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戈,羅暄



摘 要:基于湖南省石門縣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調研數據,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結合Logistic回歸模型,考量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發現:農村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狀況以凈供養型為主,其次為凈撫養型與供撫平衡型;性別、年齡、自評健康狀況、月收入、子女經濟情況及居住狀況對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類型具有顯著影響。鑒此,可從家庭、村落與社會三級層面優化家庭代際互助模式,創新村落幫扶協助機制,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關鍵詞: 農村空巢老人; 代際經濟支持;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3.6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1003-7217(2020)04-0101-05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YJC790246)
一、引 言
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從農村流向城鎮,農村地區因為青壯勞力的外流導致空巢老人的比例日益升高。民政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城鄉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已經達到50%,農村空巢老人人口數量達到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比例的37%[1]。空巢老人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經濟收入保障不夠,因而對子女代際經濟支持的外部依賴日益強烈[2],關于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問題的研究也成為重要的熱點問題。
國外較早開啟了關于代際經濟支持的研究,Caldwell(1976)提出“財富流動”理論,是代際經濟支持問題研究的先驅,他認為隨著家庭結構與家庭財富積累模式的轉變,代際經濟流動的方向從子女向父輩的“向上流動”轉變為“向下流動”[3]。在社會背景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的代際經濟關系表現出不同于西方的特征。基于本土經驗,費孝通(1983)認為中國的代際經濟關系不同于西方的“接力模式”,而是表現為雙向的“反饋模式”,即父母對子女的撫養行為與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活動,形成家庭生命周期的互惠均衡[4]。更進一步地,學界對代際經濟支持模式進行了更精細的分類和深入的研究,表現出代際經濟關系復雜交融的研究態勢[5]。代際經濟支持是保障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鄧婷鶴等(2020)研究發現子女的經濟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所帶來的貧困,應鼓勵子女對老人給予更多的關愛[6]。關于空巢老人的代際支持狀況,韓楓(2017)從代際互助的雙向支持視角開展研究,發現城鎮空巢老人更多地對子女給予經濟扶持,而農村空巢老人更多依賴子女對自己的經濟供養[7]。面對農村空巢老人經濟保障上的養老困境問題,曲延春等(2019)提出需要振興鄉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弘揚傳統孝道文化[8]。在代際經濟支持的機制構建上,馬德功等(2012)從福利制度視角出發,提出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依托、公益機構為補充的社會保障和財政支持體系,保障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9]。在文獻梳理中發現,代際互助是空巢老人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分支,但目前關于空巢老人代際互助的主要類型、現狀水平和影響因素等方面的調查研究還有待加強。
湖南省自1998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發展速度相對較快,根據第五次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湖南省老齡化程度在全國的排名從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并且均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之上[10]。此外, 湖南省作為中部地區的勞動力輸出大省,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人員相對較多,湖南省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會更具有代表性。據此,本文以湖南省石門縣為目標區域,對農村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以期了解和發現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的主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優化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狀況的對策建議。
二、數據與方法
(一)問卷設計
通過設計農村空巢老人代際支持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獲取,為保證問卷理論科學性和實際操作性,問卷的設計遵循目的明確、邏輯性強和簡明方便的原則。在參考國內外學者的問卷設計方案基礎上,結合本次研究的目的,將問卷體系劃分為因變量的代際支持狀況與自變量的影響因素兩大部分。在因變量的代際支持狀況部分,其統計項目包括子女對老人的經濟供養與老人對子女的經濟扶持的資金流量,差額即為代際支持狀況的衡量標準[11]。自變量的內容包括空巢老人的人口特征和社會屬性等統計要素。
