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摘要:鄉村基層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我國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政治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我們作為鄉村文化建設成員的一份子,應當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加強和完善新時代下的鄉村文化建設,實現群眾精神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鄉村社會文明進一步發展以及鄉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鄉村;文化建設;發展策略;
一、層文化建設
當下,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小成就。首先,隨著當代經濟增加,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電子科技產品大量涌入鄉村,鄉村內使用電子產品的群眾人數逐年增加,曾經只會出現在富裕人家的電視機和年輕人手里的移動手機,現在幾乎隨處可見,這說明群眾已經廣泛接受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好處,并且這些電子產品不僅豐富和改善了當地基層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而且讓原本對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太了解的群眾開始逐漸參與其中,這是鄉村文明的進步,也是鄉村群眾基本素養的提高。科技改變了鄉村面貌,加速了鄉村文化建設,提高了群眾的素養,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其次,當代的鄉村文化已經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下逐步改變。鄉村傳統文化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融入了時代的氣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文明。這些傳統的文化以及融入時代特色的文化還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風格經鄉村群眾獨自編纂整理后在當地和異鄉進行廣泛的傳播。不僅是在當地被人接受和贊揚,還在異鄉快速被人傳頌,這就是新時代下的鄉村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融入了新時代的精氣神,它將變得更加具備特色,被人民群眾接受和銘記心中。
二、民間文化保護與傳承
民間文化是指由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創造的,古往今來存在于民間傳統中的自發的民眾通俗文化,它具有農業社會的生產、生活背景,保留了較多傳統色彩。它主要包括在民眾中長期流傳的神話、傳說、故事、詩歌、謠諺等民間文學;傳統的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等民間表演藝術;民眾世代沿襲的生產生活習俗、人生禮儀、歲時節令等民間風俗,以及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傳統民居、服飾、器具、建筑物等。目前,面對民間傳統文化生存環境逐漸惡化,保護不力,人才流失嚴重和傳承出現斷層等這些問題,我們作為鄉村文化站的一份子,我們認為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來處理這些問題,比如政府加大對鄉村文化站的費用投資,制定相關的針對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的條例,增加對民間傳統文化傳承的人才培養等措施,從而更好的實現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為了民間文化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下去,我們應當采取一些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針對當下文化站建設費用的不足問題,我們應該做到政府自身先對鄉村文化站增加投資費用,再引領社會各界人士對其所屬地區或者所感興趣的民間文化進行投資,這樣將會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的力量解決當下資金不足的問題。在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鄉村文化站可以獲得進一步建設與發展,充足的資金儲備將會滿足一些對當地民間文化傳承者和繼承者的物質需求以及提供先進的設備儀器對民間文化的錄制保存,進而實現鄉村文化得以受到保護和傳承下去。其次,民間文化的保護是民間文化發揚和傳承下去的基礎,我國已經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對民間文化進行一定的保護,但是這不足以百分百保護我們想要繼續流傳下去的文化,我們還需要對每一種值得流傳百世的民間文化進行十分詳細的文字解釋和視頻保存。
三、鄉村文化建設與發展策略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新時代的“三農”問題更要重視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賦予鄉村振興以靈魂,實現新農村的復習和再造。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農民,鄉村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當地政府和文化站通過加強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文化建設對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地位,積極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上來,從而實現鄉村文化建設不斷前進發展。
鄉村文化如果想更好更可持續性建設與發展,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保護和傳承每一個鄉村傳承下來的多樣文化。在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上,我們需要不斷運用當代所能提供的一切優勢以及積極培訓相關人才。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此為基石逐漸將當地的文化站發展壯大,才能讓當地的居民百姓更好的接受和了解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化,才能讓更多的人民群眾愿意傳遞和學習當地文化,才能讓當地鄉村村民集思廣益并融入時代特色實現民間文化的創新,才能讓鄉村文化站進一步建設與發展。
四、結論
鄉村文化想實現更好的建設與發展,我們作為鄉村文化站的一員應該積極處理當下所面臨的每一個問題,積極對待每一種民間文化。我們所處在新時代下,政府和其他社會人士的資金幫助,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以及當地文化站的廣泛宣傳都讓保護和傳承當地民間文化變得更加輕松。正因為民間文化在不斷地受到保護和傳承以及在不斷地融入新時代特色進而創新,我們的文化站建設才不會喪失民間文化站原有的活力,我們的文化站發展才會更加可持續。鄉村文化始于鄉村人民群眾,鄉村文化站服務于人民群眾,作為文化站的一員我想在未來鄉村文化站的發展將會變得更好,更加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