形體氣質都油然而生。訓練中在享受芭蕾藝術美的同時,還可改善氣質,增強自信。
注釋:
①姚佩,論芭蕾舞教學中樂感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8 (003).
②郭婷婷.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J].大眾文藝,2018
③李勛芬,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樂感[J].東西南北:教育,20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