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川
【內容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當更加關注全體性和全面性,采取有效策略為學生們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同時關注個體的差異和發展需求,通過針對性輔導來強化他們的能力和素養,以便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為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注重轉化班級中的學困生,通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轉變學習態度,并有意識地引導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進行自主、有效的學習,進而推動他們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習慣
引言
學困生是每個班級中都會存在的群體,他們擁有正常的智力,但往往是由于缺乏學習動機、學習方法不當而導致成績較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成了班級中不受重視、不被關注的一份子。在新時期的教育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人,并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對班級中的學困生進行輔導和轉化,由此使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學習文化知識、開發個人潛力,最終實現自我發展、自我進步。
一、轉變態度,給予學困生更多關注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常常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而在轉化學困生時,初中數學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個人對于這些學生的態度,給予他們更多關注和關愛,使之敞開心扉,能夠主動和老師互動、溝通,進而逐步產生學習的興趣,輔助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成效。此時,數學教師需要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同時可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他們耐心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同時要鼓勵班級中的其他同學幫扶學困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還要善于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他們樹立自信,從而讓學困生在大家的幫助下不斷進步,促進轉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創新教法,讓學困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教師在課堂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會影響學困生的學習成效,所以初中數學老師需要不斷創新,使用更加富有趣味的形式輔助學困生學習,同時為他們搭建體驗成功的平臺,使他們能夠感受學習的樂趣,并樹立學習的自信,進而增強轉化工作的成效。
1.設計情境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初中數學老師可以在課堂中構建生動的情境來開展教學工作,以便能夠有效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更加專注地學習和探究。舉個例子,數學老師在講課時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設計情境,根據學生喜歡的各種元素,在教學課件中融入動漫、影視劇或是生活案例,由此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讓學困生也能主動對課件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思考,進而引導他們收獲知識信息,有利于實現培養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目標,進一步提高其數學學習積極性。
2.組織實踐活動吸引學困生的興趣
數學老師在講課過程中也可以組織實踐活動,并鼓勵學困生參與其中,由此讓他們在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同時可據此輔助學困生明確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有效增強他們的學習質量。就比如,初中數學老師在講解課本中的立體幾何知識時,就可以和學生一起制作相關的幾何模型,然后讓學生以做好的模型為工具,跟隨教師進行操作,從而迅速激發學困生的參與熱情,并使他們在操作的過程中逐步積累信息,最后將所得整合起來獲得知識結論,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順利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分層策略強化學困生的自信心
比起其他學生,學困生往往更需要鼓勵和肯定,也更珍惜每一次的成功體驗,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時,可以利用分層教學策略來引導學困生學習,促使他們在能力范圍內突破自我、感受成功,進而更加自信和積極地開展學習活動。為此,數學老師需要提前設計好分層教學的方案,結合學困生的實際能力適當降低預期的要求,同時要在課堂提問環節用比較簡單和基礎的問題來提問他們,使之能夠在參與中感受到認可,進而不斷觸發他們的內在動機,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適時引導,培養學困生良好的習慣
大多數學困生的學習習慣都不是很好,且在學習中常常不得其法,因而初中數學老師需要扮演好自己的引導者角色,在常規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逐步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取得更多進步。
1.培養學困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數學教師可以使用導學案來培養學困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比如,每次講解新課之前,初中數學老師可以為學困生單獨設計一份內容相對簡單的導學案,讓他們在課下找時間預習,并將自己的預習成果上交,便于教師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再在課上進行針對性指導,進一步完善其自主學習成果。
2.培養學困生積累錯題的習慣
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積累錯題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鑒于此,數學老師可以要求學困生準備積累本將平常容易做錯的題摘抄下來,且要定期抽查,檢驗學困生對于錯題的掌握程度,然后針對他們仍然不懂的數學題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其通過掌握一個題能夠學會一類題。與此同時,初中數學老師還可以補充一些經典的題目讓學困生積累,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順利實現轉化目標。
四、結論
總之,合理解決班級中的學困生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而,初中數學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關注班級中的學困生,利用更加具有實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學習,同時注重培養其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并能夠通過自主努力獲得成功體驗,進而從根本上觸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在探究、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有利于推動其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曉輝.提升初中學困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有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03.
[2]曾愛華.如何有效做好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工作[J].科普童話,2018,43.
[3]王福生.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及對策[J].知識文庫,2019,17.
(作者單位:和政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