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正豪 李力
摘要:2016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延邊州)順利通過國家相關部門對于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實地驗收,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示范區后續建設。群眾藝術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中堅力量,其藝術的創新服務在提高全民文化素養、促進文化事業發展方面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通過筆者在陶笛免費培訓班的教學體會,探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背景下,如何發揮陶笛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望廣大群文工作者不吝賜教。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 群眾文化 陶笛
群眾藝術館是指國家設立的省、地、市一級的群眾文化藝術事業機構,是國家公益事業單位。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和指導群眾業余藝術活動,收集和整理民間藝術遺產,輔導群眾業余藝術創作,培訓文化館的業務干部及群眾文藝骨干。與文化館不同的是,群眾藝術館側重組織具有較大規模及示范性的活動,研究、探討群眾文化藝術理論。
2016年,自延邊州正式列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我們群眾文化戰線的業務人員都在思考: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使群眾藝術館這一公益性文化單位充分發揮職能,進一步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權益。通過總結工作經驗,筆者想到了陶笛這一“新興”樂器,利用自身小巧方便、入門快的特點,調動廣大群眾學習陶笛的積極性,提高群眾的音樂素養,引導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既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確立群眾藝術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一、“奧卡利那”——陶笛
陶笛并非源自中國。目前,國際上統一確定陶笛源自意大利,它的英文名字是Ocarina,音譯是奧卡利那,意為“小鵝”。最初,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小村里有一位面包師,經常用烤箱燒制低溫陶制玩具。一次,他燒制了一種上面有脖子的類似口哨一樣的蛋形玩具,形狀很像小鵝,于是人們就把這種玩具稱作“小鵝”,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陶笛作為一種便攜式吹管樂器,有很多特點。首先,它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并且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音色也不同,因此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個性需求。許多人只要看到它的樣子,就會喜歡上它。其次,陶笛音色優美,高音清脆嘹亮,低音渾厚婉轉。陶笛可以吹半音,轉調十分方便,12孔中音C調能輕易吹出多種調式的樂曲。
更重要的一點是,陶笛簡單易學、上手快、學習成本低。即使沒有音樂基礎的人,依照相應的陶笛曲譜,經過短時間練習,也能吹出好聽的曲子。而且,它有極強的音樂表現力和渲染力,愛爾蘭哨笛的純凈飄逸、二胡的低沉凄美,陶笛都可以模仿。
二、“小荷初露”——陶笛普及成效
延邊州位于中國東北吉林省東部的中朝邊境,是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延邊素有“歌舞之鄉”的美稱,朝鮮族能歌善舞,民族傳統習俗豐富多彩,“阿里郎”“長鼓舞”等音樂、歌舞方面有著傲人的成績。節慶日,勞動之余或是家中遇有喜事,常常能夠看到朝鮮族民謠、伽倻琴彈唱、四物樂、長鼓舞、農樂舞等受人喜愛的傳統歌舞節目,以歌唱伴隨著打擊樂器、彈撥樂器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正是因為這樣的傳統文化素養和社會氛圍,選擇輕便小巧的陶笛作為群眾藝術館普及的“主打課”,使筆者對陶笛普及的可行性充滿信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睘榱烁玫卦谘舆厪V大群眾中推廣陶笛,延邊群眾藝術館在認真學習陶笛吹奏技法、掌握各種陶笛音色特點和吹奏技巧的基礎上,多方奔走,先后到臺灣、北京、上海等地拜名師、會笛友,并申請加入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陶笛協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陶笛藝術委員會。與國內陶笛演奏專業人士、陶笛發展領軍人相識相知,共同切磋、商討,使自己開闊視野,與時俱進,在陶笛教學中也更加得心應手。
多措共舉,推廣陶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取免費開放課程和免費基層輔導的方式,館內教學隨到隨學,館外普及走進學校從娃娃抓起。此外,培養組建文化志愿者團隊開展階梯式教學,使陶笛教學活動始終保持星火點點,四面開花的態勢。
