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含義是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帶著生活中的問題主動走進知識探索的世界。對于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構建,有利于讓學生對知識擁有更加深入地認識和理解,提升綜合能力;還可以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更加熱愛、品味生活。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模式
教師要想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加到位,必須要結合時代要求,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改變。新課改的推動對生物教學的各個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中,包括生物知識要與生活實際問題相結合。關于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它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實踐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不再是只依靠課本而進行學習,要更加重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點,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一、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對于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主要是進行理解,它具有一些抽象性,不能盲目地進行記憶。生物的知識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可以在生物的課堂上了解到各種各樣的生物,了解到多種生物現象、自然現象;但是在如今的生物課堂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學生生活遠離社會體驗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學生的成長環境也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基本不會做家務,甚至是生活中一些小的事情都是由家長完成的。導致學生對外界信息了解比較少。同時,電子技術的種類越來越多,學生經常待在家中玩電子科技,基本不去戶外進行活動,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在這樣的電子技術發達的情況下,大多數學生都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沒有獨立的能力去照顧自己。所以,教師必須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育,讓學生的視野得到一定的擴展并增加一定的社會經驗。
(二)忽視實踐能力培養
如今,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比較注重學生的理論文化,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忽略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生活經驗。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沒有起到一定的主體作用,各個方面對于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是很在意;這樣一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普遍比較低,也不能發揮自身的主體性。
(三)學生創新能力不足
在生活和學習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慢慢地去提升相應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比如:小時候,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在樹下偶然發現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非常好奇,所以認真探索研究,最終發現了牛頓定理,促進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從歷史的科學創造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大事件的發生都是對生活中的小事情進行創新,科學家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對事物慢慢地進行發現研究,最終促進了科學的發展與進步。但是如今,課程中創新意識的知識點比較薄弱,大多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都不是很強,他們缺乏創新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不能更好地進行創新。
二、 生活教學模式構建的意義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處于初中階段的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廣泛的生活經驗,他們的心智各方面相對來講都比較成熟了。所以老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把其當作重要的課程資源,把他們生活經驗代入到知識中,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同時,可以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問題,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運用。
(二)建設教學新課堂
從前,課堂教學只是對知識點進行一定的講解,沒有其他的擴展。如今,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為學生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將知識融入生活中,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好的思考,還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生物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新型模式,能夠將學習知識掌握到位;對于抽象的知識也能更好地進行理解。
(三)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
每一個知識點在生活中都有所體現,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為了以后更好地發展和生活。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成績水平和老師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設計,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綜合能力也得以提升,當面臨問題的時候,可以有效地對問題進行解決。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讓他們各方面的水平都能有所提升。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未來更好的發展與進步。
三、 生活教學模式構建的策略
(一)貼近生活,塑造課堂氛圍
在以前生物課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的依據只有課本,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落后;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只對知識點進行言語的講授,在課堂中沒有對知識進行有趣的擴展。對于這樣的課堂,長期下來,學生會降低對生物課程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會逐漸打不起精神,課堂效率也會比較低下。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必須要采取生活教學模式,將生物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學生會對自己了解的事物更加感興趣,也能夠對學習充滿信心;當產生了興趣,注意力才可以更加集中,學生的學習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所以,老師一定要對課堂氛圍進行改進,讓學生感受到比較輕松的課堂氛圍,學生之間可以愉悅地進行學習與交流。
比如在學習“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內容。因為“行為”這個詞語的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直接對學生進行理論的講解,他們不會完全理解。所以在上課前,可以先將這個問題說出來,讓學生自主思考或者一起探究“行為”的概念是什么,行為具體是指什么?學生可以根據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舉例。當有了學生了解的話題,他們學習的熱情會非常高漲,隨之會進行激烈的討論和認真的研究。當學生談論結束后,老師再一步步地引導出先天性和學習性的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剛剛自己所想的生活行為是屬于哪一種呢?同時,老師可以借助展示圖片和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深入地理解,可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二)豐富教學活動
在教學中,可以從“生活”角度出發,開展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更好地去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為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只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解讀和講解,幾乎不舉辦任何教學活動。但是需要豐富相關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老師或學校可以根據具體的生物知識點去創造相關活動,這個年齡的學生對一切具有生機的事物都感興趣;所以,老師要定期地舉行教學活動,可以是小組合作之間的活動,或者是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活動。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可以更好地提升綜合素質,對于書本上的知識,也可以更加熟練地進行掌握。
比如當我們學習到“健康的生活”這一課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去舉辦一個主題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健康的一天”的規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理解進行創造,在設計完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去度過這健康的一天。在活動的最后,要進行一定的總結,大家一起討論自己的收獲,也可以從中發現自己設計的優勢和缺陷,進行討論和探究。通過舉辦各種實踐性比較強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更好地通過實踐去理解知識。
(三)布置生活化習題
學生要通過一定的習題才能對知識進行鞏固。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設計的習題基本都是理論知識,想通過大量的理論練習讓學生完全掌握知識,關于情感和實際操作的習題卻比較少。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在如今的教學中,需要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實踐能力;所以,在設計習題的時候,老師要對學生的知識進行綜合地考慮,要思考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實際收獲?可以在生活中做什么呢?同時,也要考慮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去進行習題的設置。布置相應的生活化習題,讓學生對于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他們不僅及時地完成作業,也可以把相關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通過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
生物學其實是與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老師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和分析,讓學生可以把學習到的知識在生活實際中可以進行一定的運用。學習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可以將知識進行運用,而不是單單存在于腦中;所以,教師務必要引導學生將兩者有效結合,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學生自身也要對所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探究,將知識理論運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可以從生物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也有助于提升生活的水平和質量。
比如,當學習了三大營養物質的作用之后。學生自身可以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一個分析和判斷,將所學的內容與自己的日常進行一個比較,從而去發現不足,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學生也可以在周末的時候為自己的父母去制作一些合理的膳食,一方面,可以對知識進行運用,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為家長做點事情。在制作完食物之后,可以與家長交流一下相關的知識。通過探討與交流,學生會對自己的知識有了更加準確地認識和定位,如果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可以和老師進行及時的溝通,或者在小組交流總結會上與大家一起進行溝通和交流,更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四、 結束語
將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對老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一定要正確處理科學與生活的關系,對于自己的教學方式也要進行及時地調整和提升。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可以加強生活與知識之前的關聯,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熊巍.關于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深入思考[J].好家長,2017(49):184-185.
[2]穆玉芳.中學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8(17):109-110.
[3]陳麗敏.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24):105-106.
作者簡介:
薛順芳,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