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婷
【摘 要】 2020年開局,我國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努力減少沖擊、謀劃發展是迫切之舉、長久之計。投資和消費是四川省經濟發展最直接、最主要的動力,本文通過分析研判疫情對四川省投資消費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影響,提出謀劃在投資項目策劃、資金籌措方式、投資和消費環境優化、提升消費能力等方面的決策建議。
【關鍵詞】 新冠肺炎疫情 投資 消費 對策
一、疫情對四川省經濟影響整體判斷
(一)上半年經濟增長影響較大
疫情集中在春節期間爆發,受春節假期延長、物流人流受限、節日消費斷崖式下滑、生產性企業開工復工延遲等影響,四川省一季度經濟運行所受影響最大,初步預計經濟增速將會大幅下滑,給企業實現穩回升的投資增長態勢蒙上了陰影。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被基本控制,穩增長政策有效發力和投資消費等生產計劃后續可能會給二季度經濟反彈提供機會。如果疫情控制時間超出預期,會對四川省上半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產生沖擊,這需要我們樹立底線思維,做好充足的應對和防范措施。
(二)消費需求大幅減少
以春節為重點的一季度是消費需求最旺盛的時期,在疫情影響下,四川省和全國一樣,零售、餐飲、娛樂、旅游等熱門消費都出現大幅下降。同時,由于快遞物流受阻,包括網絡購物在內的商業零售業也受到較大影響。盡管疫情終將過去,但對大眾消費信心的恢復需要一段時間,3月底前,四川省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也會對上半年的消費產生較大影響,下半年可能被前期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大量
釋放。
(三)前期投資步伐放緩
疫情將導致投資項目開工推遲、人員返崗返工受阻,加上一些投資項目前期報建審批手續也可能被延遲,直接對項目投資進度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對房地產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工業項目等投資進度影響最大。鑒于四川省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大,受戶外施工季節所限,如果前期施工報批手續延緩,在疫情結束后,將會放大疫情對投資影響的滯后效應,也會影響四川省投資進度和質量。如果在疫情期間,項目儲備和前期報批手續基本完成,很可能會迎來一波投資加快反彈,減少疫情影響的投資潮,帶動經濟穩步向好發展。
(四)中小企業生存壓力較大
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疫情期間,消費需求下降,部分中小企業訂單減少,出現資金流短缺,房租、員工工資、利息等剛性成本支出嚴重制約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同時,人員流動受限還直接或間接導致物流成本上升,企業的生產成本加劇,產業鏈、供應鏈、銷售渠道、原材料供給等都會受到挑戰。中小企業是四川省經濟活力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度重視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制造型或生產服務型企業的發展,在關鍵時期,出臺一些切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避免出現倒閉潮而影響整體經濟的持續運行。
二、四川投資消費增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建設投資受阻
基礎設施較弱作為制約四川省發展的短板之一,也是增加有效投資的主要內容。在疫情影響下,四川省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開工延緩,施工期縮短,資金投入和及時到位也存在不少困難,尤其是,由于資金短缺,一些新建項目、續建項目,也有被取消或暫緩實施的可能。
(二)民間投資乏力
盡管四川省民間投資長期存在投資政策原則性內容多、可操作性舉措少,行政審批減少的數量多、含金量小,招商引資承諾多、兌現難,財政扶持國企獲利多、民企獲利少等諸多問題,導致民營企業不愿投、不敢投。在此次疫情影響下,很多領域市場預期不明朗,投資風險較大,導致投資者意愿不強、信心不高。
(三)消費供需矛盾可能凸顯
四川這次受疫情影響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主要集中在一些中低端、大眾化、粗放型的服務行業。在疫情防控期或市場恢復期(樂觀估計需要半年左右),這些行業生意差、收益少、支出多,如果難以為繼,將會出現大量倒閉、轉行、停業、歇業等現象,一旦疫情過后,消費需求必然會有恢復性反彈,就會出現供給不足、供給質量降低等難題,由此將進一步延長、加劇市場供需矛盾,非常不利于四川省全年經濟的后期恢復性增長。
三、促進四川省投資消費增長的建議
(一)做好項目策劃,提升有效投資的質量和水平
在疫情期間,按照中央年度工作總體部署,加快在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先進制造、民生建設等短板領域進行梳理和策劃重點項目,尤其要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穩投資、促發展的重點方向和重要抓手,科學謀劃和加快論證。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目標,在強化生態建設項目投資的基礎上,重點謀劃一批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生態養老、生物醫藥等生態資源價值轉化項目,將生態資源、生態資產向生態價值方向轉化。
(二)瞄準市場需求,加大新興產業基礎性要素投資