首先,通過宣傳,讓廣大群眾“走進來”。結合工作實際,我們開設了陶笛課程,除在每個周末設置專門的課程教學之外,還與大部分學員建立了長期聯系,建立微信群,從而使學員根據自己的時間隨到隨學。針對來館參訓學員的特殊性,我們還專門開辦了殘疾人陶笛免費培訓班,“帶上陶笛上大學”大學生陶笛免費培訓班等課程,還為學員免費發放陶笛,鼓勵學員通過學習陶笛,提升自己的音樂素質和文化品位。
其次,主動出擊,讓陶笛教學“走出去”。在館外,我們著力在中小學普及陶笛。美國當代音樂教育心理學家墨塞爾說:“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韻的橋梁?!蔽覀兝锰盏堰m合普遍使用、便于集體演奏、簡單易學等特點,帶著陶笛主動走進校園,建立“興趣課堂”,先后到延吉市依蘭鎮北興小學、新興小學、延河小學、北山小學、進學小學等成立培訓基地,還帶著孩子們參加網絡春晚等大型活動,深受學生的歡迎。
最后,成立“陶笛演奏小分隊”,重點培養。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陶笛,了解陶笛,進而產生學習陶笛的興趣,我們在教學初期,組建了一個女子陶笛演奏小分隊。小分隊活躍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既活躍了氣氛,又使許多觀眾認識了陶笛,與陶笛結緣。
經過近8年的教學和普及,陶笛在延邊大地生根發芽,“笛友”的隊伍不斷擴大,人數大幅增多。目前,經常參與陶笛課程的人數逾2000余人。年齡最長者73歲,最小6歲,僅經過我們手免費推向全州各地的陶笛已超過400多個。
三、“小陶笛、大擔當”——陶笛教學體會
(一)選對媒介,才能更好地推動群眾藝術工作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菲鬏p巧、親切,很容易獲得人們的好感。陶笛是經過燒制的陶件。它表面的瓷釉光澤既兼容了中國人對瓷器喜愛的傳統,又提升了樂器本身的品位,使它在眾多的小樂器中煥發出其獨特的魅力。人們喜歡它,才愿意學會吹奏它;人們把玩它,才能在它的音樂熏陶下獲得自信和滿足。正是陶笛這種親和力,使我們在群眾藝術教學過程中得心應手,受到大眾歡迎。
(二)小處著眼,才能為社會和諧發展盡力
音樂素養作為文化修養的一部分,可以通過民眾的特性培育,提升全民的文化底蘊。國民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多樣性得到體現,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由此看來,良好音樂素質的養成,已成為當今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高、社會和諧進步的有效因素。我們把陶笛看作是從事群眾音樂活動的良好媒介,通過陶笛吹奏,改變民眾低俗的娛樂觀念,弘揚純凈、典雅的傳統音樂思想。《女兒情》《天空之城》《故鄉的原風景》《阿里郎變奏》《蕩秋千的姑娘》等歌曲,通過陶笛表現出來,能傳達健康的音樂元素,使人們在接受各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受到熏陶,個人修養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正所謂“愛國心、愛群心、沿武之精神無不以樂歌陶冶之?!?/p>
(三)凝聚人氣,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有擔當
群眾文化在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是保障群眾文化權益深入基層“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環節。群眾文化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群眾所享受的文化服務的質量。日漸創新化、多樣化、普遍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才能讓群眾享受更高質量、更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才能成為常態,才能讓公共文化真正促進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
陶笛雖小,但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方面卻有大擔當,它可以協助我們與時俱進、順勢而上,與群眾進行接觸。在幫助群眾提升音樂素養的同時,了解群眾所需,及時接收群眾的意見要求,有效地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支持,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提升全民藝術普及率,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文化藝術骨干人才。
陶笛的教學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的一部分,開設陶笛課程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演奏家,而是以此為媒介,面向全社會培養對藝術的領悟。陶笛教學體驗使我們堅信,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對藝術的感受和實踐參與度放在首要位置,讓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帶給群眾愉悅和收獲,這樣我們的群眾文化活動會更加豐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會更加完善健全,我們的社會文化也將更加繁榮昌盛。
(作者簡介:魯正豪,男,延邊群眾藝術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音樂;李力,男,延邊群眾藝術館,副館長,研究方向:群眾文化音樂)(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