為保證調查問卷的設置能夠真實有效地體現所測量變量的含義,對初始問卷進行預調研測試,將預調研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信效度檢驗,并通過和空巢老人進行交流驗證,對問卷選項進行相應修改,確保問卷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完整性,最終完成調研問卷設計工作。
(二)調查方法
采取方便抽樣的方式,走訪石門縣農村地區,選擇能有效溝通的空巢老人作為調查對象。考慮到農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研究采取訪談問卷的方式,調查員與空巢老人進行一對一的問卷發放工作,針對問題選項進行講解說明,在確保問卷質量與精準的基礎上,完成問卷的發放與收集工作。
(三)分析方法
首先,對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基本狀況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析空巢老人的人口學特征、社會屬性特征以及代際經濟支持主要類型分布狀態。其次,將農村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類型(凈供養/凈撫養)作為被解釋變量,空巢老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健康狀況、子女情況、月收入等情況作為解釋變量,建立Logistic二元回歸模型。最后,對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狀況進行多因素分析,探討影響代際經濟支持狀況的影響要素。
三、結果分析
(一)農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
調研共計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67份,有效率為91.75%。對問卷結果進行數據整理,按照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自評健康狀況、月收入等項目對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得到表1。
從表1可知,空巢老人的性別比例相對持平,男女比例差距不大,分別為53.13%與46.87%。在年齡段上,空巢老人主要分布在60~70歲之間,其次是71~80歲以及80歲以上。從文化程度來看,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未接受過文化教育的比例偏大,在接受過文化教育的群體中多以小學學歷為主。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水平不是很理想,自評健康狀況以一般和較差居多。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相對較低,絕大部分月收入在300以下,收入總量偏小。此外,空巢老人更多地與配偶居住,僅少部分喪偶老人選擇獨自居住。
(二)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狀況
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代際經濟支持是相互的,老年人根據自身能力為子女創造物質支持條件,子女也基于傳統孝道對老年父母履行贍養義務[12]。已有相關研究將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經濟支持行為劃分為供養型、撫養型、游離型三類,供養型是指子女為老年父母提供經濟贍養義務,撫養型是指子女得到老年人的經濟幫扶,游離型是指子女與老年人之間經濟互相獨立[13]。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根據供養型行為與撫養型行為之間的資金流量差,將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類型劃分為凈供養型、凈撫養型與供撫平衡型(表2),凈供養型指的是供養行為的資金量大于撫養行為的資金量,反之則為凈撫養型,供養行為與撫養行為的資金量相等則為供撫平衡型。
從表2可知,農村空巢老人在代際經濟支持狀況上,大部分以凈供養型為主,依靠子女提供經濟贍養支持。不過農村空巢老人的價值創造意識仍保持較高水平,在代際經濟支持方面,有近1/3的空巢老人處于凈撫養的經濟輸出狀態,為子女承擔經濟負擔。此外,有近1/4的空巢老人能夠實現經濟生活的自給自足,在代際經濟支持中保持供撫平衡的狀態。
(三)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通過分析各要素對代際經濟支持類型的正、負向作用,參考李敏等(2018)對中老年人代際經濟支持類型的二元分類做法[14],剔除了代際經濟支持供撫持平的數據,將代際經濟支持凈供養與凈撫養類別作為被解釋變量,空巢老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自評健康狀況、自評子女經濟情況、月收入等要素作為解釋變量,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狀況的影響因素。為了滿足模型二分性的要求,將被解釋變量分為“0”“1”變量,代際經濟支持為凈供養賦值為“0”,代際經濟支持為凈撫養賦值為“1”,模型如下所示:
Logit(Pi)=Ln(Pi1-Pi)=β0+∑ni=1βiXi+ε(1)
其中,Pi表示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為凈供養的概率,1-Pi則表示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為凈撫養的概率,βo是常量,βi是第i個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Xi是影響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屬性的第i個解釋變量。整理具有顯性效用因素的回歸分析結果,得到表3。
從表3可知,解釋變量性別、年齡、自評健康狀況、月收入、自評子女經濟情況、居住狀況對應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可以認為農村空巢老人的性別、年齡、自評健康狀況、月收入、自評子女經濟情況與居住狀況對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狀況具有解釋作用。此外,根據標準化系數值大小可以對不同類別的因素影響力進行排序,標準化系數越大對處于凈供養狀態的概率越大。
