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生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在全國范圍內的不斷推進,各種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也在這一時期不斷被提出。隨著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也需要進行相對的改革和優化。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不僅關系到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對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生活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要想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主動承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輔助工作,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材料和環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隨著學生年齡的逐漸增長,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此時要善于引導,并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筆者在教學中針對如何促進學生在課上展開自主學習進行了研究,現將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學習深度的方法分享如下。
一、激發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玩愛鬧是小學生的天性,在很多學生眼里,學習就像是一種殘酷的懲罰,在課堂中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課后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以及學校的考試學生都不感興趣。要想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就必須扭轉自身的教育觀念,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習得知識,教師也能夠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這一課時,教師可通過展示臘八粥、臘八蒜、春聯等過春節時特有的事物,引起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好奇心。教師:“看到上面這些食物,大家會想到什么特殊的節日嗎?”學生紛紛回答道:“春節”“過年”。隨后,教師可引入本節課的學習,雖然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但學生閱讀起來不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在授課之初,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以自主閱讀的方式勾畫出作者所描述的春節的習俗。在明確閱讀任務的基礎上,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可根據學生閱讀的情況,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畫出的文章中描寫風俗習俗的語句,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對自己的自主閱讀充滿信心。通過長此以往的訓練,學生才能夠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明確學習任務,加強學生學習效果
教師在課上僅僅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的。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了解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借助的材料或手段,以及學生最終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在學生自主學習時,將具體的任務告知學生,讓學生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前提下進行學習,搜集相關資料或分析相關語句等,能夠加強整體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臘八粥》這一課時,教師將學生的自主閱讀任務規定在2-8自然段,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分析文章中描寫八兒的句子,并在旁邊勾畫出來,寫出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學習任務越具體,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越大,且教師為學生規定了2-8自然段,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任務量,也能夠讓學生準確地找出描寫八兒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描寫八兒的句子,并促進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味如何描述八兒的喜悅之情。
三、構建和諧學習氛圍,讓學生自由表達觀點
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面對的是學習成果或探究成果的分享,學生有分享和開口表達的需求,那么教師就要滿足學生這個需求,為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提供一定的平臺。分析學生自由表達所需要的環境,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成果,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肯定,從而形成和諧、風趣、開放的課堂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那個星期天》時,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掌握表達感情的具體方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一天內心情的變化時,了解作者采取的具體細致的描寫方式。在課上引導學生畫出表現“我”心情的句子,讓學生分享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描寫方法描寫“我”的心理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以及學生的分析過程,在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時,通過教學語言或身體語言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例如,有學生說:“我坐在草叢里看電影看畫報,其實體現出了我的耐心等待。”但也有學生說:“我坐在草叢里看電影看畫報的過程是十分難捱的,渴望母親發現我的不同尋常。”學生分析得都有道理,教師不應該完全給予否定,而是通過課文感情的梳理讓學生對“我”的心情分析更加完整。
總之,要想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教師就必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合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或目的,并為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留足時間與機會,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周曉麗.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4(28):119.
[2]張瑞全. 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語文學刊,2014(1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