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杰妮
摘 要:寫作是語文學習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對于語文知識的綜合性運用。小學中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展開寫作,如何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激發他們濃厚的寫作興趣,是中年級寫作教學的重點。小練筆作為一種寫作練習方式,其靈活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學寫作教學效果。圍繞小學中年級小練筆的教學運用精心分析探討,以有效提升小學寫作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寫作;小練筆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對于如何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水平,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索,總結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教學經驗,創新出了很多具有良好效果的教學方法。小練筆作為一種可以隨機靈活開展的寫作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語文寫作能力。
一、小學中年級學生寫作實施中存在困難
寫作是作者綜合運用語文知識,通過各種文學手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實現與讀者分享、溝通的目的。教師在組織寫作練習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存在寫作困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寫作主題拓展缺乏創意思維
寫作主題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內涵,對文章內容具有統領作用。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寫作練習過程中,學生的寫作主題缺乏創新,都是就物論物、就事論事,寫作角度上流于大眾化,平淡化,缺乏特色創意。如寫命題作文《貓》,大多數學生都是寫我家有一只貓,然后就是顏色、形狀等,千篇一律,缺乏寫作主題立意的創新,導致寫出來的作文沒有特色,不能吸引讀者進行深入閱讀。
(二)寫作語言運用缺乏特色活力
作文的難度在于它的寫作語言運用需要有一定的文學特色,需要具備生機活力,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美,在思想上、心靈上得到觸動啟發。我們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作文語言使用上都是平鋪直敘,平淡無奇,如同白開水一般沒有味道,不能將作者的思想情感全面表達出來。這種缺乏語言特色的文章,對于讀者來說缺乏吸引力,不具有文學特色魅力。
(三)寫作組織結構缺乏張弛有度
作文作為文學作品,是有著一定的格式規范和內容結構的,俗話說“文無定法”,是基于文學創作展現形式上有多樣化特點,但是具體的文學作品,在其結構組織上,講求張弛有度,情節設置跌宕起伏能夠扣人心弦。很多學生的作文完全就是一篇流水賬,從頭到尾將每一件事情、每一件實物都羅列進來,看似面面俱到,其實缺乏寫作重點,無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以小練筆形式培育小學中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及措施
小練筆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已經有了廣泛運用,它具有形式靈活、內容廣泛、組織方面、時間跨度短等特點。教師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靈活運用小練筆形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多角度觀察生活創新拓展寫作立意主題
作文寫作素材來源于我們的生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發生的各種事件都可以作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小學生在開展寫作過程中,有著寫作慣性思維,習慣從日常聽到的、課堂學到的經驗上去開展寫作,而沒有從自己的角度去深思,去探索。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充滿了生機活力,生活中內容具有多樣性特征,教師在組織寫作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去體會、去聯想,發掘出屬于自己的寫作創新立意。如:家庭生活中,作為中年級的學生都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很多學生選擇的寫作切入點,都是他們幫助父母做了家務,父母感覺他們長大了,懂事了,這種寫作立意已經太多了,毫無新意可言,讀者看到這種作文,完全沒有興趣。教師可引導學生換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做家務的事情,現在的學生都注重獨立,家庭是由父母和孩子組成的,作為家庭成員就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學生作為家庭成員,他對于能做的事情就要主動開展,通過家庭成員責任義務角度分析,學生做家務,做好了家庭成員的職責落實,展現了學生作為家庭成員的工作主動性發揮,增強了個人責任意識。通過這個新角度的發掘,學生就會深受啟發,拓展生活觀察思維模式,創新寫作主題立意。
(二)廣泛閱讀提升寫作語言組織運用特色化
