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齊
根據就業需求現狀,中職信息類專業教學應采用多樣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教學機制。結合1+X證書,圍繞基本技能培養和專業技能培養對專業方向、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進行大動作改造,實現課證融通。培養目標要強調基本技能扎實,操作熟練,更要專業技能過硬,畢業后應能立即勝任本專業的專業工作崗位,以解決目前信息類畢業生的技能不熟練,就業競爭能力極差的現狀。
一、專業方向
按教育部提供的適合職業教育層次培養的15個IT崗位:軟件程序編碼員、網絡安裝調試員、軟件測試&質量保障工程師、產品發布工程師、系統管理員、網絡管理員、數據庫管理員、辦公自動化應用人員、圖形圖像制作人員、多媒體制作人員、軟件開發工程師-Web服務和組件開發方向、軟件開發工程師-電子商務應用方向、軟件開發工程師-移動應用程序開發方向、軟件開發工程師-辦公自動化應用程序開發方向、軟件開發工程師-游戲程序開發方向。
結合學校實際,可把信息類專業分得細些,具體些,比如設置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物聯網技術應用、計算機軟件專業(辦公自動化應用程序開發方向)、計算機軟件專業(游戲程序開發方向)、計算機軟件專業(電子商務應用方向)、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專業。按照國家教育部組織的緊缺人才調查,這些專業屬緊缺人才類型,就業潛力很大。
當然對于軟件類專業是否適合于在中專開設,目前還頗有爭議,是否會有較大就業市場看法也很不一致。2020年高校擴招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全國共有各個層次的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從去年的情況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竟然達到90%,高職達到70%以上。
我認為,一些大學生不屑訓練的技術正是日前社會大量需要的技術,與之相對應的數十萬計的崗位需要人去填補。信息化領域中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應用人才的比例,應基本維持在1:4:7的比例。根據中端人才比較充裕,“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嚴重不足的現狀,只要中專教育能切實找準自己的切入點,找準自己的優勢并加以充分強化,出現大學畢業生難找工作而中專畢業生緊俏的現象是不足為奇的。我校信息類專業生源多,應該能篩選出一些邏輯思維能力不太差的學生學軟件專業。軟件籃領是國家重點推薦的職位,需求潛力很大,力求占有一席之地對我校的發展必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當然,考慮到目前學生情況和我省就業實際,軟件類專業不宜太大規模,也不能由學生自由選擇,應該進行適當的篩選。
二、課程設置
按照“以一種崗位需求為主,輻射與之技能需求相近崗位,以拓寬學生的就業面”為原則來設置課程,大膽取舍,保證重點。
目前文化課逃課現象嚴重,上課睡覺普遍。對于不準備升學的學生,與其逼迫混課,浪費教學資源而又毫無效果,還不如允其不修,代之于選擇它課,這更有利于培養有鮮明個性特征的特色學生。
三、基本技能強化培養
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一直沒有突出出來,嚴重影響了畢業生質量,妨礙了就業,學生抱怨聲四起。為了造就操作技能過硬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強化實操訓練:
1.訓練課時充分保證。1、2、3、4各學期每個學生每天都安排一課時的自主訓練時間;
2.訓練時間靈活安排。機房和實訓室課外活動、晚自習、雙休日都要開放,使設備得以充分發揮作用,以解決機房排不開的問題,并使學生有靈活的選擇性,使設備得以充分使用,得以充分發揮作用。
3.訓練過程嚴密組織。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精心挑選各階段的訓練軟件和測試軟件,制定階段具體明確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并通過開展競賽活動,盡量多地參加校外各種比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1+X證書考核要求明確。階段考核應貫穿于整個訓練過程中,起到督促檢查作用,也有利于及時調整訓練進度。1+X證書種類的選擇應切實適合專業要求,各專業所有相關課程的教材選擇、課時安排、教學考核時間等,都與1+X證書考試內容緊密結合,以定級通過率作為教師和學生的考核目標,徹底解決目前教學與1+X證書考試完全脫節的現象。
