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舉
摘要:在十九大報告中,黨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當代青年大學生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努力提升自身的素養。堅持以“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作為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爭做有責任、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大學生。因此,這也就要求高校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本文將立足于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初心;使命;高校;思政課建設
一、不忘黨的初心
(一)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培養好人才和培養怎樣的人才問題需要我們盡快解決”。21世紀后,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心,思政課對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指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中心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所在。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對于當代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政課作為一種先進的意識形態,始終承擔著主流意識的傳播重任,并立足于為人民服務的底線,堅持服務社會的思想,結合社會的需求,將培養適合社會主義發展的人才作為目標和宗旨,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黨的初心。
(三)然而現階段,部分高校中還沒有重視思政課的本質作用,部分教師將其作為單純的學術課程進行教授,忽視了其真正的作用;還有部分教師為了追求趣味性和特色性,通過更改思政教學內容的形式來迎合學生的興趣,使得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還不夠嚴謹;另外,甚至有些教師過分注重形式教育,忽視對于思政教學的深度解釋。顯然上述做法違背了教學改革原始的初心。因此,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論斷,堅持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接班人。一方面我們要結合社會實踐創新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不能脫離其本質;另一方面,我們在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初心,牢記使命,嚴格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行進。
(四)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教育大學生要成為怎樣的人,關乎著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根本目標的實現。因此,高校思政課要嚴格遵循習總書記的“三個堅持”原則的指導,堅持將培養大學生文明素養、專業能力、思想覺悟作為教育的任務和目標,使大學生更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肩負起社會發展的重任。與此同時,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走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將人民幸福、國家復興、民族團結相結合,作為引導大學生前進道路的指明燈。保持初心,不忘使命,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思政課的“初心”就是教師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是思政教育活動開展的行動指南。
二、牢記立德樹人使命
(一)為了更好應對未來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維護好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高校需要從黨的奮斗歷程中尋找初心,樹立信心,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敢于面對未來的挑戰,沖破困境,實現最初的初心和使命。
(二)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力量源泉在于文化自信。根據十九大報告指出的問題顯示,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是無法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也無法肩負起復興中國的使命,文化的繁榮也只是空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為高校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先進的文化滋養著現代高校思政課的文化思想,將傳統先進文化引入高校思政教學課堂中,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還能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建設思想道德的基礎上,融入文化自信的培養和教育這一舉措,有利于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掌握文化發展的歷程和使命,尊重文化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從道德智慧中探尋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從而找準立德樹人的力量源泉。
(三)高校思政課的立德樹人的信念源泉來自于黨的奮斗歷程。在對高校思政課進行改革時,我們要遵循立德樹人的理念,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為引導,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專業性人才。其中,“立”主要指的是要樹立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理念,要結合黨的發展奮斗歷程來推動思政教育,不能抽象、走形式化道路、空談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中將紅色榜樣任務的案例同理論相結合,選取先進的實例進行講解,以榜樣所具有的優秀品質來帶動和影響大學生的言談行為和思想品質,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教育,從而努力朝榜樣學習和靠近。例如,活雷鋒事跡、周恩來的學習歷程、鄧小平的成長歷程等上述先進人物的事跡融入到思政課堂的講解過程中,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的信念源泉。
(四)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源泉在于教師垂范顯耐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修養,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嚴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論是在教學過程,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體現社會主義的高尚道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加強同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開展實踐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思想,相信學生的能力,并提供相應的機會和平臺,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職業規劃和思想學習。這就需要教師付出極大的耐心和精力,學會傾聽學生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從而使思政教學更具有溫度和深度,真正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
三、結語
高校思政課要嚴格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堅持”原則的指導,堅持將培養大學生文明素養、專業能力、思想覺悟作為教育的任務和目標,使大學生更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肩負起社會發展的重任。堅持思政課的“初心”,培養大學生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完成時代肩負的使命和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曉會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J]. 天津電大學報, 2017.
[2]趙坤, 郭鳳志. “不忘初心”,勇于擔當高校思政課的育人使命[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7, No.228(1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