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
摘 ?要:教學是一門復雜的工作,涉及諸多教學主體,關系方方面面,尤其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改變,教學難度加大,教學主體多樣化,讓教師倍感壓力,也不得不打起精神,調整好心態,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也是本文即將探究的話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途徑;四年級課程
要想實現有效教學,首先要明白什么樣的課堂才算得上有效課堂,為此筆者研讀了教學理念,獲悉了相關概念:指能給學生帶來愉悅的心理體驗,能吸引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地去預習、復習或者拓展加深的一種教學新方法。在此基礎上,筆者進行了教學實踐,收獲頗多,如下所示:
一、目標明確、簡潔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但很多時候教師會在教學目標上出現問題:或者是不重視教學目標,隨心所欲,想到哪講到哪,不成體系,教學效率低下;或者是目標過高、過空,超出了學生現有的能力范圍,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白白浪費了教學時間;還有的則是教學目標過多,課堂時間有限,但教師既想提升學生聽的能力,又想實施閱讀教學活動,亦或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時間緊,任務重,讓教師不得以壓縮活動的時間,結果就是任何目標都沒有完成。基于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有樹立教學目標的意識,且目標明確,簡潔,不給學生和自身造成過多的壓力,也能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讓課堂充實有效。
如,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這一單元時,筆者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前對學生進行了一場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天氣的興趣以及現有的英語水平,在此基礎上筆者明確了教學目標為:掌握“weather/like/sunny/windy/rain/warm/foggy”等詞匯;學會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What about London? Its……”等句型談論天氣。當然,本單元還有其他的教學目標需要完成,但是本課即將完成的就是上述目標,目標明確、單一,提升了目標完成的可能性。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將制定教學目標作為了實施教學工作的第一步,且目標明確、簡潔,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明確了師生前進的方向。
二、內容適量、適當
一堂課要講什么內容,或者講多少并沒有具體的標準,多講會貪多不爛,造成學生新的困擾;講得少又不能滿足學生學習訴求,浪費教學時間,也完成不成教學總任務,由此可知教學內容的多寡是一門學問。基于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安排教材內容,合理利用教學活動,講求適當、適量,給學生帶來舒適感與愉快感。
如,在學習《What do we need?》這一單元時,筆者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了單元教學時間為四個課時,第一個課時就是學習Section A中的“Look and listen”中的八句話,解答“Listen,circle and say”中的問題,完成“Look,listen and try”中的聽力訓練等,旨在提升學生聽與說的能力。而實踐證明筆者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這些教學內容能滿足學生當下的學習訴求,也能讓課堂教學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是一次成功的教學經歷,值得肯定。而到了第二課時時,原定的計劃是讓孩子們學習“Listen,tick and match/Look and talk”以及Section B中的“Look,listen and talk/Talk and write”等活動,但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習效率得以提升,因為筆者依據實際情況增添了“Talk and write”這一活動。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合理分配教學內容,科學把握課堂教學進度,為學生提供了適當、適量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同時也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值得教師們學習借鑒。
三、教法靈活、新穎
筆者在實踐中發現落后、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激發不了學習興致,直接影響教學效率,且讓教師滿足于現狀,產生惰性,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學方法不但講求新穎、多樣,還應該靈活把握,以生為本,服務教學。
在學習《How much is it?》這一單元內容時,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掌握“knife/crayon/brush/notebook/ball/schoolbag”等詞匯知識和“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Can I help you? It is……yuan.”等英語句式,夯實學生基礎。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并融進了新穎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如,設計了“傳聲筒游戲”,即班上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小組之間是競爭關系,組內排好順序,首位的學生能聽到聽力資料的原聲,剩下的學生只能聽到其他學生的復述,游戲的形式提高了課堂參與度,團隊合作又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與團隊精神,因此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再如,課本劇表演活動,孩子們自由結組,人數不限,大家聚在一起改編劇本、確定參演人數、制作演出道具等,發揮了學生個體的優勢,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還有情境教學模式,筆者發揮自身素養,創設若干個教學情境,與現實生活建立起了聯系,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認識到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于是引進了“傳聲筒游戲”,組織了課本劇表演活動、創設了諸多的情境,給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綜上,小學英語貫穿九年義務教育全過程,在開拓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素養,促進學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實現課堂有效教學成為了筆者探究的話題,終有所獲,如上所示,以期為教育教學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學書,謝利民.“有效教學”的理念及其研究價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0).
[2]林肖慧.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的有效學習[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