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舉馨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互聯網+”模式,這使得“互聯網+教育”被各個學校接受。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是較為重要的一門文化類課程,此課程教育的開展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是向學生傳達一些需要高職學校學生接受的理念,為了更好地促進語文教育的開展,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從“互聯網+”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的有效開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當前教學現狀如何都需要學生進行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語文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019-02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得到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在高職教育中。高職院校與其他本科學校不同,高職院校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夠單純地進行語文知識教學,要適當地進行拓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職業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能夠促進語文課程的有效開展,促進教育的發展。
1 ?高職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課程是高職學校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主要作用在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精神素養得到生活,在專業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1.1 高職院校學生組成復雜
隨著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近年來各個高職院校都在擴大招生。由于高職學校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學校,所以招生要求較低,不僅有各個地區通過高考入學的學生,還有很多從中職學校入學的學生,以及通過自主高考進入學校的學生。這使得高職學校的學生復雜多樣,并且這些學生大多對文化類課程的開展沒有較大的興趣。這就使得語文教學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再加上這些學生在此之前成績都屬于較為普通的學生,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信心,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1.2 高職院校語文不受重視
眾所周知語文是眾多課程中最為基礎的一門課程,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開展中,數學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有著較大的幫助,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英語也逐漸得到了重視。唯獨語文課程沒有明確的定位,也為找到必須要重視語文課程的理由,所以很多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并沒有得到有效開展,定位不明確使語文教學在開展過程中難以得到重視,需要教師將此重視起來,改變語文課程的地位,加強學校對于語文課程的重視。
1.3 高職院校語文教材多樣
高職學校語文教學的開展不能單純地停留在教材中,需要教師利用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但是,因為各個高職院校的語文教材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很難實現資源共享。經調查發現,各個高職院校對于教材的定位存在差異,導致最終的教材標準存在較大的問題。尤其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增多,每個學校的發展特點不同,所以,在對教材進行設計時會具有屬于自己學校的一些特點,嚴重影響了語文教育的發展。
2 ?當前高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教學的理念落后
高職學校與其他本科學校不同,它們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這就使得學校對語文課程的開展存在一定的忽略,很多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會遇到較多的問題。比如學生不積極,教學進度較為緩慢等問題。沒對這些問題,教師無法以正確的方式解決,久而久之教師會產生放棄的心理。這就導致,很多高職語文教師在課堂,就是以最為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將教材中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忽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導致整個課堂氛圍較為單調,難以實現高效教學。
2.2 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語文與高中課程的開展具有較強的類似性。很多高職學生都是在高考中失利的學生,他們文化成績較差,對于此類文化課程具有較強的抵觸心理。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死板,所以學生并沒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
2.3 學校教學設備不夠充分
“互聯網+”背景下開展教學需要一定的電子設備作為支撐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只是在每個教室中配備了對應的多媒體。但是,機房并沒有開設,互聯網平臺也沒有進行構建。這對于語文及艾歐學的開展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沒有完善的設備無法充分地將自己準備的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影響教學開展。
3 ?“互聯網+”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是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需要塑造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環境,“互聯網+”是開放的,共享的優質學習資源,集趣味性、選擇性、教育性與一體新的教學模式,解決了高職院校語文學科與時代脫節的問題。
(1)“互聯網+”語文教學是應時代的新教學模式,生活在互聯網的時代中,網絡環境不斷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思想。學生的寫作能力、審美情趣、語言規范不斷的弱化,導致學生語文素養的下降,高職學校情況更是明顯。
(2)“互聯網+”語文教學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搜集資源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程,填充授課內容讓課程更加充實,擴展深度與廣度。
4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研究
4.1 “互聯網+”背景下教材內容的合理設計
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更注重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從高職院校的特點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相關內容時可以將其與生活融合起來,結合一些實際的例子開展教學,既可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又能夠引導學生融入語文課堂中。所以,為了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師需要多余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愛好,豐富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達到促進教學開展的目的。
4.2 “互聯網+”背景下教學氛圍的營造
高職階段的學生對于語文具有一種抵觸心理,最大的原因在于語文教學課堂氛圍死板,學生無法感受到語文教學的樂趣。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背景,改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搜集相關的資料,豐富教學手段,改變過去枯燥乏味的課堂環境。
例如:教師在對《致橡樹》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實現搜集一些樹木的圖片,以及一些橡樹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學生會積極地發表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樹木品種。在學生討論到橡木時,教師再引入教學內容,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改善課堂氛圍。在此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
4.3 加強語文課程與高職的聯系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院校,當前社會對于人才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專業能力,還需要人才具有較強的職業精神,甚至是匠人精神。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可以將這些精神融入其中,使語文教學逐漸變成高職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
5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開展教學,能夠加深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性,從而實現師生互動與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主動性。教師仍需要不斷地對當前的教學狀況進行探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正確的教學對策,以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華,王虹力,何齊.“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院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智庫時代,2019(35):3-4.
[2] 余文娟,任向紅,田喆.“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文教資料,2017(21):52-53.
[3] 周奕含.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建構[J].教育教學論壇,2017(32):262-263.
[4] 劉潔絮.高職語文教學中網絡文學資源的應用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