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知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對現有的教育模式進行不斷的變革,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肩負著思想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雙重任務,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來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有關近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本文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主要從運用信息化手段展開教學的可行性入手,分析了運用信息化手段展開教學的必要性,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中國近代史綱要? 教學? 應用研究? 策略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通過開展高效率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同時讓學生了解我國真實的歷史發展的情況,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教師在開展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過程中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就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提高,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抵觸情緒,這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一、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化教學自身存在優勢
之所以可以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應用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過程中,是因為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具有極高的可行性。首先信息化教學自身就存在一定的優勢。當前人們處于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下,多媒體和互聯網的出現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21世紀,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展開教育服務。信息化技術能夠有效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隨時隨地搜索海量的歷史資料,這樣既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有效的開闊,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師進行互動。
(二)學生的認知以及成長特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全面的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并且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對于大學生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接受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育的學生都是與互聯網一起成長的學生,他們能夠感知到信息化技術對于生活的影響。對于思維活躍的大學生,只有有效將多種實踐教學模式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堂不再只是為了應付點名。真正做到“辦教育要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目標,吸收外國先進的科學文化,以促進中國教育的發展。”1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很難從根本上擺脫網絡對他們的影響,互聯網能夠從各個渠道帶來大量的數據信息,而這些信息會對學生的頭腦以及思想進行不斷的沖擊,這就導致學生很難從心里去接受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這也是傳統的課堂教育無法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的重要原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這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非常不利,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則能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模擬和操作,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信息化教學能夠將教材語言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媒體語言,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對一些理論知識進行認知,同時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的策略
(一)建立專門的網絡教學平臺
在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建立一個專門的網絡教學平臺,由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程內容較多,但是課時卻比較少,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歷史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同時還要滲透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則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一個專門的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可以第一時間提供一些優質的教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應該具備課程管理系統,課程學習系統,課程交流系統以及測試評價系統。只有具備這4個系統才是一個完整的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管理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的一個學習情況進行記錄,這樣能夠讓教師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從而針對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及時有效的彌補。課程學習系統是最為主要的一個系統,該系統可以提供圖片、文字、音頻等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有目的性的選擇,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對一些歷史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幫助學生還原歷史現場,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
課程交流系統的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和教師進行更加高效的溝通,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能夠有效打破傳統學習過程中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上進行留言,表達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有效的解答。測試評價系統的功能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查缺補漏。
(二)采取具體措施,強化師生網絡教育的觀念與技能
思想意識對于人的行為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當相關院校完成教學平臺的建立以后,教師只有積極的進行利用,才能將其價值進行充分的體現,但是目前部分院校在完成教學平臺建立以后,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積極的應用教學平臺,這就導致教學平臺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學校有關部門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舉辦一些培訓和講座活動,不斷增強師生的網絡教育觀念以及技能,當學生和教師的思想意識發生轉變以后,就能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進而更好的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展開教學。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相關院校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管理機制不僅要對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管理和維護,同時還要對教師的日常教學情況進行管理。完善的管理機制能夠對網站中的內容進行定期的更新和篩選,這樣能夠使得學生所學習的資料都是最新的資料。相關院校應該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對于能夠比較好的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除了要對教師進行管理以外,院校還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管理,要求學生必須按時完成課后作業,定時在網絡上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逐漸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相關院校還應該采取一些渠道來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意見和建議,對意見進行整合能夠對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更好的優化,使得平臺能夠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過程中,相關院校應該積極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網絡教學平臺,并且制定與之配套的管理機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的積極作用,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能夠有效提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齊悅.《南開教育機制下的新劇活動》.《大眾文藝》2020年第10期.第227頁.
[2]劉宗靈,鄭祥文.“互聯網+”視域下情景式教學法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0(01):141-146.
[3]徐占春,代祥.網絡手段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運用[J].農業教育研究,2010(03):34-36.
[4]楊宇辰,王偉.意義接受學習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網絡教學中的優化應用[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8(02):47-50+54.
作者簡介
姓名:王行知,民族:漢族,性別:男,出生年月:1986年8月,籍貫(省市):安徽省馬鞍山市,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工作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