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艷玲
摘 要:課外閱讀是學生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課外活動,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從課外讀物中發現對課堂知識的拓展延伸,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知識,還能學習到更多類似的知識。但是,學生的課外閱讀如果依靠學生的主動性,會造成學生的發展不同步,因此,針對課外閱讀,要作出一些相應的轉變。主要研究分析在轉變中的課外閱讀是否能夠達到新突破。
關鍵詞:轉變;小學課外閱讀;新突破
課外閱讀是學生獲得更多知識,讓課堂知識在課外讀物中更加凸顯,并且能夠從中提取新知識的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知識。當課外閱讀模式發生轉變,課外閱讀內容也應該隨之作出相應改變,應結合課外閱讀現狀,作出一些創新和調整,這是非常值得被關注和發展的改變。
一、轉變閱讀理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共享閱讀
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開展,并且課外閱讀所占用的時間相對較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具體安排課外閱讀。這樣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并能夠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對課堂教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新知識的吸收。同時,學生可以從課外讀物中學習到更加拓展性的知識,從而接觸到課堂上沒有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擴展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課堂知識學習時,可以借助課外知識進行理解和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但是,這樣傳統的課外閱讀具有一些局限性:會造成班級內學生的發展速度不同;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導致時間浪費;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自主選擇的課外讀物以娛樂性為主,此類讀物往往沒有比較強的可讀性,這樣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
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為避免繼續發生,學校要在課外閱讀中作出相應的轉變和創新,讓課外閱讀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真正在課外閱讀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教師轉變課外閱讀觀念,將課外閱讀的形式改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共享閱讀。簡單來說,就是當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要與學生共同閱讀,學生可以隨時將自己從課外讀物中獲得的知識分享給同學和老師。當遇到一個比較具有話題性或者爭議性的問題時,還可以進行有一定深度的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從討論中加深對該問題的印象,從該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
二、轉變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主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大多會傾向于選擇故事性比較強的課外讀物,因此,相比關注課外讀物本身具有的意義而言,學生更加關注書本中故事情節的發展,以及故事發展到最后的結果[2]。這樣的讀物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文學作品真正的魅力,也不能讓學生理解課堂中所學習的故事,寫作應該注意的起因、經過、結果,對一些人物外貌描述的手法、修辭手法的運用等更是不能深刻體會。因此,長時間在這樣的課外閱讀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學素養往往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甚至學生會因沉迷故事情節而忽略課堂教學的學習。
為改變這樣的課外閱讀現狀,教師需要從閱讀策略上作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能夠從課外閱讀中發現更多寫作手法,例如,如何運用描寫手法才能將故事情節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從而引起學生探索的好奇心。教師在策略的轉變中起到督促和監督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自控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可能會存在偷懶的心理。因此,教師的作用就是監督學生完成課外閱讀,并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思想感情,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加強閱讀能力和寫作手法的應用,真正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相應的提高。
三、轉變知識運用,將課外知識熟練運用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目的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課堂教學的進行,幫助學生吸收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并且在此基礎上將知識進行拓展以達到自身知識的升華。這樣的課外閱讀可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了解更多類似的知識,以便于促進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在這樣的形式下開展課外閱讀,沒有制度的約束和管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做到主動將課外讀物中有用的知識整理下來,以便于在后期學習中熟練運用。這就導致學生雖然能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持續不間斷地開展課外閱讀,但是會因為沒有及時地整理資料而導致不能熟練應用,最終影響知識的吸收[3]。
因此,針對這樣的現象做出的轉變需要建立相關的班級或學校制度,讓學生在嚴格的制度管理中進行課外閱讀。教師要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將一些名言警句、自己喜歡的話,或者自己覺得比較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摘抄下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句型仿寫、讀后感記錄等形式的標注。當學生在后期學習中遇到相關知識時,若不能立刻回憶起來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知識再現,從而實現知識的合理運用,避免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浪費。
四、轉變反饋機制,合理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主完成學習后,最渴望得到相應的評價,因此,教師要在指導學生正確進行課外閱讀,監督學生完成讀后感等形式的閱讀體驗記錄的同時,還要對學生自主閱讀的成果作出詳細并且恰當的反饋。這需要教師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分析不同學生渴望得到的對自己課外閱讀的反饋,并且要結合學生課外閱讀中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最終得出一個適當的反饋評價,讓學生明確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的優勢。學生在對自己的能力有詳細的了解后,就會在后期的閱讀中比較注重這些方面,并且能夠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能克服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反饋,既能讓學生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為課堂教學帶來的優勢,又能讓學生正確深刻地認識自己,從自身的缺陷入手完善自己的能力,提高整體學習效率,最終實現自己綜合實力的提高。
五、轉變作業設計,突破課外閱讀量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想讓小學生反反復復讀一篇文章,好似不太現實,小學生的耐性畢竟有限。但可以借助小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改變作業的設計,增加課外閱讀量的方法,讓小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體驗童話、小故事、童謠故事中的美好的情景,培養他們關心自然和生命之心,通過大量閱讀、朗誦兒歌、童謠、名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不但能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還能讓學生積累大量寫作素材,為提高習作水平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和成就感,我設計了一天一小背,一周一大背的作業規則,要求孩子們每天背誦一句名言警句或是比較短小的童話等小文章,一周背誦一篇比較長一點的詩歌或是童話故事,然后在適當的時間讓他們在同學面前露一手,自然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為了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我把游戲引入閱讀的課堂作業上,設計了成語接龍游戲和格言串串燒游戲,學生為了完成成語接龍,就會翻閱大量課外書籍,尋找合適的成語進行接龍。為了完成格言串燒的游戲,學生也會翻閱大量書,在完成格言串燒過程中還會積累大量名人名言,在寫作時就可以信手拈來,提高寫作的效率和質量,還可以在拼接格式串燒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達到一石多鳥的作用。
為了拓展學生的表現空間,間接突破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我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推銷、展示自我才華,張揚個性,培養合作交流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我的做法是,學校學習中通過班級板報、學校墻報等形式進行作品展示,展示學生的才華;通過組織閱讀沙龍,張揚個性;通過合作交流,改善一些性格孤僻的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
作業設計合理,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還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遠離手機游戲、電腦游戲的吸引,投身到課外閱讀上來。比如在上四年級語文《蝴蝶的家》時,我布置的作業就是讓學生課外收集有關蝴蝶的圖片,搜索有關蝴蝶生活習性的科普書籍進行有效閱讀,把這些資料整理,在上課時在課堂上展示。這樣,學生在課后離開學校后,有著“作業”牽掛,就少與游戲來往了,能讓他們的課余生活更豐富。
總之,小學課外閱讀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將從課外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成功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從課外讀物中獲取更多知識,既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又能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此,要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效率,需要在現有閱讀方式的基礎上進行一定方面的轉變,讓學生能夠從轉變中實現課外閱讀的新突破,從而完善自身的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巨才.得于課外? 益于課內: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86.
[2]任奎.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的現狀及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28-29.
[3]姬京彤,孫婧.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研究: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為例[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