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佳朋
摘要:經濟管理思維在我國行政管理中體現出較高的參考價值,發揮經濟管理思維所具有的優勢,能夠促進行政管理的科學化發展,使行政管理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有效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質量。本文針對經濟管理思維下的行政管理發展歷程進行研究,提出提升經濟管理思維下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方式,為我國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管理思維;行政管理;發展
1引言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始終在經濟發展上,可以說經濟職能愈來愈成為行政管理的核心職能。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革和國民素質的提高,這都給政府行政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相較于與傳統計劃經濟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我國迫切的需要改革行政管理模式和方式,建立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從而適應不斷發展的經濟與社會。而在行政管理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管理思維至關重要,其對于促進行政管理高效、合理、科學都具有重要意義,在行政管理發展過程中融入經濟管理思維,不僅僅能夠讓行政管理更加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2基于經濟管理思維下的行政管理發展歷程
2.1從計劃導向到市場導向
在我國建國初期,處于歷史因素及各種客觀因素,我國采取了計劃經濟以恢復國民經濟,穩定國民生活,因此,我國的行政管理模式也一直是一種政府幾圈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政府過度干預市場,市場秩序基本依靠政府維持,市場缺乏活性,政企沒有分離,“看得見的手”沒有發揮“守門人”的作用,而是進入市場過度干預,這就模糊了政府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價值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生產力的推動,如今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的核心也已經轉向了經濟職能,政府履行的經濟職能包括了市場監管、宏觀經濟調解以及公共服務等,逐漸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管理思維。
2.2從權力導向到服務導向
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得我國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的有效性往往取決于在這種行為上附著的權力的大小,也正因為此,在過去的市場經濟中,權力使我國行政體系運作的關鍵所在,這也就導致了政府所采取的行政管理行為往往效率低下。如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政府機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加上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所催生的眾多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社會團體,這不僅促進了過敏的民主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覺醒,也促使了公共權力的社會化,政府的經濟職能逐漸成為行政管理的核心,服務型政府逐漸建立起來,企業和民眾對于政府的滿意度和認可度也逐漸變高。
2.3從效率導向到績效導向
所謂的行政效率,通常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在從事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效果與所消耗的人力、財力、物力之間比例關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行政效率都是衡量我國政府行政體制是否完善、某地區行政系統運作是否有效的一個標尺,但也正是由于對這種行政效率的追求使得政府在從事行政管理行為的過程中忽視了公平、責任以及社會效益。比如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就是在這種追求行政效率的背景下產生的。而如今所采取的績效導向則不同于行政效率導向,其雖然一行政效率為基礎,但是卻以實現公共責任的程度、效果以及滿足社會公眾需求的程度作為評價的第一標準。績效導向很好地提升了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也滿足了社會公眾對于服務型政府的要求。
3基于經濟管理思維下的行政管理發展提升措施
3.1提高對經濟行為的關注度
由于行政管理與經濟管理思維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影響作用,在進行行政管理的時候,需要提高對經濟行為及影響程度的關注度。一般經濟行為都具有較強的持續性特點,所以經濟管理思維的影響也是持續性的。無論是哪一種行政管理行為,都要充分考慮經濟行為所造成的影響,這是因為經濟基礎也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行政行為。在行政管理發展中,需要提高對經濟行為發生變化的重視性,并在落實行政管理的時候充分體現出經濟性。作為行政管理的主體,行政管理人員要采用經濟性的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對于相關的運營問題更要采取經濟行為進行調整,以此防止出現行為管理上的片面性、遲滯性等問題。在行政管理發展中,需要結合定性、定量的方式開展管理活動,不能出現過于側重定性的管理問題,以量進行觀察,能夠提高問題分析的全面性及科學性,使管理對象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問題,進而完成自我調節,充分滿足行政管理的需求。
3.2提高行政管理行為的效率
在進行行政管理的時候,要將提高效率作為當前重要任務,將效率作為行政管理發展的動力。就目前來看,行政管理的效率體現在以下兩個層面,首先是實施行政管理行為所體現出的效率,其次是實施行政管理行為之后,對管理對象的效率影響。因此,行政管理人員在實施行政管理行為時,需要充分考慮到該行為的產出及成本投入,防止出現行政管理資源的過度浪費情況,整個過程要關注人力投入,以此提高行政管理的整體效益。為實現目標,行政管理人員需要對投入和產出進行合理控制,使其能夠達到一定的平衡,實現經濟型的行政管理效果。
3.3提高行政管理的市場意識
在進行行政管理的時候,要保持較強的對象意識及市場意識,即實施行政管理行為的時候,要重視對管理對象的影響,關注管理對象的發展情況。行政管理對象包括直接管理對象和行政管理實施者要面對的重要往來對象,前者是系統內的人員,后者是群眾、政府、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等等。因此,在實施行政管理行為的時候,既要包括管理對象,也要包括服務對象,以此保證行政管理的完整性。為提高行政管理的效果,行政管理人員要深入了解管理對象及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將服務對象作為主要依歸,不斷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其次,需要在了解服務對象實際需求的基礎上,研究出更加科學的管理模式,便于更好的提供服務。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思維下行政管理的未來發展中,只有保持較強的市場意識,不斷提高行政管理的系統性及科學性,才能使行政管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有效發揮行政管理的功能效用。
參考文獻
[1]吳攝天.淺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創新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22):164-165.
[2]郝帥.基于經濟管理思維下的行政管理發展探析[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0(03):38-40.
[3]周海琴.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研究[J].經貿實踐,2017(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