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洪濤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豐富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跟隨我國逐漸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所誕生的文化館形式的文化服務,也不斷地被人們所接受、推崇。新時代文化服務的多樣性、普及性,要求全國各大文化館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文化推動使命。本文我們就對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館如何自我完善,增強群眾文化服務功能做出探討。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文化;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14-01
一、前言
作為文化建設重要的載體之一的文化館,備受大眾關注。文化館的建立和良好運轉需要更多、更好的專業工作人員、一定的公益性質豐富又接地氣的文化生活,才能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二、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中的作用
1.有利于促進基層文化宣傳。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館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內各省市文化館的覆蓋率已達到了80%,大部分的省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館。作為公共設施,文化館的落地性較好,能使當地人民群眾了解接觸文化活動,也能讓人民群眾通過各地文化館特色活動豐富自身文化知識。
2.有利于開展和組織文藝活動。目前,絕大多數文化館都進行了廣泛的文化宣傳,不僅有基礎文化知識、國家關于文化的政策制度,也有豐富的文藝創作。文化館通過自身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引導人們參與社會藝術學習,發揮藝術熱情,并通過文化館的平臺進行文藝活動展示、演出。
3.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環境。文化館中通過去其糟粕采其精華,收藏并傳承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部分,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宣傳、推廣、交流,給社會大眾營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文化館通過對群眾文化素養的培養、提升,從另一方面也能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傳統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文化活動形式略顯單一。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更加多樣化,群眾對文化活動的形式提出更多要求,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歌舞表演,或者單一的紙質文件宣傳。傳統群眾文化活動由于受限于場地、文化氛圍等原因,無法滿足大眾對文化活動豐富度的需求。
2.文化活動設施不足。我國在文化系統搭建工作起步較晚,部分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文化活動設施缺乏。甚至一些優秀的文藝展覽、文藝匯報演出等,因為沒有相匹配的場地、設備等,只能局限于固定的劇院或者城市,無法進一步推廣,更無法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
3.文化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文化活動的組織、宣傳離不開文化工作者的積極參與,而這些文化工作人員的自身素養也直接影響著文化活動的效果。目前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缺乏專業人才,不僅是專業的活動、項目管理人才,也包含專業的文化者,文藝專業人才。
四、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發揮群眾文化服務功能1.高度自覺,樹立服務第一的理念。文化館屬于文化服務公共設施,需要充分發揮其公共設施的公益性和服務性。目前我國大多數文化館都是免費開放,以此達到吸引更多市民參觀、并參與文化館文化宣傳活動中。文化館需要樹立服務第一的理念,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量為目標,提高服務效能,為更多群眾提供文化服務。
2.創新方式,建立文化服務平臺。新時代的大背景要求,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需要與時俱進,文化需要借助新科技、新平臺促進文化活動開展。渠道方面:利用微博、公眾號等社交媒體,加大文化活動的宣傳范圍;參與形式:通過視頻軟件、線上線下交替互動等信息增加群民參與度;活動形式:可結合傳統習俗,如春節廟會、七夕燈會等形式,將傳統節日和活動主題結合,豐富文化活動的表達形式。
3.順應發展,優化館內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傳統的文化活動是在現有的文化體系上進行部分宣傳、衍生,而新時代的文化館需要能適應當下群眾的文化需求,尋找精品文化理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新的文化氛圍。以服務群眾為核心,從活動內容的豐富度、群眾的參與度、活動效果的完成度等各個方面來提高文化館的文化服務形式。
五、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定期文化宣傳和不定期的文化館活動展示,提高廣大群眾對文化的重視性和參與感。我們需要在新時代的要求下,針對傳統文化活動的不足,對文化館提出創新、服務、多樣性的要求,以期達到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促進我國文化事業進一步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宇.基于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中的功能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03).
[2]范依玲.淺析如何發揮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7(14).
[3]白景瑞,文化館在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及策略探析[J].長江叢刊,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