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智明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理念、更多的精神、更多的文化內涵與日常教學活動實現融合。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新成果,其是對傳統思想品德課程、歷史文化課程、國防科技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統合,是現今中小學階段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載體,對中小學生思想品格塑造、價值觀形成、世界觀引導均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基于匠人精神內涵和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特征對匠人精神與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機制展開探究,以期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匠人精神;中學;道德與法治
“匠人精神”一詞最早由教育家聶圣哲提出,原意指的是一流木匠士所具備的清精神,即將一項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
教育工作者應當秉承匠人精神,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與發展,落實新課標精神,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技術、豐富教學內涵,將匠人精神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發展具有匠人精神的學科,培育具有匠人精神的學生。
1.轉變教學理念,注重道德與法治學科建設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中學教育有著明顯的“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特征,學生、學生家長甚至教師都認為考試科目之外的學科都是“副科”,只需要將教學任務完成即可,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長效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智育、美育、德育的理念在中學教育中逐漸普及,我們不得不對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重新定位,找到道德與法治科目與教育活動的耦合點,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成果。
為此教育工作者應當快速轉變教學理念,立足于核心素養、思政科學對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為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更多的內涵和時代特征,打造專業的道德與法治學科。首先,教育工作者應當予以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充分重視,一改往日“副科”的思想,將其放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層面上,探索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成長的積極意義。其次,作為教師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開展互動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的方式,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內容,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建設。最后,教師應當堅持思政科學,將科學理念、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融入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積極探索和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成長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2.積極探索,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多樣性
教學理念的發展和媒體技術的普及,為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思路,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索教學技術和教學模式調整與改革,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多樣性。
首先,是對諸多教學組織形式的運用,如討論式教學、小組教學等教學組織形式,利用多樣性的教學組織形式,一改往日“死氣沉沉”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氛圍,利用討論、互動、交流等形式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參與感,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其次,是對諸多教學技術的靈活使用,隨著媒體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教學技術在中學教學活動中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類型也逐漸多樣化,教育工作者應當對這些可利用的教學技術進行有效開發,將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媒體教學技術與傳統講授式課堂相結合,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技術,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以期深化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效性。最后,是開發線上、線下兩種教學資源,利用網絡媒體的便利性、高效性特點,整合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內存在的教學資源,然后利用微信、QQ、論壇、貼吧等網絡媒體平臺實現線上教學和顯效教學的銜接,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日常化,推動中學思政教育的長效發展。
3.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
實踐是中學思政教育的落腳點,也是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之中,應當作出學校、走向社會,兼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用實踐成果檢驗理論教學成果。
首先,教育工作者應當找到現實生活和道德與法治教學之間的耦合點,在學生完成相關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參與實踐。如在“愛國”主題教學中可結合“拜謁陵園”“尋找民族榜樣”的主題活動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愛國”的真正含義,將“愛國”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其次,在教學當中為了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還可以通過開展“12.24憲法日”的活動來普及我國憲法法律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我國的憲法及法律,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最后,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與教材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學生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與內在動力。
結語
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中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載體,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教學實踐活動,積極探索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途徑,著眼于教學現狀、立足于學生素質培養,積極探索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做好教學的延伸,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蘇慧.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19(24).
[2]娜仁花.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育實踐[J].華夏教師,2018(34).
[3]以楊肇文,尤吉.美立身立德樹人——淺談“美”視域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路徑[J].小學教學研究,2019(33).
[4]趙廷璧.把“立德樹人”思想有效融入到小學傳統文化學習[J].中國農村教育,2020(08).
[5]楊揚.論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J].黑河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