在性別上,女性空巢老人相對于男性空巢老人處于代際經濟支持凈供養狀態的概率更高。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女性空巢老人的經濟獲取渠道相對較少,農村經濟收入活動多以體力勞動為主,而男性在這一方面具有身體素質優勢,女性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機會較少導致在代際經濟支持中更多依靠子女的經濟幫扶,更易處于凈供養狀態。
在年齡上,農村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處于代際經濟支持凈供養狀態的概率更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多以農耕生產為渠道,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空巢老人逐步從農耕生產中脫離出來[15],在缺乏經濟收入的情況下,空巢老人對子女的經濟依賴性更大,偏向凈供養程度更高。
關于自評健康狀況,農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態越好,處于凈供養的概率越低。在與空巢老人溝通交流之中發現,農村空巢老人中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患病狀況,一旦農村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出現問題,不僅會導致經濟收入來源減少,而且醫療費用也會成為空巢老人物質和精神上的重要負擔。
月收入是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能力的基礎,月收入越高,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狀態處于凈供養的概率越低。月收入較高的空巢老人能夠滿足自己的生活經濟訴求,能夠更大程度上實現經濟自給自足,甚至還可對子女進行經濟上的扶持,偏向代際經濟支持中的凈供養狀態。
在子女的經濟狀況方面,子女的經濟狀況越好,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處于凈供養的概率更大。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多以外出務工為主,當子女的經濟狀況較好時,能有更大的能力去承擔對老人的經濟贍養責任,反之,甚至需要老人對子女進行經濟扶持。
居住狀況是空巢老人婚姻狀態的反應,獨居空巢老人基本處于喪偶的狀態。與配偶居住的空巢老人在代際經濟支持狀況中處于凈供養的概率相對較低,喪偶獨居的空巢老人對代際經濟支持的供養需求更強烈。對于空巢老人而言,配偶是生產生活中的互助對象和精神依賴,與配偶一起居住能夠提升空巢老人在代際經濟支持中的獨立水平和生活質量[16]。
四、結論及建議
通過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對湖南省石門縣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狀況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其中,當地農村空巢老人的代際經濟支持狀況以凈供養型為主,其次為凈撫養型與供撫平衡型;對代際經濟支持狀況產生顯著影響的要素包括空巢老人的性別、年齡、自評健康狀況、月收入、子女經濟情況與居住狀況。根據研究結果,從家庭、村落與社會三級層面提出優化家庭代際互助模式、探索村落幫扶協助機制、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對策建議,以期改善農村空巢老人代際經濟支持狀況,并為政府在解決三農問題時提供思路借鑒。
(一)優化家庭代際互助模式
家庭代際互助是傳統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家庭文化,空巢老人對子女的扶持與子女對空巢老人的贍養不僅是空巢老人生存保障和生活需求的重要依托,也對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產生重要影響。在優化家庭代際互助模式中,首先,要保障農村空巢老人接受代際贍養的基本權利,通過法律或規章制度對子女的代際撫養義務進行明確與規定。其次,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應提高家庭責任意識,對空巢老人進行積極溝通,及時了解空巢老人的日常困難和需求,予以足夠的經濟支持及精神關愛。此外,還應理順空巢老人與兒女、孫輩之間的代際撫養與贍養關系,讓空巢老人在接受家庭代際支持的同時,提升經濟生活質量與家庭和諧程度。
(二)創新村落幫扶協助機制
農村空巢老人在居家過程之中,由于年齡較大與身體素質下降等問題,面臨突發狀況的危險性更大,是影響代際互助水平的重要因素。面對疾病等突發緊急狀況時,空巢老人的應急處理能力相對缺乏,當求助無方的時候,很有可能導致事態的進一步惡化。針對空巢老人的特殊性質,地方政府或者村委會應聯合村衛生室、派出所和消防機構等應急處理部門,建立空巢老人應急處理小組,并設置村級聯絡員,在發生突發狀況時,讓空巢老人有所依托,能夠采取緊急高效的應對策略。同時,聯絡員應定期保持與所負責的空巢老人溝通聯系,及時了解空巢老人的困難與生活需求,并將相關情況與空巢老人子女進行及時溝通,為空巢老人的代際支持保駕護航。此外,村委還可以在村干部及村內其他青壯年與空巢老人之間建立村級代際幫扶小組,通過“一對一”形式的精準幫扶方式,提升農村空巢老人的生存保障與生活質量。
(三)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進入快速推廣和逐漸普及的狀態,老年人的基礎養老金也在不斷的提升之中,空巢老人的養老經濟保障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過,在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推進過程中,存在政策宣傳力度不到位、政策了解程度不夠、參保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首先,政府、大型保險公司及社會公益機構應繼續加大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的投入力度,建立適合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險體系。其次,針對農村空巢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思想觀念偏于保守的問題,地方政府及工作人員應加強對農村基層養老保險的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創新宣傳形式與提升政策宣傳文件易讀性,提升養老保險政策宣傳的效果。此外,還應科學地選擇養老政策宣傳時間段,利用好春節期間空巢老人子女返鄉的階段,集中進行政策宣傳,以促進空巢老人家庭對養老保險制度相關政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寧凌,張靜,曹陽春.農村空巢老人社會適應現狀——基于安徽省太湖縣的實證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2):425-428.
