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雨
摘要: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作為具有突出意識形態性和階級性的學科特殊性出發,在分析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原因的基礎上,對相應的培養的現存問題進行研究,最后致力于從外在指導和內在養成兩個角度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培養路徑
1.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科學中的一門科學,是面向社會面向人的研究,不像自然科學研究那樣更具必然性和規律性,所以需要研究者們具備更加敏銳的“問題意識”,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學相對于其他社會科學來講又具有其特殊性,即較強的意識形態性和階級性也可能導致“問題意識”過于濃厚而不利于其完整性的理論建構和長遠性的學科發展。因此,在強調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與“問題意識”培養的要求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如何培養和增強“問題意識”并且在此過程中正確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工具性價值與本體性價值的關系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特別是研究生培養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2.研究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原因分析
2.1“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偉大實踐的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培養是實踐需要。“不回避問題,不掩蓋問題”,這是習總書記對社會科學研究提出的要求。黨的十八大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培養既具有世界眼光又擁有中國情懷,而且能夠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作為社會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價值在新的時代形勢下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提出了實現從“社會本位”到“以人為本”的研究范式的轉變,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對社會問題、對時代問題的回應和解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成為對現實的問題進行理論回答的需要。
2.2“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的必然要求
“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性質的要求。關注社會現實,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探尋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品質,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作為意識形態性和階級性比較突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它進行研究不是為了純粹的理論建構,而是要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是要對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回答的,所以只有加強“問題意識”的培養,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研究,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工具性價值和人本性價值。
2.3“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者必須具備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
“問題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目的和方向,使研究生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能有一個主干脈絡,能夠圍繞主要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思考,有利于提高搜集、處理資料的效率和質量,能夠聚集爆發式的力量幫助學生提高知識建構能力。此外,學術研究一個巨大的生命力源泉就是“創新”,而研究生教育正處于知識的學習和輸出階段,在這個階段正確引導研究生樹立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性思維具有其他時期不具有的獨特價值。而且只有正確樹立“問題意識”,學生才能夠在既有的研究基礎上排除“假問題”,找到“真問題”,才能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學術成果,才能成為真正的“研究者”。
3.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3.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一些錯誤傾向
第一,部分研究“問題意識”混沌,問題界定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點是跨領域研究,從學習研究的規律來看,只有建構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在掌握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提出有價值的具有批判性和前瞻性的問題。而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甚至一些專業研究者的一個最突出的不足就是“泛而不清、泛而不精`”。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匯集了各個專業的研究者,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跨學科的知識結構不 合理、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認識不全面等問題,使得他們擾亂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整個“研究生態”,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不注意學科界限,不具備專業性。這對于處于知識儲備階段的研究生樹立科學的“問題意識”、提出“真問題”、準確界定問題、有效解決問題來說是一種誤導。
第二,部分研究對“問題意識”的把握出現異化,理論根基不夠扎實。首先,從研究的內容看,學術研究應該保持自身研究的理論基礎以及規范性和專業性,“與時俱進”不等于與現實社會熱點的“亦步亦趨”,不能為迎合時政熱點而忽視了整個學科的“全局觀”,忽視了“元理論”的研究和建構,“問題意識”與“學理意識”并不是分裂開來的,兩者是相互啟發,相互支撐的。其次,從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研究隊伍來看,近年來活躍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的主體研究人員,黨政工作人員等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研討會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工作經驗交流型的,而非理論研討型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當前的研究缺乏理論創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發展后勁、發展前景受到限制。
3.2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不足
第一,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中對“問題意識”的引導不夠重視。當前各高校建設響應黨和教育部的要求,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但是由于師資力量和學習資源等條件的限制,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并不完善、科學。由于師資力量與招生人數的失衡,導致相關專業課程開設只重理論基礎學習,學習形式也與本科階段“灌輸式”的理論基礎學習沒有拉開層次,不能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形成科學的指導。
第二,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自身“問題意識”淡薄、混沌。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自身來講,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并沒有形成高層次研究人才的自覺,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只是重視細枝末節,重視專業術語、范疇等“是什么”問題的理解,而不注重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啟發”,理論學習中“問題意識”意識比較單薄,論文寫作中又與“社會熱點”亦步亦趨。再加上很多研究生出于“投機心理”,出于對學位的社會附加效應的追求,所以使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不能以“研究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能自覺培養科學的“問題意識”
所以從研究生培養策略和研究生自身學習來看,“問題意識”的培養還存在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4.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培養的路徑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于使學生能夠在專業學術研究的過程中立足本專業的根基,能夠找到本專業領域的“真問題”。
4.1要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邊界要求的基礎上,在深厚的理論根基上培養“問題意識”
第一,把握好跨學科研究的“度”,在學術研究中分清“主次”,嚴守一定的學科邊界。任何一個學科的專業人才的問題意識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也必然有一定規范要求和邊界,除了專業要求外,國家也在《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等相應文件中明確規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研究對象和基本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問題意識應該建立在相應學科規范要求的基礎上。
第二,扎根專業理論,在對充分夯實理論根基的基礎上把握社會現實中的前瞻性問題。任何學科都需要推進理論的升華,需要著眼于本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和完善,專業人才的“問題意識”是其進行學術研究和學術創新的的邏輯起點。專業的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人才的培養需要強調其“問題意識”的形成。
4.2加強方法指導,促進學院、導師的外在引導和學生的內在自覺的結合
第一,加強“問題意識”培養的指導和訓練,有意識地促進“問題意識”的培養。相關學院、專業負責人在制定學生培養計劃時應當完善課程設置,開設相關問題與方法的專業課程,并且注重對此類課程實效的考察和評估,避免“形式化”和“泛泛而談”。特別導師在對學生更深入的交流中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發問”、獲取和組織材料、展開問題、研究并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研究范式。
第二,研究生加強“問題意識”的自我訓練。
首先要拓展知識廣度,打好專業基礎。一個人觸及的領域越廣泛,那他關注的未知領域也就越廣,也就越容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綜合應用科學,研究生在學習積累時更應當充分認識到本學科的性質特點,拓寬自身知識廣度;一個人對某個領域的知識儲備越豐富,那他關于某個領域的知識結構結構就會越合理,他的知識整合度和質量就會越高,就越能發現該領域中更深層次的問題,而越是解決深層次的核心的問題,他對該領域專業知識的結構就會越完善,如此就能形成良性的循環。
其次,要注重學習方式。研究生作為該學科領域內較高層次的人才,應該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植“問題意識的生長點”,應該進行分析性的、研究性的、建構性的學習而不是像本科階段一樣止步于“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不能局限于課堂,受制于筆記。
最后,要關注社會現實,與時俱進,激活“問題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研究繼承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必要立足于不斷發展進步的現實狀況,以現實的社會背景、文化環境、民族心理結構為“生長的土壤”。
參考文獻
[1]鄭秀芹,毛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問題意識的培養[J].西部學刊,2018(08).
[2]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45.
[3]湯志華,呂劍楓. 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