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進入青少年成長時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或“危險期”。班主任在學校教育的第一線,與學生的接觸最為密切,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情緒起伏過于激動或者低沉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科學、合理的情緒管理尤為重要。
關鍵詞:班主任;情緒化;實踐研究
近年來,我國中學生中,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條件相對滿足。在物質條件豐富的同時,人們更加注重精神情感的需求,不少中學生難以真正地融入和感受集群生活。上中學后,學習難度明顯加大,父母不再能夠提供有效的幫助,甚至,由于身心不斷走向成熟,中學生開始有意擺脫父母保護的傾向。但當他們嘗試獨立地面對學生生活等事務時,心智的不成熟往往導致無所適從,有時還會產生挫折感,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情緒問題。
在內容繁雜的班主任工作中,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科學地開展情緒管理,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培養中學生健康自信的人格特征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擬結合2例具體實例,探討在情緒化學生管理方法的實踐研究。
案例1:
學生A初中剛入學就出現發火大喊大叫,罵人,掀桌子等情緒失控問題。一開始我的處理方法是與學生嚴肅說理教育,家長老師學生共同監督。但是,我的教育并未起到作用,學生A依舊經常在班級控制不住情緒,其他學生們很快產生懼怕感。隨著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我打聽到學生有過和班級學生打賭做好一件事經歷,這讓我意識到這位學生可能更適合激勵教育。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讓學生A管理班級綠植文化一角,經常公開表揚他的進步。在經過上述兩輪不同方法教育后,我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和眉目。我所做的教育中,至始至終沒有放棄過學生,反而在學生眾多缺點中努力發現或創造閃光點鼓勵學生。學生A長時間的放任自己情緒慣了,難以一時改變,但是他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格外關愛和寬容,漸漸愿意吐露心聲,告訴老師他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情緒上,學生A自身的行為會導致家長和朋友對他存在一定偏見長此以往影響他的情緒化嚴重,我鼓勵學生用行動證明自己,情緒放緩,消除同學對他的偏見,爭取多結交朋友,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多表揚,及時肯定正確處事行為,寬容小錯誤。班級中,不斷和學生們講君子之交,創造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等的好處,學生們在這種環境下,也愿意去幫助他改變。經過一年持續的情緒管理,這位學生的情緒已經平緩很多,這是很大的進步。
案例2:
學生B是位玩手機上癮,學生脾氣倔強叛逆易激動,在家中和家長常起尖銳沖突,不聽管教,以至于家長擔心其危險的學生。分析學生這種情況,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在影響到學生身心發展時,需要家校密切溝通聯系起來,共同協商,尋求解決的辦法。首先與家長溝通,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度,原則問題不可妥協,要及時制止無節度玩手機,不能溺愛,否則長此以往只會讓學生養成不好的習慣。在家庭中家長要多建立溫和的家長,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經常發脾氣,不當孩子面一直玩手機。其次,對于學生,因為家長已經比較溺愛的原因,老師要做到比較嚴肅,嚴厲告訴學生不可再放縱自己脾氣在家經常起沖突,不要單獨把自己關起來讓家人擔心,手機問題慢慢改正,逐漸減少玩的時間,多注意學生學習,讓其產生壓力感,有事可做,也讓其意識到老師不同于家長,不會任其放任情緒。在一開始糾正時,學生雖然能夠聽進去道理,但經常因為自控力差,經常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會與家人產生更尖銳的沖突試圖讓家人妥協。家長在尋求老師的幫助時,老師要經常與家長溝通,不斷鼓勵家長、學生,原則問題不可妥協,小毛病一定可以糾正過來。學生在家感受到父母的改變,老師的關愛與嚴厲,發現她現在發脾氣得不到老師、家長的退讓,也逐漸緩和改善了情緒。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結合上述實例和教育經驗,本文認為,在面對情緒化學生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參考。
1.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以愛感心
了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做好各項班級教育工作的前提。了解和研究班級群體包括:班級成員構成,學生學業狀況,班級群體發展狀況,班級日常行為,學生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個性傾向,學生社會關系如家庭狀況、生活環境,學生的學習等。只有多方面充分了解學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內心所需所想,才能化解問題對癥下藥。對于不同問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根據需要靈活調整教育方法,確保及時有效。要上述兩個案例,教師在解決學生問題時都是多方面多角度不斷去了解學生,針對性及時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解學生后,對于情緒化學生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關愛學生、以愛感心。讓學生明白,老師永遠是他們溫暖的港灣。而不是把自己封閉或者想象成對立面,學生才能和老師一起去解決問題。
2.班主任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緒,“教、學、做”統一
面對情緒化學生及其產生的較多問題,班主任切不可產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想法。班主任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緒,不要對學生的言行動怒,教師以平靜溫和的心態對待學生,能夠間接的影響學生心態和拉近親近感。教師要做到“教、學、做”統一,以身作則,用自我的言行作為示范,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認為,老師是理智的,是永不言棄的,是可以模仿的,值得信賴的,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3.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揮民主
良好的班級氣氛會給學生帶來健康的情緒和積極學習的動力。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揚民主,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見、不短視,讓學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環境中學生,有助于紓解他們的心境。我所帶的班級,情緒化學生不止上述兩位學生,但經過合理的情緒管理后,班級氣氛明顯有所改善,同學們之間的相處更加和諧友愛,整個班集體也呈現健康向上發展的趨勢。
看起來,初中生雖身為青少年,卻已然長大萌動,不在年幼無知。這從稚嫩到成熟的成長過程,我將作為班主任用心陪伴他們成長,也期待著他們的成人成材。班主任對學生的情緒管理,要做到“以愛感心”“教、學、做統一”“發揮民主”,嘗試多種方法,讓心靈迷失的孩子不再孤單,讓老師提供一處孩子內心溫暖的港灣。
參考文獻:
[1]李丹.“信息繭房”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方法論創新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