[2] 彭濤.城市空巢家庭居住需求及社區老年居住適應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6.
[3] Caldwell J C.Toward a restatement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976:321-366.
[4] 費孝通.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問題——再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3):7-16.
[5] 汪斌,周驥騰.中國老年人家庭代際經濟支持模式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7(2):88-95.
[6] 鄧婷鶴,畢潔穎,聶鳳英.中國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研究——基于家庭養老視角[J].南方經濟,2020(4):84-99.
[7] 韓楓.城鄉空巢老人代際支持狀況分析——基于2014年中國家庭發展追蹤調查數據[J].西北人口,2017,38(1):77-84.
[8] 曲延春,閻曉涵.晚年何以幸福: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及其治理[J].理論探討,2019(2):172-176.
[9] 馬德功,孫玲玲.福利制度視角下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3(9):119-123.
[10]陳強.湖南省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分析[D].湘潭:湘潭大學,2013.
[11]劉二鵬,張奇林.失能老人子女照料的變動趨勢與照料效果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8(6):92-105.
[12]孫鵑娟.中國城鄉老年人的經濟收入及代際經濟支持[J].人口研究,2017,41(1):34-45.
[13]夏傳玲,麻鳳利.子女數對家庭養老功能的影響[J].人口研究,1995(1):10-16.
[14]李敏,劉華富,胡新萍.北京城鄉中老年人代際經濟支持類型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464-466.
[15]葉敬忠,賀聰志.基于小農戶生產的扶貧實踐與理論探索——以“巢狀市場小農扶貧試驗”為例[J].中國社會科學,2019(2):137-158.
[16]趙志強,王鳳芝.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J].農業經濟,2013(10):24-26.
(責任編輯:鐘 瑤)
Research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Economic?Support of Rural Empty Neste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Study of Shimen County, Hunan Province
ZHANG ?Ge,LUO ?X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Changping,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empty nesters in rural areas of Shimen County,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consider the intergenerational economic support of empty nesters, and combin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study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economic sup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type of intergenerational economic support of the rural empty nest elderly is net support type, followed by net support-and-supply balance type; gender, age,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monthly income, children's economic situa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ypes of intergenerational economic support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Based on this,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family, village and socie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mutual aid mode, explore the village assistance and assistance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rural pension and insurance system.
Key words:rural empty nest elderly; intergenerational economic support; influencing factor
作者簡介: 張 戈(1968—),女,江蘇徐州人,博士,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會計、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