為滿足高質量發展和新冠疫情顯現出的市場需求,結合四川省的資源基礎、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應加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加大對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的引入和投資力度。圍繞“有中生新”擴大投資,按照高質量發展和市場需求,四川省要統籌處理好培育新興產業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辯證關系,把傳統特色優勢產業新興化、升級化、現代化,增加投資需求。一般情況下,任何產業都是把資源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但要通過投資,不斷向深度、廣度開發、嫁接和拓展,來滿足市場和發展的需要。
(三)創新籌資方式,保證重點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
在投資需求多、債務包袱重的背景下,籌集資金是實現有效投資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保障。四川省要創新以財政投資和銀行貸款間接融資為主的資金籌集方式,利用好金融工具,加大經濟金融化、資源資本化、資產證券化推動力度,通過多渠道、低成本、低風險、市場化的籌資模式,更好保證有效投資的資金需求。“經濟金融化”方面,鼓勵實體經濟靈活規范運用金融資本,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既要支持大型企業國際市場上市融資,也要推動中小企業在“新三板”、“上股交”等國內市場上市融資;引導企業開展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信用擔保、金融租賃等金融創新業務,實現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
(四)優化發展環境,激發投資主體的積極性
營商環境改善,促進整體社會信用提高,民營企業投資自然增加。四川省要抓住疫情期間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把投資環境放在更加突出、更加緊迫的位置抓緊、抓好。要營造更加開放的投資環境,以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放寬外商準入限制、放寬專業人士職業許可等改革重點,營造更加開放的投資環境;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全面清理對企業歧視性準入條件的政策文件,確保涉企政策一視同仁;要營造綜合成本適宜的產業發展環境,以優化產業空間資源配置全方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瓶頸制約;要營造高效透明信用的政務環境,以推進更深層次政務服務管理改革、打造信用建設示范區為重點,把“一次辦好”改革作為突破口,全面提高政務服務質量,全面改善社會環境。
(五)加大民生投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
越是困難時期,越要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增加“能消費”的預期。要高度關注中小微企業發展,采取稅費減免、租金和貸款利息補貼等優惠政策,啟動困難時期企業和員工工資協商談判機制,千方百計保證企業用工需求;聚焦“雙創”帶動就業增收,全面開展小微企業創業者激勵行動,優化創新創業成果利益分配機制,最大化地讓利于民。以中低收入群體為重點,加大遠程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力度,增強就業能力;健全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降低居民就醫養老等生活成本;建立多渠道保障性住房供給體系,減少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六)完善配套服務,挖掘多元消費潛力
加快完善傳統市場和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城鄉消費基礎設施和消費支撐體系,尤其是順應互聯網時代消費模式新要求,要健全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消費布局和消費載體,做好人工智能商場、網上購物、跨境電商、消費金融、租賃市場、體驗式消費、共享經濟等現代消費模式,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建立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完善消費領域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依托全區信用信息平臺,聚焦重點消費品和旅游、家政、養老、健康等服務消費,歸集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等領域信用信息。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在辦理行政審批過程中對守信企業提供“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積極打造“誠信四川省”亮麗名片。
【參考文獻】
[1] 張小文,喬宜川.經濟弱復蘇時代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問題研究[J].中國商貿,2013(36).
[2] 黃慶生.強化企業投資管理全面提升企業經濟增長[J].現代裝飾(理論),2013(12).
[3] 李豐團.企業過度投資及其治理——基于利益相關者利益沖突的視角[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