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畢業是大學生正式步入社會的人生節點,而在這一節點也相對脆弱,會與許多勞動法上的問題正面相對。而今年的疫情多少也對大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影響。那立足于社會整體現狀,本文著重列舉了一些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勞動法問題并進行分析,試圖從大學生自身、學校、社會以及立法層面來找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從而促進大學生就業,并保證大學生的切身合法權益,為社會經濟建設增磚添瓦。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法律問題 勞動法 解決途徑
一、大學生就業的特殊性
由于教育的不斷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與日俱增,雖然理論知識充足,但社會經驗較少,而且有一些大學生秉持著錯誤的就業理念,相關企業的選拔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導致大學生似乎成為了新時代的弱勢群體,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
二、面臨的具體勞動法相關問題
(一)應聘時面臨歧視問題。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一般是處于劣勢地位的。由于供求關系不對等,人多而崗位有限,因此擇優錄取無可厚非。但有些用人單位設置十分嚴苛的要求,最為常見的就是大學生面臨著性別歧視和教育背景的歧視,一些用人單位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絕大部分的招聘單位對于求職者畢業學校都有要求,有些甚至非985、211不錄用,同樣地還有來自戶籍的歧視,一些用人單位非本地戶口不招等等。
(二) 用人單位違法收取押金的問題。經常有單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求勞動者交納一定數額的“押金”或者扣留勞動者的身份證件等。這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用人單位不得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三)混淆試用期與實習期的問題。許多大學生都誤以為試用期就是實習期。其實不然,實習期間,學生與實習單位并不成立勞動關系,故不受勞動法保護。而試用期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之后的考察期。因此,試用期間,勞動者也是受到勞動法保護的。
1.不可規定過長的試用期。試用期最長是不得超過六個月的。且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等。
2.不可規定過低的待遇。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3.不可隨意解除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和40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舉證證明勞動者在試用期間不符合錄用條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四)混淆就業協議與勞動合同的問題。
1.只簽就業協議。就業協議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勞動合同。因為勞動合同涉及到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工作內容、勞動紀律等,勞動權利義務關系更為明確的內容,對雙方權利義務的規定更為明確,。
2.不簽就業協議。直接簽勞動合同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不利于學校做好就業促進工作,增加周轉的時間,降低新單位辦理手續的效率。其次,不利于對雙方尤其是大學一方合法權益的保護,如果正式就業前一方反悔,另一方將無任何依據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面臨不合理勞動條款的問題。在簽訂勞動合同的過程中,有些大學生不會認真閱讀條款內容,或者面對不合理的條款,也只能硬著頭皮接受,從而導致自己簽署了不合法的勞動合同,嚴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卻還不自知。例如,有的規定畢業生不得戀愛結婚,甚至還出現了“生死合同”等。
三、解救問題的途徑
(一)大學生應加強權利維護意識。大學生應通過學習關于勞動就業的法規知識,了解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權利救濟的途徑。并增強平等就業觀念,公平地與用人單位交流,面對就業歧視與不公甚至合同欺詐,要及時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在就業入職前,務必要簽訂勞動合同等有關法律文件,并且審慎對待合同條款內容,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二)學校應加強就業前的指導。學校可以開設相關的就業指導課,舉辦專門就業專題講座,以及設置就業宣傳欄等方式,加強對畢業生的法制教育,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并且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樹立“先擇業后 就業”的就業觀念,幫助畢業生對自己有個明確的定位,理性定位就業期望值,從而確立清晰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管理。政府部門應完善相應的勞動法制度下的保障舉措,并推動相關立法的完善;還可以創建關于大學生的就業司法救濟體系,及時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并規制用人單位的行為;除此之外,政府部門應加強普法工作。健全完善執法體制和行政監督體系,有效地監督大學生的就業市場。
四、結語
大學生是青年團體的主力軍,而青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因此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全社會的關注焦點。從學校的象牙塔下真正進入到真槍實戰演練的社會,盡管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但大學生自身要隨時攜帶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學校在他們臨出發之前也應做好他們的心理建設,還有政府有關部門在必要時刻要給予援助,為他們穿上安全的鎧甲,相信如此,大學生可以順利就業,并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琳娜.《大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2] 王本成.《淺談大學生就業中的法律問題及對策》[J].2014.
[3] 陳偉.《大學生就業中的勞動法律問題分析》[J].2017.
[4] 張婧.《大學生就業中訂立勞動合同的相關法律問題探究》[J].2017.
[5] 呂鵬濤.劉星晨.路耀強.《大學生就業中的勞動法律問題分析》[J].2019.
作者簡介:石念慈(1999-),女,漢族,湖南長沙市人,學生,本科在讀,單位:延邊大學,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