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微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成為當代主流的教學模式,核心素養也成為教育中的主要方向和目標,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試金石。因此,首先簡單地介紹核心素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所起到的重要導向性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進行舉例說明,希望能夠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能夠給予教師更多教學的創新想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導向;語文閱讀教學;小學;統編教材
語文的核心素養并不僅僅包括對語言的理解和鑒賞,更要求學生能夠在大量語文閱讀的基礎上,學會運用不同語言構建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因此,基于這個目的來看,以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進行引導,就必然需要從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核心素養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我國素質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語文這門學科作為基礎性學科,是我國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為了小學語文教育能夠更好地與當代社會發展實現高度適應,為了能夠不斷地提高我國語文教育的質量,同時也希望能夠不斷促進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的正確性、進步性和創新性,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好地融入核心素養,從而幫助學生,從小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培養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并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基于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獨立思考和探尋事物本質,并且在感受我國漢字魅力的同時,能夠將發揚中華漢字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1]。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需要學生在對漢字有著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對文章正確地解讀,并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而我國教育部門更是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應該以培養文化素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因此,語文教師在對統編教材的閱讀書籍進行教學時,應該從中選取經典片段、優美字詞和關鍵語句,并引導學生進行賞析。以統編教材的閱讀書籍《小鯉魚跳龍門》為例,這本書籍中講述了一群小鯉魚,在聽了鯉魚奶奶講述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后,一起出發去尋找龍門的故事。教師可以將文中描寫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例如“給河面上的風吹得啪啦啪啦的直響”,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啪啦啪啦”這一擬聲詞的運用,并思考這一詞是否可以替換成別的,由此讓學生進行思考。
(二)在語文閱讀中滲透文化教育
語文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書籍的世界中更好地打開視野和啟發思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從而實現文化教育。因此,語文教師應該以閱讀作為契機,利用這一方式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例如,在學習統編教材要求的必讀書籍《一只想飛的貓》時,學生在閱讀之后,會看到一只驕傲自大和自命不凡的貓,而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教育學生應該堅守中華民族謙虛和勤勞的優秀品質,并不斷向學生進行文化滲透,幫助他們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想象
與此同時,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閱讀教學,還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運用想象力,讓文字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好地領略文學的魅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巧妙地設置懸念,讓學生對故事后續的發展進行構思,從而在領略文章意境美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啟發想象思維。例如,以統編教材要求的必讀書籍《小狗的小房子》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行想象,對小貓和小狗帶著小房子旅行的后續發展情節展開聯想,并讓學生將各自創作的故事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地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的語文閱讀不僅僅是閱讀,更是為自己的創新提供更多的想法。
(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對傳統課堂模式已經十分熟悉,因此他們難免會缺乏深入探究的興趣。為了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讓語文閱讀教學的氛圍更加輕松、歡快和有趣。例如,以統編教材要求的必讀書籍《小狗的小房子》為例,由于這本讀物大多是由動物之間的對話組成,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朗讀,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應該做到聲情并茂,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其他學生則作為點評者,對小貓、小狗和旁白的朗讀進行點評[2],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專注力,同時也讓語文閱讀變得更加充滿趣味。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發揮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學效果,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文學作品中埋藏的深厚文化底蘊,這對他們思維的啟發和人生觀的建立無疑會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存蘭.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9(38):65.
[2]許鎮坤.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9(4):64.
編輯 李琴芳