語言特色化是作文寫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是當前小學生開展寫作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很多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圍繞寫作主題,他們能夠說得頭頭是道,有模有樣的,但是讓他們動筆進行寫作描述的時候,則是抓耳撓腮的,盯著作文本不知從何處下手。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閱讀的有效開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語文閱讀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每天都要做閱讀筆記,將他們所閱讀到的好詞、好句都摘抄下來。這種摘抄好詞好句的閱讀教學形式,既能推動學生積極主動開展語文閱讀活動,同時,又讓學生在摘抄的過程中對于所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通過長期的學習積累,學生掌握了豐富的語文詞匯、語句知識,有了豐富扎實的知識儲備,學生寫作語言運用特色化水平也會有大幅提升。
(三)經常化開展課程標準內容續寫增強寫作實踐能力
寫作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有著強烈的要求,具備知識儲備,同時還要加強練習,通過經常化的實踐運用,真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切實提示語文作文寫作能力。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經常性組織學生開展續寫練習,續寫方式是多樣化的,可以由教師提出寫作觀點,起到作文開頭,然后學生結合自己的創意思維進行創新寫作,以全新的觀點、清新的語句、跌宕的情節,寫出優美的文章。例如: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了,在舉國歡慶的時刻,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學生,有什么心里話想對祖國說的嗎?教師提出寫作主題——祖國,我來告訴你。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行情感的表達。對于祖國的感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沿著教師的教學引導,積極主動地反思自我內心深度開展自我認知,將自己的真心話,用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出來,充分彰顯他們對新中國的愛。教師組織開展寫作教學中,可以經常性運用這種方式推動學生積極主動開展寫作練習,以作文續寫方式進行寫作,切實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他們良好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四)準確選擇續寫點,在課堂小練筆中續出不一樣的精彩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續寫,所謂續寫,就是通過發揮學生合理的想象,運用已經學習的寫手手法,把故事在合理的范圍延續講下去,寫成一篇中心思想健康、明確、可信、事件完整、邏輯合理、故事情節連貫的文章。這樣的寫作類型,屬于材料作文的一種,把故事情節不完整的材料補充完整的一種寫作形式。這樣的寫作形式,主要是用于訓練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表達能力。
進行續寫形式的小練筆,切入點的選擇是關鍵,只有合理選擇切入點,才能續出精彩的文章。第一,切入點的選擇要合理,這樣才能做到順理成章,從而寫出好文章。這個合理,就是要適合原材料的中心,即是原材料的思路。如果這個理是在篇后,續寫的是材料都有明確的中心,那么續寫就得充分體現并深入原文的中心思想。
比如上完《田忌賽馬》這一課之后,我就聯系學校近段時間將要舉辦的運動會,要求學生接著以《田忌賽馬之后的啟示》為題寫一個課堂小練筆進行續寫。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延續故事情節,但是要合情合理,注意人物的語言描寫與心理變化的描寫。續寫時可以寫原文人物的外在的表現特點,也可以描寫他的思想、策略進行合理發展來寫。這樣的續寫一般要與原文體裁以及語言表達上盡量保持一致,要看不出是二個不同的人寫的,要以課文作為續寫材料。這種續寫是以篇后切入形式的續寫。課文不同,切入點也不同。
如果合理的切入點在文內,那么就不一定要揭示中心思想或是寫作意圖了,只是揭示起因和結果或是一定的情景,這情況下就得根據文章既定的思路去續寫故事的全過程了。比如《我發現了爸爸的秘密》,開始說爸爸天天早上五點買菜,六點回家,突然有一天不這樣了,問他,他說“這個是秘密”,結束段是說爸爸的秘密揭開了。縱觀全文,本課的課堂小練筆的切入點明顯就是在中間。因此,我就布置學生根據開頭與結尾段,進行中間部分的補寫,續出中間的精彩。
總之,續寫一要找準“續點”,二要大膽想象,三要自然,前后連貫渾然一體,內容又不重復,拖泥帶水。
語文寫作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實施的重點內容,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練筆形式實施寫作練習,從寫作立意創新、語言組織能力優化等方面,切實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蔣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讓中年級習作教學開出另一朵花[J].華夏教師,2018(4):79-80.
[2]金平.小學習作課“小練筆”的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17(32):93.
[3]夏遠慧.中年段如何進行習作小練筆教學[J].遼寧教育,2016(21):94-96.
[4]王廣云.隨文練筆,讓小學語文寫作“豐滿”起來[J].教書育人,2019(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