四、專業技能重點培養
應充分突出專業特色,每個專業方向都要第一保證核心課程的重點地位,第二要保證相關課程含蓋全面,以服務于中心課程及夠用為原則。
1.保證1+X證書核心課程的重點地位
第一,在課程的課時安排上量要加大,要保證基本內容學會練熟,還要保證實例訓練和綜合設計每個環節都能全面系統、保質保量地進行,克服目前的每門專業課程基本內容學習都不能全面學完的不正常現象。第二,設備應逐步完善,根據不同專業,進行相應的設備配置,尤其是外設,不同的專業要配置相當數量的相應外設。
2.保證相關課程含蓋全面
核心課程需要用到的軟硬件知識必須在相應課程中完全覆蓋,這對保證核心課程的的重點地位是很重要的。應根據不同專業方向區別對待,靈活取舍相關課程及其講授內容。
五、教學方法改革
1+X證書核心課程應盡量采用實例教學、項目教學與課題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創造性教育的開展,符合自主學習(即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應提倡使用。
(一)實例教學
實例教學是盡量設計成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例如在多媒體技術的菜單交互教學中,以一個簡單的“動物樂園”菜單為實例,首先分析該菜單的功能、結構、布局,再進行該菜單的具體制作過程,結合制作過程,介紹菜單程序的結構、流程圖、通過灰色命令的制作引入變量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在制作過程中介紹相應的知識點,再通過回顧制作的過程及相關知識點把該部分知識系統化,最后通過讓學生自己搜集素材,制作一個簡單的“名星風采”菜單來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創新。
(二)項目教學
使用項目教學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組織學生直接進行教學軟件的編制和應用系統的開發。
1.為學校開發各種教學軟件和應用程序。第一,可使學生從事有實用價值的開發工作,經歷真正的軟件開發實戰;第二,可以提高學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第三,可保證學校的計算機應用更安全,更具有針對性,使用的軟件更便于維護和改進;第四,可節約軟件資金的投入。
2.引進企業開發應用真實項目。第一、給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第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第三,產生經濟效益;第四,有利于學生就業。
(三)措施
1.應用部門應密切配合,積極參與開發全過程,及時提供該項工作手工操作的工作流程、工作經驗、有關資料、目標要求等。
2.教師學科分工要明確具體,以便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打造各學科專家,這有利于實例教學和項目教學的進行,也有利于更好地應對我校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3.強制加壓,制定各部室各應用層面的整體應用開發計劃,對每個教師不斷布置具體的開發任務,限時完成。
4.為了鼓勵采用課題教學,可制定相應的獎罰措施。
獎賞措施:①教師考核分的獎勵;②課題教學課時系數加大;③優秀軟件可作為成果,比照論文和課題成果進行獎勵。
處罰措施:對于應該采用而又不能有效進行課題教學的,應進行相應處罰:①教師考核分的扣減;②減小課時津貼系數。
六、教師的培養
(一)校本教師的短板
目前校本教師的知識和技能與中職培養目標的要求相差甚遠,嚴重制約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1.教師在大學所受的教育是重理論輕實踐,輕視技能教學,有一個觀念上的轉變問題。
2.知識更新不夠快,尤其是當前信息類專業生源火爆,計算機教師教學任務十分繁重的實際情況客觀上影響了教師的知識更新,與熱門技術有很大距離。
3.社會實踐經驗基本為零。
(二)應對措施
為了使校本教師盡快適應新形勢下1+X證書制度對技能教學的要求,建議盡快采取如下措施:
1.鼓勵教師加強學習和開發,注重新技術新技能學習,加快知識更新,積累實踐知識。
2.把教師送出去,包括脫產學習、參加培訓、到企事業單位參加專業實踐活動等。
3.把富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請進來,參與教學、教研和信息化建設活動等。
4.強化校企教師深度融合,鼓勵校本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承擔企業特色課程,以促使校本教師的技能貼近生產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