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中 付甫永 申修洪 王安良 嚴明賢
摘要:闡述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養的基本概念,介紹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養的發展現狀,分析了森林健康與森林康養產業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森林康養產業的理論基礎就是基于森林健康理念繼承發展來的,必然會促進森林健康產業的發展。運用森林健康理念指導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是森林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國會不斷完善和發展,也更有利于中國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展望康養產業,會形成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成為國民福社。
關鍵詞:森林健康理念;森林康養;發展現狀;理論關系;展望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135-03
1 引言
森林健康理念是從國外引進的可持續森林資源經營的理念,主要思路是以提高森林自身的健康水平為基礎,通過輔以人工干預技術措施,提高林分整體抗御有害生物的能力[1],達到森林資源對人類的可持續經營利用的目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森林中的空氣、負氧離子、健康新鮮的森林食品的重新認識和充分利用,森林康養成為了近年來國際非常流行的一種健康體驗模式,是集林業、醫療、衛生、養老、旅游、教育、文化等于一身的新興產業,是未來大生態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森林健康是森林康養的基礎。筆者從研究森林健康理念中得到一些啟示,整理出來以期對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2 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養產業的基本認識
森林健康理念是指針對人工林林種結構單一、不能滿足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服務功能等缺陷而借助人工干預實現森林病蟲害自控、降低森木火險等級、增加生物量、增強森林自身保護和修復功能、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持續滿足人類對森林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需求的一種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然途徑的理論觀念[2]。
森林康養是以健康森林的豐富負離子、綠色的森林食品、逐漸發展形成的生態文化為基礎,融合現代醫療、康體服務設施,開展以具有養身、養心、養性、養智、養德功效的森林游憩、森林療養、森林保健和森林養老等活動,達到人們調理身體、養性修心、延緩衰老的目的[3]。
3 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養產業國內外發展分析
3.1 森林健康理念在國內外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森林的需求由最初的提供食物需求發展到現在各種森林新功能和新價值的森林生態索取需求,這是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必然結果。此時人們對森林賦予了更多的期望,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在多年森林經營理論與實踐中提出了健康森林理念,隨后德國和日本相繼開展這方面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森林健康理念通俗地理解,森林健康就是借助一定積極的有針對性的人為干預技術措施,讓處于非健康或亞健康的森林逐步恢復健康,讓新經營的森林從一開始就保持健康[4]。中國基于林業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的綜合考慮,為提高森林經營管理水平,推進可持續森林經營健康發展的進程,中國接受了森林健康理念并加以試行。2002年,國家林業局在長江流域和太行山區實施了“中美合作森林健康經營示范項目”,項目建立了北京市八達嶺林場、貴州省麻江縣、江西省信豐縣、陜西省佛坪縣、云南省麗江縣等5個試驗示范區,基本覆蓋了中國森林經營和培育的主要類型。項目實施后,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為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國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起,新增四川省金堂縣等5個試點區域,開展“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森林健康)試驗示范”項目建設。通過項目的實施,提出并劃分了森林健康經營類型,初步建立了森林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3.2 森林康養產業在國內外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森林康養最初起源于德國,后來在德國、日本、美國、挪威在和韓國比較盛行。國外的發展歷史,主要分成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1980年以前的森林康養雛形期,德國在19世紀40年代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基地,初步形成了森林康養的基本概念雛形。最早開展森林療養條件研究的是美國,初步探索研究了森林康養的基本理論。第二個階段的時間段是在1980年至2000年的探索發展期,主要以日本和韓國為代表,日本在1982年舉辦的第一次森林浴大會和在1983年發起的“人森林、浴精氣、錘煉身心”森林康養建設運動,為森林康養的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的探索表率作用。韓國也在1982年倡議建設自然療養林,并1988年建立了4個自然養生林基地,并于1995年開展了以森林利用和人體健康效應為主題的森林康養課題研究。第三階段,時間段在2000年以后,是以日本、韓國、德國及歐盟為代表的全球蓬勃發展期,日本在2004年成立森林著重學會,2007年成立森林醫學研究會,并建立了世界首個森林著重基地認證體系;韓國營建了158處自然休養林、173處森林浴場、完善了森林療養基地標準,并建立了森林療養服務人員資格認證、培訓體系。
在中國,湖南和四川是目前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比較典型的地區。四川成都在20世紀90年代就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依托的森林康養初級模型。湖南在2012年成立的“湖南省林業森林康養中心”,是第一個由政府、企業、醫療機構合作打造的森林康養基地。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若干意見》指出,鼓勵整合當地優勢養生保健資源、綠色生態旅游資源,發展養生、體育和醫療健康旅游。2016年,國家林業局下發了《關于啟動全國森林體驗基地和全國森林養生基地建設試點的通知》,中國森林康養產業正式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建設,其中,湖南、四川、北京、黑龍江、河北、陜西、貴州等地在森林康養相關建設方面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5,6],為森林康養產業摸索了很多具有特色的發展模式,建立了專業性的研究機構,并成立了相關產業協會,建立了各地的森林康養基地。2017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改司批準立項編制《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認定辦法》、《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認定辦法實施細則》、《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命名辦法》以及《全國森林康養基地標準》等辦法和標準,2018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出臺了《森林康養基地質量評定》、《森林康養基地總體規劃導則》兩個國家級行業標準,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這些標準和辦法的出臺,積極推動了森林康養產業在中國的健康成長。
