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課程是中職教育的重點科目,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從當前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本文對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改革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廣泛普及與應用,各個行業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改進與創新發展,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信息的傳遞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中職教育中計算課程的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將所學的知識能夠真正的發揮和使用,而不是只會考試或者做題,中職教育本身也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性的、高質量的人才,計算機也是當今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做出改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要進行深入的探究,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手段單一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主宰著教學的方向,大多數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在黑白上寫板書,將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課堂上也容易溜號,注意力不集中,這就導致教學效率無法提升,尤其是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是十分密切的,但是很多教師只是將理論知識講出來,并沒有聯系實際案例,這就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無法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導致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也無法實現。
(二)教學過程缺乏個性
中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屬于大眾化的教學,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學習狀況不同,對知識的理解、吸收程度不同,甚至性格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教學,采取適合的阿教學方式,實現分層教學,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尤其是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很對教師教學也太過于系統化,忽視了知識的模塊性教學,導致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深入,同時頭腦中也沒有形成知識網絡結構,這樣現實生活中的實踐應用也就會出現問題,教學效率無法提升。
(三)計算機課程教學沒有與本專業結合
中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計算機課程與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在一起,中職教育本身就是培養專業型人才,學生需要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夠在進入社會后更好的發展,由于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已經是必不可少的用具,任何職業的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然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講述計算機如何使用,并沒有將其與專業聯合起來,這就導致學生在工作中運用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困難,不能夠發揮計算機課程真正的作用與價值,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目標也無法有效完成。
二、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師也認識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改進與創新教學方式并應用于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比如情境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合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計算機課程的樂趣,并真正的投入到課堂當中,加強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積極的對計算機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以計算機技能的應用為教學重點
新課改背景下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備應用知識的能力,尤其是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更要注重計算機技能的教學,因為計算機本身就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會使用計算機的各項功能,至少在本專業的使用上沒有太多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日后進入社會能更好的發展。
(三)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學理念也有所轉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深入的了解與掌握,最好能夠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多多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如果發現問題,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敢于和教師吐露心聲,遇到問題也可以找教師商議如何解決,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是在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計算機理論知識多與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加強網絡協作學習
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隨時隨地教學,而且可以創建交流平臺,比如QQ、微信等等,讓學生在交流群中討論問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布置任務讓學生一起完成,學生之間可以通過交流互換自己的思維或者想法,拓寬知識層面,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或者完成任務的辦法。通過寫作學習,加強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為學生日后進入社會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五)編寫校本教材
為了提高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效率,教師可以編寫校本教材,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實際聯系在一起,同時結合學生的所學的專業來編寫計算機教材,這樣學生在日后工作中對計算機的使用也會更加的順利,準確把握教材的深度、廣度,讓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都能夠實踐運用,并且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并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結論
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也是一直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進的,由于時代的轉變,教學要求的改變,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與完善,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羅偉俊.大數據下的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8):261+288.
[2]李丹丹.中職學校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電腦迷,2018(05):123.
[3]許曉鵬.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時代農機,2017,44(12):195+197.
[4]謝小莉.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7(25):260-261.
作者簡介:樊玲玲(1981.7-),女 漢族 ,大學本科,講師,從事計算機,中職教學,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