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娜
摘? 要: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蘊藏在音樂活動中的教育契機,以一種游戲化、趣味性的創新活動為主要形式,挖掘音樂活動中的教育元素,將其生動有趣的展現出來,使得幼兒能夠在音樂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審美能力,不斷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活動;創新形式;實施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幼兒園音樂活動的形式也應該不斷創新。在現有的幼兒教育中,音樂活動存在著形式單一、內容乏味的現狀,所以幼兒的參與度并不高,更談不上充分發揮音樂活動的教育價值。針對這種現狀,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尋找教學策略,創新音樂活動的形式,讓幼兒的教育更加科學化。
一、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學前階段的幼兒對任何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還能夠對這些事物進行豐富的想象,甚至還敢于挑戰,樂于挑戰,可以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了。正是這種天性,才能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在對音樂活動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可以結合國內外的音樂教學方式,比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柯達伊歌唱教學法或者游戲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課本教材,將這些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地整合、形成創新性的音樂活動形式,以此豐富幼兒的學習環節。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幼兒對音樂的“創作”,讓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審美體驗或者對聲音的感知度,自行制作音樂樂器。并不是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都必須要買昂貴的樂器,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行制作豎笛、小鼓、喇叭等等樂器,這樣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夠讓他們深諳音樂的多樣性。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小小音樂會”的活動,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協助下,不斷地開創新的思路和新的玩法。比如,父母可以給孩子積極準備一些活動材料,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制作各種打擊樂器。幼兒之間可以互相合作,組建一個“小樂隊”,利用這些“樂器”完成一場演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幼兒通過廢舊材料對音樂、節奏進行探索,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對音樂的感知,大膽地表現音樂,創造出更多的表現形式。也可以讓幼兒形成“廢物利用”的意識,讓他們能夠學會保護環境,進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激發幼兒興趣,挖掘教育新契機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永遠是孩子求知欲和創造欲的原動力,所以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善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挖掘教育的新契機,生成一些幼兒十分感興趣的活動內容。這樣一來,音樂活動的內容也跟隨幼兒的興趣不斷在變化,使得音樂活動的形式不斷在創新,這樣幼兒的音樂教育便永遠在與時俱進。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季節的特點,設計一些生活化的音樂活動形式,比如在春天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春天里”的音樂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校園里尋找春天,觀察春天景色的特點,比如柳樹發芽、小草變綠了,小花笑了等等,這些美麗的景色能夠瞬間激起幼兒盎然的興致。之后回到教室里,教師可以讓幼兒將這些美景繪畫出來。接著,教師可以準備兒歌《春天在哪里》,以及與春天相關的律動音樂,準備一些小草、柳樹、燕子等道具,活動所需的頭飾、紗巾以及小樂器,讓幼兒跟著背景音樂,和教師一同做游戲。在他們熟悉了基本的音樂節奏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幼兒選取身邊的道具跟著音樂打節拍或者為樂曲伴奏。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能夠在這種拓展活動中,將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不斷迸射。所以,教師要善于以幼兒的興趣做引導,挖掘教育新契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拓展延伸出他們更感興趣的,樂于參與的音樂活動,讓他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
三、教師要成為音樂活動創新形式的主導者
幼兒教師一定要認清自己在教學活動的位置,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組織幼兒學習和生活中起到了引導和指示作用。所以教師應該致力于對音樂活動形式進行創新。首先要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各種教學理念,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其次,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具備創新意識和創造性的思維。最后,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審視音樂教育的實踐,以此有效地解決現實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這條道路漫長又艱辛,教師一定要沉下心倆,做音樂活動創新形式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從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在幼兒的活動中挖掘出所蘊藏著的教育價值,積極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和實踐,開展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此外,教師還應該在音樂活動中,通過一些語言、肢體、行為和表情等方式,和幼兒建立一種和諧、友愛的關系,真正成為音樂活動創新形式的主導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音樂活動形式的創新和實踐教學策略的探索不僅體現了音樂的藝術性和審美性,還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以及發展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幼兒能夠獲得更多積極情感的表達和享受,使得幼兒對音樂能有一種美的享受和表達。
參考文獻
[1]? 孫源悅.幼兒園音樂活動充滿趣味性的實施方法分析[J].戲劇之家,2020(20):105.
[2]? 魯凌云,韓嘯.兒童音樂劇與幼兒園音樂活動[J].文教資料,2020(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