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永康
摘 要:我國部分農村存在經濟基礎薄弱以及經濟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精準扶貧政策的出臺為發展農村經濟和脫貧致富提供了極大幫助。在精準扶貧政策背景下,研究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農村經濟;精準扶貧;脫貧致富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4-005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99.2;F426.91? ? ? ? 文獻標志碼:A
1?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民增收方面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傳統的生產方式不僅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一定限制,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增收。例如由于農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不同以及市場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農民的收入得不到提高。這是由于農民缺乏生產技術以及資金,對市場情況不了解,導致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同時農產品本身沒有較大的吸引力,質量不高,銷售價格較低[1]。由于農業收入較低,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進城務工,導致部分土地荒廢。
1.2? 基礎設施方面
基礎設施是發展農村經濟的物質保障,但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例如部分農村的交通不暢,無法保證正常供水、供電。
1.3? 集體經濟方面
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我國部分偏遠農村地區集體經濟發展較慢。同時,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沒有意識到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再加上當地政府支持政策較少,阻礙了集體經濟發展[2]。
2? 精準扶貧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2.1? 完善和優化扶貧機制
在沒有實施精準扶貧之前,我國農村扶貧機制存在一些問題,缺乏精準度和針對性。精準扶貧機制的出臺,為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提高了精準度和針對性。根據農村貧困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切實完善和優化了扶貧機制,提高了扶貧效果[3]。
2.2? 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精準扶貧工作提高了社會的公平性和農民的幸福感,同時也提高了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能夠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體現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 精準扶貧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
為了解決我國農村在基礎設施以及集體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提出了精準扶貧政策,并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展農村經濟。
3.1? 精準幫扶提高農民收入
農民收入難以提高是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在精準扶貧制度和政策背景下,可以通過精準幫扶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提高農民收入,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在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方面,可以通過了解農民的需求,對有創業想法和意愿的農民進行培訓和資金扶持。
(2)幫助農民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使農產品豐收。
(3)通過開展相關培訓和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此外,為了能夠切實有效保障農民的生活,還應該完善農村的醫療體系,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提高農民生活幸福感。
3.2? 精準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在完善和優化農村基礎設施方面,可以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精準施策。
(1)根據農村的道路情況,加大修建道路資金的投入力度,實現村村通路。
(2)對于一些確實無法修建道路的農村,可以實行整村搬遷,切實保障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3)在用水用電方面,切實保障農民飲用水安全,滿足農民的用電需求。
(4)完善農村的網絡設施建設,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其對市場信息的獲取速度,增加農產品的銷量。
(5)加大新能源建設力度,通過新能源和科技提高農業生產力和農民的生活水平,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一定的條件和基礎。
3.3? 精準管理農村集體經濟
在精準扶貧制度政策背景下,應該對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精準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提高和加強農民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觀念和認識。從我國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的城中村學習有關方面的管理經驗,認識到集體經濟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讓農民認同和支持集體經濟,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2)制定有關政策,吸引外出務工的農民返鄉創業。同時可以通過培訓提高農民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技能,促進農村集體組織的發展和壯大。
(3)農村村委會和當地政府可以根據自身的產業和產品優勢,爭取國家的扶貧資金或者扶貧項目,促進當地農村發展[4]。
(4)結合當地的特色資源,開發農村旅游項目,擴寬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帶動其他產業健康發展。
4? 結束語
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工作的重大舉措,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還應該優化和完善相關扶貧機制,制定相應的措施和對策,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劉水鏡,趙洋,黃萬猛,等.精準扶貧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分析[J].農家參謀,2019(17):41,45.
[2]武文匯.我國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經濟轉型探析[J].農家參謀,2019(11):16.
[3]張建琴.精準扶貧視閾下的貧困農村經濟發展路徑探析——基于江西省上饒市精準扶貧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6(3):115-116,49-51.
[4]黃忠海.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7(15):6-7.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