4 森林健康理念與森林康養產業之間的關系
4.1 健康的森林是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物質前提
健康的森林能釋放出對人身體有益的植物殺菌素(芬多精),這種物質具有治療身心健康的功能,它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明顯抑制癌細胞生長,具有特殊的醫學功能。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提供森林康養必需的物質條件,因此,森林健康理念實際上是森林康養產業的理論基礎,健康的森林是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物質前提。
4.2 森林康養產業是森林健康理念的繼承和發展的必然產物
森林健康理念是在人為措施干預下,提高森林自然抗病能力,增強森林環境保護功能,提高資源產值。健康的森林,能夠提供滿足人類所期望的多目標、多價值、多用途、多服務的需要,因此,人們尊重自然、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這種森林休養需求也正是健康的森林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人們認識自然、回歸自然的必然趨勢,是對中國大生態大健康產業的豐富,是森林健康理念發展和實踐的必然產物。
4.3 運用森林健康理念指導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是森林
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可持續的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主要是結合政策環境,從適合當地森林資源的溫度、濕度、高度、優產度、潔靜度、綠化度、負氧度和精氣度等8個重要的康養維度出發,綜合考慮建設類型與規模,帶動林業轉型和生態經濟提檔升級,促進大生態大健康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從森林康養的8個重要維度來看,溫度、濕度和海拔高度是影響森林健康生長的關鍵因素,在森林中,溫度在18~24℃時,人體會感覺到很舒適,這樣的溫度對森林也正適合,當森林中的相對濕度在45%~65%時,人體感覺也很舒適,而這樣的濕度對植物生長也很有利,而海拔高度則是影響森林溫度、溫度的因子,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會隨之而下降,當然,森林中的濕度也會隨著變化。健康的森林,影響著植物綠色產品的產出率,影響到單位面積內的空氣潔凈度以及森林空氣中的負氧度和精氣度。所以,運用森林健康理念營造優良的森林,就能提供適合人體舒適的森林溫度、濕度、在合適的海拔高度上的森林,其綠化度、空氣潔凈度及森林富含負氧度、精氣度一般都能滿足不同類型的森林康養需求。由此可見,運用森林健康理念營造的健康森林提供了森林康養的必需物質條件,運用森林健康理念去指導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從理論上是可行的。
4.4 森林健康理念與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延伸關系
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養產業在中國都屬于新鮮事物,中國從2002年開始試點森林健康項目,從2016年開始試點森林康養基地項目,從發展來看,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養都是國家倡導的,也都是符合中國實際發展需要的。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國,會不斷完善和發展,也更有利于中國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
5 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展望
森林康養產業在中國發展目前雖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在國家層面,國家提倡和支持發展康養產業,把康養產業提升到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層面。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途徑,是新時代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選擇和機遇。從產業發展規劃上,國家堅持生態優先、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開發、集約利用、創新引領、制度保障、市場主導、多方聯動的“四十字”方針,用加強人才培養、組織指導和用地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投資渠道、健全共享機制、強化科技支撐等保障措施,通過完成優化森林康養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立康養基地、提高服務水平、豐富康養產品、繁榮康養文化等康養規劃任務,最終達到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
展望森林康養,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森林康養產業一定會形成多種業態相融合發展的新經濟形態,會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服務健康中國、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未來的森森康養也會納入國民醫保范疇,成為國民療養、休養福祉。
參考文獻:
[1]蔡元才,陳阿麗,畢克德.樹立森林健康理念實現病蟲害可持續控制[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4):42~44.
[2]付甫永.森林健康理念對防治松材線蟲病的啟示[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9):41~42.
[3]鄧三龍.森林康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世界林業研究,2016,29(6):1~6.
[4]韓學文,孟慶芳,宋玉雙,等.美國森林健康理念在城市林業健康維護中的實踐啟示[J].林業資源管理.2007(5):26-28.
[5]柏方敏,李錫泉.對湖南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考[J].湖南林業科技,2016,43(3):109~113.
[6]何彬生,賀維,張煒,等.依托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探討:以四川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四川林業科技,2016,37(1):81~87.
收稿日期:2019-11-29
作者簡介:謝中(1965-),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