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林
摘? 要:數學教育是我國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其不僅涵蓋了數、形、統計等基礎知識,也全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遷移運用能力。新課標背景下踐行快樂教學理念,更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與數學態度,倡導“玩中學” “樂中學”,讓學習成為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習慣,進而提升學習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那么,究竟如何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如何從“苦學”轉為“樂學”,放下思想負擔,享受學習數學與探究數學的過程?這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具體課程實踐中探索“樂中學數學”的秘訣。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趣味教學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基礎性學科,想要學好數學并非易事。尤其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和管理能力,課上容易精神溜號,一旦他們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就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而傳統的數學教育更側重于“束縛”,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如同被“捆綁”手腳,一節課只能機械化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而缺乏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長此以往不僅失去了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立足新課改背景,主張快樂學習、快樂探索、快樂成長,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有關“樂中學數學”的實施策略,筆者結合個人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師生互動,活躍樂學氛圍
以往的數學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雙方缺乏有效的互動,“一言堂”的教育形式讓學生被排擠在課堂的邊緣,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解鈴還須系鈴人”,想讓孩子放松身心地樂中學數學,首先教師就要放下“架子”,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多溝通、多交流、多互動,活躍數學課堂的樂學氛圍。當學生遇到難題時,適當啟發;當學生回答錯誤時,善意提醒;當學生有所進步時,主動表揚。只有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才能逐漸體驗學科魅力,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1]。其次,教師要轉化教學思路,從單邊灌輸過渡到雙邊互動,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數學舞臺。每當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之間可以交流討論,也可以積極舉手發言,激勵學生充分地表達思想并予以他們積極的回應。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強化教學效果。
二、回歸生活,創設樂學體驗
生活即數學,從生活視角為出發點,創設小學生熟悉的數學情境,從中獲得樂學體驗,調動學習主動性。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新課標的要求與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讓他們放松學習,營造動態、直觀的生活情境,以小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或生活問題為切入點,從中理解數學、運用數學。例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一邊演示多媒體課件一邊將學生帶入生活情境:“‘三角形是一個‘馬虎鬼,你們看,它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只帶了兩條邊,還有一條邊不見了!那么,這還能是三角形嗎?”由此就生動形象地引出了本節課的新知識——角。隨后,又讓大家說一說生活中、校園里都有哪些‘角。整節數學課在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中完成,大家通過生活情境加強對角的感知。
三、趣味游戲,打造樂學情境
數學課堂開展趣味游戲,調動小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綜合能力,推動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數學情景中,真正實現玩中學、樂中學。在有效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更能調動發展潛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綜合素養[2]。例如,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或者“加減混合”等計算題時,通過小組競賽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致,在激烈的比賽中調動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與理解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所處的不同學年段,數學游戲的運用應常變常新,每節課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在快樂游戲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四、真情合作,強化樂學效果
同學之間的真情合作是“樂學”的主要形式之一,也真正體現了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團隊協作解決問題、深化知識,帶來更理想的學習成效。例如,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歸納小數的現實意義。課前,每個學生都準備一樣物品并貼上價格標簽,合作時各自介紹產品與價格,讀出對應的小數。同學之間還可以對比不同產品的價格高低,對比小數的大小,共同探討小數的含義。通過廣泛的研究,拓展了學習思路,找到了學習方法,而且本節課的學習難點也迎刃而解,獲得理想的樂學效果。
五、個性實踐,增添樂學趣味
高效的數學課堂應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機會,在個性化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樂趣,鍛煉思維品質。例如,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引入了“猴王分餅”的故事情節,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分數的大小”。當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他們開始探索“為什么這些分數的大小相等”。再順勢導入“折紙”的實踐活動,大家紛紛動手操作,通過折紙來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樣每個分數代表的大小都一目了然,更符合小學生的直觀思維,達到了化繁為簡、化抽象為直觀的教學效果。通過進一步分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演變過程,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從中領悟數學思想,體驗樂學趣味。
由上可見,有效的小學數學教育要奠定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他們才能樂于參與、樂于探究,進而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在充滿快樂的數學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主體地位,將快樂學習、有效學習的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汪廣珍.淺談小學數學趣味游戲教學的有效做法[J].學周刊,2020,16(16):91-92.
[2]顏延凌.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